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读完已出版的书,更别说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和文章了。所以我们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读完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我总结了阅读的三个重点:总结起来就是“五四三”原则。 一、五个阅读阶段在头条上,我关注几个分享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的人,他们都说要进行主题阅读,快速阅读,有目的地读。但我发现,目前我还无法做到每本书都快速阅读。 他们都是号称读一千本书的人,所以在知识储备上,非我这种初学者能比,所以我很困惑。 直到看到彭小六关于读书阶段的分类,我释怀了,读书需要大量积累,循序渐进。以下是他划分的阅读进化阶段。
这5个阶段的学习阅读进化之路,是我们普通人开始阅读的一个进阶的方式,他这个里面的时间划分,可以进行参考和调整。也不是说每一个时代必须从头到尾去走完。 举个例子,我现在不是每天阅读25分钟。而是根据我自己对这本书是否有相关知识的累积,来判断自己需要阅读多长的时间。 有些书我可以在一两个小时之内读完,并且还有所收获,比如洋葱阅读,因为在此前我已经阅读了另外几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所以像这种方法论的书,我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读完。 有些书,我又无法在一天之内读完,也无法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 比如文学作品,或者自己未知领域的书。 因为是未知领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会采取先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目录、黑体字,然后再采用深度阅读或者从头到尾的阅读方式,把整本书看完,寻找自己的知识缺漏,进行补充。 主题阅读和构建知识体系,这些的前提都是我们在有大量阅读的积累,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们对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主题的知识,没有大量的阅读,只读过一本书,那么其实是无法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只听一家之言是完全不足够的。 像阅读方法这样,彭小六所写的这本书,他里面提到的阅读方法其实并不全是他的原创,但是,他也有自己可取的一些原创并融合了其他人的阅读方法。 所以像我们要讲阅读方法也好,写作方法也好,或者要写育儿文的,要写什么文的,都需要在同一个主题之下多阅读不同人的一些书。 同一个人的书也可以多读几本,他的知识具有关联性;不同的人的书多读几本,就会让我们在这个知识框架下,更加的全面。 二、四种阅读方法四种阅读方法是,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
但是,我们同样的可以把这个碎片阅读化身为一种主题阅读,比如我们现在想知道一种文体的写法,我们就可以在自媒体上搜索这些相关的文章。 虽然是一些碎片,但是我们一直是在同一个主题下去找的这些碎片文章,所以读完了之后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其实我们的碎片阅读,快速阅读和深度阅读,都可以与主题阅读相关联起来。 要写观点文,那么我们就要多读一些哲理性的书籍,要写育儿文,那么我们就要读一些育儿相关的书籍文章,这些都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深度阅读,有一个口诀就是“练兵场”,三个字分别是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运用,这个创意来自于李叫兽。我们如何去深度阅读? 寻找联系,我们发现一个新的概念,就联想自己以前的知识储备,或者这个概念真的不懂,在网上查阅一下,对于这个概念的一些解释,去寻找它与我们生活当中某些现象、故事、案例、经历的联系。 探索冰山,其实每一个概念它都是冰山一角。一个概念属于知识体系中的冰山一角,那么我们就要探索出隐藏在水里的整座冰山,然后把这个概念真正的理解让并且运用它。 这4种阅读方法,其实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三、三个个人品牌战略稻草战略,冠军战略和抽签盒战略共同构成三个个人品牌战略。
我们初学某一种技能的时候,比如现在要学会阅读,学会写作的时候,我们要大胆的去尝试,尝试不同的类型和风格。 就阅读来说,最初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主题阅读要去读哪些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广泛的去阅读自己不知道的书籍和不同类型,尽可能去探索自己的不同的可能性。 这样我们在阅读的广度上就有了一定的保证,在广泛的阅读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喜欢或者擅长哪一个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度阅读,主题阅读,在一个细分领域深耕。 写作也是这样的,最初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什么都去写一写,练一练,,然后再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去深耕,就是我们说的冠军战略。 在某一个细分领域达到第1人,我们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关注,自己也才能够有更大的收获,无论名誉上还是金钱上都是这样的。 我们能记住很多人吗?肯定不会的。所以,要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才能成为别人能记住的人。 读书,也要讲求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要分享,才能更好掌握。以上是我读《洋葱阅读法》的个人感悟,您有什么想法,欢迎@易安从嘉,我们探讨读书。 我是易安从嘉,对于读书,我是认真的,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