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别来自小地方的考生,立足大城市过程中踩过的坑

 卧看日落 2019-07-03

提到了个别来自小地方的优秀的学生们,去大城市读大学,但是在融入的过程中,思路有些偏差。

这个偏差主要是以前是以竞争性为原则,以后要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适应,学会改变。

但我没展开,今天我给你讲个故事。

十几年前,我去第二家公司的时候,部门经理来自某个小县城。

他在北京读的大学,硕士毕业在北京工作两年之后,又在那家公司做了一年多,成了驱动部门的经理。

之前他们团队负责的驱动都是基于微内核操作系统的,之后要开发linux平台,就招了我去。

我去了半年,linux平台搭起来了。这时候,Z来了。

Z是公司从深圳挖来的架构师,刚来的时候,并入我们部门,也归我们经理领导。

那时候我们部门有两个组,网络组和驱动组,组长比经理待的还久,3,4年前应届本科的时候就在公司里实习了。

我们经理就跟我说,让我做linux组的组长,以此完成他那个部门职能规划的结构。

这意思说白了,就是排挤Z,他总不好意思待在我下面。

事实上,Z比我们经理强太多,大家不是一个层面的人。

假如Z只是一个技术很牛逼的工程师,那他排挤Z,巩固自有团队的思路也许能行。

问题是,Z无论是技术,管理,思想,方方面面,几乎可以一个人单挑整个团队。

所以我给经理的建议是主动去找CTO,建议让Z来领导团队,自己辅助他,若CTO不准,就接着话茬保举Z负责新项目的开发,作为自己的副手,自己负责人事以及抓整个管理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我后面会详细给大家分析。

但我们经理不肯,而且听了这番话,还很不待见我。

很显然,在他看来,那个经理的位置,是他打拼多年的唯一成绩。

他不愿意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威胁到这个职位,哪怕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肯采纳。

我很失望,觉得这哥们要栽了。

果不其然,后面的故事很老套,Z和CTO聊了一次,就获得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马上带着整个linux平台,去辅助他,给他做新架构下的第一个验证。

然后,Z就顺理成章的成立架构部,我也调过去做架构师。

新的架构开始包含新项目与老项目,无论是驱动部门,还是应用部门的经理们,实际上都被架构部,架空了。

当初我们经理在想什么,我很清楚。

他想要的,就是在大城市里立足,养家糊口,他太太也没有工作。

所以在他看来,威胁到经理位置的,就是威胁到人生的。

但他的想法靠谱么?

当然不靠谱。

当年他才31岁。

这家公司是什么?是私企,又不是衙门口。

他可不可能把着经理的位置熬到退休?绝无可能。

公司能活那么久的概率都几乎为零,别说部门,更别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私企就是一个临时组成的战队,打下战利品,才是目的。队长不队长,那就是个屁。

假如能够打下战利品,队员也够你财务自由,假如打不下战利品,队长也得饿死。

这就是我和他争论的焦点。

他告诉我的,是他有今天不容易,所以手攥的死死的,生怕蛋糕被人家拿走了。

我告诉他的,是无论你过去有多不容易,你都得学会放手。你只有把手放开了,你才能拿到更多。

这里不是你老家,那个经理的位置不是你家的二亩地,你的目标不是死死攥着你老爹留下的二亩地。

你唯一的财富,是时间。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成本。

当你发现一个比你强的人,第一件事不是排斥他,而是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合作。

现在他有能力,你有权力,这本来是一拍即合的买卖,为啥不干呢?

很显然,他听不进去。

他只是不停的在那里强调他有老,有小,还有老婆,都要他养。

他说的,我听懂了,可我说的,他听不进去。

事实上,十几年过去,那家公司也没起来。

他整个部门都不存在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当然丢了,后来被派去做售前。

他花了十几年,想要保住的就是经理的位置,但事实上,只保了3年,后面被架空,再后面被调岗从基层再干起。

而如今,他已经42了,那家公司依旧只有小几百人。

公司的发展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你说运气不好,公司就是不起来,那没话可说的。

但仅仅就保住经理这个位置,他的做法就是错的,因为那样做,适得其反。

别说你排挤很难成功,就算你成功一次,难道能回回成功么?

一个迟早失败的策略,为什么不第一天放弃?

他假如能听进去我的建议,主动去找CTO举荐Z,就说明他是个懂得领导艺术的人,他是个能带队的人,他有领导力。

因为这么做,三面光,三面落好。

在CTO面前,显得他特别能容人,特别能为公司全局考虑,特别有战略眼光,这为他日后坐稳经理的位置,奠定了上层基础。

在Z面前,他保举的Z,就算Z要夺位,碍于所有人的目光,碍于自己现有的位置是他送的,暂时没法下手了吧,堵了Z的路,为自己赢得时间。

在我和其它下属面前,这么会来事儿的领导,这么有胸襟的上司,谁不愿意跟呢?团结了大多数。

他要真这么做,那Z就孤立了,他就成了得道者多助了。假以时日,再继续引入更优秀的下属,达成平衡,不失为坐稳位置的策略。

我献的计叫做以退为进,几千年前汉代公孙弘就玩的一溜一溜的。

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

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全都承认。而且向汉武帝举荐汲黯,说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才会这么说,应该提拔他。

同时也不忘了夸奖汉武帝是一个英明的君主,所以汲黯作为臣子才敢对他这么进言。

武帝听了呢?认为公孙弘真是一个当领导的好材料,果然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公孙弘很清楚,身为一个宰相,最大的价值是对汉朝的作用,而不是他个人的人品如何。

说的难听点,别说他虚伪,哪怕他吃喝嫖赌,只要对汉朝有好处,汉武帝也会用他。

所以,他根本就不为自己辩解一句,他清楚,人品不重要。自己的胸襟,眼界,格局,是否站在汉朝的全局视野,才重要。

他看懂了这一切,所以才答的好,答的准,答到点子上了。

假如他为自己辩解,哪怕他是个圣人,有啥用。

现在是选宰相,又不是选美,人品好不好,关汉武帝鸟事,关汉朝的大局鸟事?

我并不觉得这种以退为进是什么高招,这只是下策。

因为公孙弘所处的是汉帝国,而他所处的,仅仅是个小破公司。

但是他上策听不进,中策听不进,我以为资质再低,实在看不开,非要死保那个没价值的经理位置,那下策总能听得进了吧。

可他居然还是听不进,连这都听不懂,只能说明他的认知有巨大的缺陷,他根本不适合管理岗位。

当他企图封锁Z的时候,CTO看明白了他的胸襟,看明白了他把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

所以故意给Z自立门户的机会,我比CTO还早,Z还在坐冷板凳的时候,我已然倒戈。

而他的两个下属,那俩小组长呢?看不明白,所以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公司是什么?是一群临时组建的雇佣兵,去完成一个谋取利益的计划。

这里面有固定的东西么?

没有。

在老板眼里,打的下猎物你们还是个小分队,打不下猎物,分分钟给你裁掉。

别说区区一个部门,每分钟都有无数公司倒闭,都有无数公司建立。

你要是连自己到底在干嘛,公司到底在干嘛都弄不清楚,那你还活在石器时代。

一个人的眼光,见识,格局,决定了你到底能做什么样的事。

如果你的认知到不了那里,无论你手里有什么,迟早都会归别人所有。

大城市就像大海,就像丛林,小地方就像庄稼,就像田野。

田野是稳固的,你老老实实守着你的田,也许一过几百年。

这不是你守的好,说到底是你那块田就打不了几个粮食,没人愿意来抢。

可是在海面上,在丛林里,分分钟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时有人跌落,随时有人逆袭。

你看到了,这里面唯一有价值的是你的见识,是你的时间。

如果你把时间和见识都浪费掉,你呆在个海面上,你想守住什么呢?

守住你那片海?

那么做什么也守不住,只会抛锚在大海上被晒成咸鱼。

所以改变思路很重要。

因为你现在去的是草原,是大海,是丛林。

从你进入大城市的那一刻起,你是游牧民族了,你不再是农耕民族了。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最大的不同在于生活方式。

农耕民族是圈地的,希望圈到一块自留地,然后好好经营壮大。

他把驱动部门当成他的自留地了,小心翼翼的守护着。

而游牧民族呢?逐水草而居,是放羊的,哪儿能让羊肥,就去哪里放。

换句话说,你做经理,做总监,做VP,只是为了放养你在行业里的名望,人脉。

能把自己的名望,人脉养大,就去做,你经营的是自己,而不是那个部门。

不断的培养下属,引入优秀的人,让他们去替自己做以前的,自己才能抽出身来进步,做更重要的。

也只有你自己能够不停的进步,才有优秀的人才肯跟你,因为跟着你有空间。

你跑的快,你留下的位置,他们接着干,跟着你可以一起进步。

假如你停下来,谁还跟你?等你老死才能接班么?你当你谁呀。

所以我会倒戈,而且是在Z坐冷板凳,他还全面说了算的时候就已然倒戈。

因为我很清楚,这水平,被拿掉,分分钟的事情。

“言不听,计不从,不去而何。”

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一次撇开领导,后面还有过很多次。

比如Z。

我当年离开经理,追随Z,是因为Z看得更大一些,他跳出了部门,看到了公司,所以跟着他,可以走的更远。

我后来离开Z,是因为他只看到了公司,而我后来的领导看到了行业,我想要的不是那家小公司能给我的。

我离开后来的领导,是因为大树下面永远长不出一颗树的,总有一天你得自己走。这是每一个要自立门户的人必经的路。

你看到了,没有永远的下属,只有暂时的合作。

每个下属都有他自己的航线,他这会儿和你在一起,只是因为恰好顺路,搭你的车,蹭你的船。

如果下属们都是各怀心思的,那经理这个位置又怎么可能是稳固的呢?

我昔日的经理如今明不明白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42了,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游戏早结束了。

纵观经理过去十几年的做法,唯一的问题就是根据地选错了。

在乡下,你要有田,有田就有粮,有粮就饿不死,所以根据地是田。

可是在城市里,根据地不可能是一个职位,也不会是财富,它说到底只能是人才。

你们家这一代有人才,就门庭若市,你们家没人才了,一定会门前冷落车马稀。

所以我曾经有篇历史文章里,写过我18岁的时候和我妈的一场争论。

我说钱最重要,我妈笑了,问:

“你说了算,要钱何用?你说了不算?要钱何用?”

有没有人才,才是代代在大城市里扎根立足的根据地。

而人才在哪里呢?一定在强者那里。

所以,拥抱强者,扎在人才堆里才是立足大城市的根基,而不是排斥强者。

人家求都求不来与强者的合作机会,他倒好,自己把部门封锁起来。

所以我希望,很多年轻人,能够在更早的时候,比如高考结束,就不要把大方向搞错了。

游戏已经变了,你要的不是去什么看起来不错的公司,或者得到一个看起来还稳定的职位。

这世上再也没有稳定了,你要的就是经营你自己,把你自己当成你终身的事业。

你发展的快,你就会抛下公司,你发展的慢,公司就会抛下你,或者,一起被市场抛弃。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从来都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