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但大多不离爱惜自身的羽毛,若有犯我,则不吝斥责之情。但是早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孔子就提出过他自己的处事之道。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千百年来,这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的古训,已逐渐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为人所推崇的处世智慧。 其实,《论语·卫灵公》篇中,还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之言,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同一个意思。虽然古贤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即使到今天,这句话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仍然有着极深的指导意义。 一个懂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人,必定是一个胸怀宽,天地广、根基厚、处世稳的人。这样的人,若居高位,自能亲民、爱民,激扬江山而不傲慢,纵横四野而不轻狂;如处低位,则能自爱自重,独善其身不忘兼利他人,照顾家人不忘造福社会…… 一个懂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十分自律的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从而不断地完善品德,升华人格,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 一个懂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极富亲和力和吸引力的人。因为这样的人,遇事总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和过失,勇于面对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推诿责任。这样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自带光芒,摄受他人。因为其厚重的德行自然而然地能感化他人,赢得尊重和信赖。 不过,我以为懂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人,虽然颇有人生境界,然并非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一个真正活在当下,云来云去两自由,花开花落心不惊的人,方是真正的君子行道,贤者履仁的至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