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药】第49期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半夏

 369蓝田书院 2019-07-03

Jun 28

每周一药

欢迎大家来到第49期的每周一药。《本经逢原》:“半夏同甘苍术 、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所以这期图图给大家介绍的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半夏!

半夏

《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本品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干燥块根。全国南北各地均有,以长江流域生产为主。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经白矾制者为清半夏;经生姜和白矾制者为差半夏;经石灰和甘草制者为法半夏。

【主要性能】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本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获苓同用,如《和剂局方》二陈汤;若属寒饮咳喘,痰多清稀者,多与干姜、细辛等温肺化饮药配伍,如《伤寒论》小青龙汤;湿痰上犯清阳之头痛、眩晕、呕吐痰涎者,则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如《古今医鉴》半夏白术天麻汤。

 2、呕吐  本品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之呕吐,皆可随证配伍使用,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常与生姜同用,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若胃热呕吐,配黄连;治胃虚呕吐,配人参、白蜜。

3、痰结证  本品善于化痰消痞散结。可用于痰气或痰热互结所致心下痞,结胸,梅核气。治痰热阻滞,寒热错杂之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以苦辛通降,开痞散结,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若治痰热结胸,配瓜蒌、黄连,如《伤寒论》小陷胸汤;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配紫苏、厚朴、获苓等,以行气解郁,化痰散结,如《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4、疾核,癭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海藻、昆布、浙贝等化痰散结之品;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用姜汁、明矾制过用。煎服,3~10g。生品有毒,内服宜炮制用。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半夏曲长于化痰消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外用生品,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小测试

01

本品的性能归经是什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02

半夏来源于什么科植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03

半夏的功效有什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还可消肿止痛。

04

半夏可与乌头配伍同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错。

05

半夏生品有毒,内服时宜炮制使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对。

《神农本草经》:“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 这期图图对半夏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