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旭回家 | 100封信和跨越2400公里的会面

 智能人做超人 2019-07-03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将本就清爽的木兰县城洗得一尘不染。

29日10时50分,一辆中巴车跨过木兰松花江大桥进入木兰县境,马旭回家了!她终于又踏上了心心念念的故乡黑土地。

在松花江边,马旭做了片刻停留,手扶桥栏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老人热泪盈眶,口中反复叨念着,“回来了,我回来了!”

直至入城,马旭老人还不住拭泪,望着车窗外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宽阔清洁的马路,老人澎湃的心绪全都写到了脸上。随着陪同人员的指点,老人凝神望向车窗外的景色,似在仔细辨别记忆中的痕迹。

马旭到家了,

她的木兰,她的家。

只不过,这一别足有71年。

乡亲们夹道欢迎马旭回家

离开家乡,她还是个心系蓝天的小女孩;而今归来,年至耄耋,乡音未改。此番回家,除了魂牵梦萦的黑土地,更为了一场跨越2400公里的会面。

马旭回家,点燃了家乡木兰的热情,“中国第一女伞兵”圆了翱翔蓝天的梦,更点亮了家乡孩子们的梦。马旭夫妇1000万元积蓄捐献给了家乡木兰,将为孩子们修建一座文博艺术中心,让更多的家乡孩子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更多的圆梦可能。 

11时许,当车驶到木兰东环路,一道巨幅画面长墙映入眼帘,画面有身着迷彩服的军旅镜头、也有以木兰剪纸表现的人物形象,主人公都是马旭、颜学庸夫妇,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建筑工地到了。

建筑工地内,文博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即将封顶,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该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张馨元摊开规划设计图,向马旭夫妇讲解了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的设计概况和工程进度,马旭颜学庸夫妇边听边频频点头。

张馨元讲,县里不止一次组织学习马旭精神,工地上的每个人都认真学习过。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一项关乎未来的良心工程,是木兰孩子们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更是家乡的希望地标。哪怕是一块儿砖,一条灰缝都不敢马虎处理,生怕辜负了马旭夫妇的心。

看见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工程已过半,老人的心情变得格外好,脚步仿佛也更加轻盈。透过这群建设者忙碌的身影,老夫妇感受到了木兰县的大力支持,看到了家乡教育的未来。祖国花朵在茁壮成长,她急着去瞧瞧孩子们。

马旭,家乡人十分想见您

为表达对马旭奶奶的感谢之情,家乡孩子们写了100封信,从木兰寄到武汉。马旭老人很惦念孩子们,没时间逐一回信,这次回家,她要亲眼看一看给她写信的孩子们。

从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出发,行车10分钟,马旭一行来到了木兰县人民小学,时值周末,学校没有课,但27个兴趣社团的孩子们在校参加活动。

“少年军校”的孩子们抬手敬礼,“马奶奶,您好,您把自己的积蓄捐给家乡 ,您辛苦了。”马旭老人激动地上前搂住孩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连连说:“你们要好好学习,你们才是未来的希望。”

马旭奶奶深情拥抱五年四班的张思彤,并嘱咐她一定好好学习,快乐成长。这一抱感动了在场和看ZAKER哈尔滨直播的所有人,孩子们泪流满面,敬礼的手迟迟不肯放下。人们感叹“老少都是纯真的木兰孩子”!

走进教学楼,三年二班的葫芦丝吸引了老人的注意,听完孩子们的演奏,老人高兴地说:“你们哪像木兰的孩子!简直是神仙的宝贝儿,个个冰雪聪明,我从你们身上就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当天在校的孩子们,很多给马旭写过信,有学生代表把信现场念给马旭奶奶,马旭再次热泪盈眶。一年四班的于浩洋说:“马旭奶奶是木兰的骄傲,更是我的偶像,我将来也要像她一样,穿上橄榄绿,投身军旅,做新时代的‘木兰’。”五年四班的丁荣曜说:“我不会辜负马旭奶奶的殷切希望,一定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我,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孩子们拿出兴趣社团课上制作的木兰剪纸作品送给马旭奶奶,马旭接过孩子的礼物,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跟活泼的孩子们在一起,马旭一直面带笑容,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孩提时代,她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寄以殷殷嘱托和殷切希望。

点击图片,

回看ZAKER哈尔滨现场直播 ↓

记者 罗彦坤 李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