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玉倾语 每年世界读书日这天,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就有铺天盖地的关于“阅读的重要性”的文章。看着那些文章,好像只要不读书,自己就会落后于他人,就会被时代淘汰。 在那些文章的渲染下,很多人的“知识焦虑”也随之而来。我们开始买纸质书、电子书、各种阅读的付费课程....... 可是,每当看到一些书中密密麻麻的文字、晦涩难懂的句子时,我们很多人还是会打退堂鼓,没有想看的欲望了。 于是,不想看的书还是被遗弃在书架上、被遗忘在电子阅读器里。有的时候,很多人不免感慨,自己应该不是个读书的料。 可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就是一本教人们怎么阅读的书。 虽然这本书中很多方法自己也在用,但是我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洋葱阅读法》这本书却让我更加地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之感。 在这里,我想它推荐给想看书却看不进去的朋友们,希望它对大家能有用处。 《洋葱阅读法》by彭小六 阅读,是一个人开阔眼界、锻炼思维、自我成长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阅读、不断修行,才不至于被社会的浪潮无情地淹没。 然而,很多人由于工作忙、书太枯燥等各种原因,对阅读这件事情望而却步。实际上,我们并不用把阅读想得这么复杂。 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说:“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深以为然。阅读,并不一定就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它是随时的、随地的。只要我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通过阅读学到一点东西,这次“阅读”就是有益的。 如果我们对阅读充满了恐惧,那么,可以试试《洋葱阅读法》里的7个建议: 1. 了解大脑的偏好 我们会讨厌密密麻麻和枯燥难懂的文字,这是人之常情。我们的大脑喜欢简洁化、图像化的东西,当看到晦涩难懂的文字时,我们可以利用手账、图画等有趣的方式将文字变得生动,如此,我们的大脑便不会疲惫。 当看到厚厚的一本书时,我们可以尝试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厚厚的书变成结构性的东西,比如,将它化作思维导图。只要学习到了一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和结构,那我们就几乎完成了阅读一本书的任务。 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我们可以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我们便更有前进的动力,阅读也不再是一场“酷刑”,而是一场有趣的“个人成长修行”。 2. 控制好精力 当我们精力不好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对“阅读”产生困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阅读。当然,每个人精力好的时候不同,这因人而异。 3. 利用好注意力 我们读书,很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我们觉得一本书里都是重点,那就相当于没有重点。 我们很难把每字每句都记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书中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之前要明确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我们才能把握重点。 4. 提升专注力 有句话说的好,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很多时候,我们读书分神,是因为内心杂念太多、想太多。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分散,读书时当然无法专心,读起书来也就索然无味。 专注,是读书最需要的能力。 只有专注,才能在充满干扰的世界,不浪费时间;只有专注,才能助自己高效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取得成功。 当自己无法专注时,就得借用外在工具。我常用的有番茄to do,每天在读书的时候,打开APP,设置拦截其他APP,专心读书,效率也会好很多。 5. 锻炼记忆力 看书记不住,这其实是大家的普遍问题。要记住书中的重点,我们除了反复理解、记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为了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将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分享给别人。在我们真正学会一个知识的时候,是在我们教给别人的时候。 6. 积极面对压力 读书的压力,想来学生党和考证的人最能感同身受。有的时候,书里要记忆太多、干货太多,或者内容太难理解,我们的压力就会随之而来。 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给自己的阅读降低一定的难度,先从入门的知识看起,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比如,小图画等等。难度降低后,我们再沉浸到书中时,就很容易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所谓“心流”,指的是我们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到某件事情上的感觉。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后,我们的压力便会被释放。 7. 养成阅读的习惯 之前,我看到一个关于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读书的视频,视频里介绍,比尔盖茨一直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天至少挤出1个小时来阅读。 哪怕每天阅读5分钟,每分钟看600个字,我们在23天就可以读完一本大约7万字的书,1年就可以读完16本书。习惯的力量是不是很巨大、很惊人呢? 以前,我总认为阅读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要挑一个安静的地方,选一个合适的时间,手捧一本书,坐下来静静地一字一句地品读。 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其实,阅读不一定就要那种“坐看云卷云舒”的闲情逸致。阅读分很多种,如,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这些都是阅读的不同体现。
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了》里面有一课,一个青年提问韩永进:“手机阅读碎片化,是否应该回归传统装帧书籍?” 韩永进回答说:“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你不能和时代背潮流而动。” 的确如此,手机碎片阅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如今互联网发达,这其实也是在顺势而为。 当然,现在碎片化的知识太多了,并非说我们都得悉数接受,就像《洋葱阅读法》里提到:“碎片阅读不是说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 只要在碎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学到一些知识,那么,这个阅读就是有价值的。 彭小六在书中说,碎片化阅读的核心就是“概念”。 我们在碎片阅读时,要做的就是学习一些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利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工具,把学到的概念收集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整合、加工,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洋葱阅读法》中将碎片阅读的方法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 提炼,指的就是在阅读时,将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部分提取出来;链接,是说要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融合,指的是要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把他们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去。 根据《洋葱阅读法》整理
对我们而言,好书值得句句斟酌,但也有一些工具书或者不是很重要的书并不需要看得那么认真仔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一天之内甚至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书。 《洋葱阅读法》中提出快速阅读的5个步骤,分别是: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确定一本书是否具有读的价值、价值多大,是否值得自己花很长时间? 预习,是让我们通过读一本书的目录和序言来确定整本书的结构和大致内容,从而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可以略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从宏观上把握整本书。 预习之后,我们可以花几分钟快速地把书翻阅一遍,在翻阅的过程中,将重要部分高亮或用荧光笔圈出来。重要的部分有哪些呢?比如,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图表、书中加粗的部分等等。 一般来说,一本书中的核心概念并不多,掌握了这些核心概念,我们便可以大致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九宫格笔记法”来切重点,把它们记下来。接着,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画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读,如此,我们就可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当然,温故而知新,做完以上的步骤,我们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复习。 ![]() 来自免费正版配图,侵删
我以前很佩服那些说自己一年读200-300本书的大神,按我自己的读书速度这绝对是达不到的。直到我看到《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才发现了他们读书的秘诀,那就是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做阅读,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同一主题的多种书的办法。 在《洋葱阅读法》一书中,作者将主题阅读分为三种:碎片化主题阅读、书籍式主题阅读和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碎片化主题阅读,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将公众号等自媒体上同一主题的相关碎片化的文章统一收集起来,再进行集中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地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只有将碎片化的信息形成系统,我们才是真正地掌握了某种知识。 书籍式主题阅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一些主题书单的推荐,比如豆瓣、百度和一些专门介绍书籍的公众号等等,通过这些渠道,我们便可以确定自己的主题阅读书单。 在进行主题阅读时,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我们可以通过浏览目录和大纲,确定跟主题相关的内容,构架自己的框架,再用书中的内容对自己的框架进行补充,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最后还有一种主题阅读是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比如很多学者研究某个理论、某种概念,他们经常需要追本溯源,理清它的发展路线,从而积淀本领域的知识。而这种深耕式的主题阅读,是很难的,就像彭小六所说,唯有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快速阅读可以我们帮助提高阅读的速度,但是,书海浩瀚,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若我们想要从阅读中学习真正的知识、感悟人生百态、阅读他人的际遇沉浮,我们还是需要进行深度阅读。 什么样的内容需要深度阅读呢?《洋葱阅读法》一书中指出,当我们在理解某个概念的过程中,如果它让我们感到困惑或喜悦、感觉到“力量”和“价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对该内容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并不是对一本书进行一字一句的精读,而是在我们理解某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升级,比如它是如何使用的、它的原理是什么,在这样的“深究”之下,我们也能升级自己的认知视角。 彭小六为了让大家更知道如何深度阅读,提出了三个步骤,概括起来就是——练兵场。 “练”指的是寻找联系,比如从我们的生活中寻找一些类似的经验进行关联,或者从其他书中进行交叉联系;“兵”指的是发现冰山,我们在看见冰山之时,可对它进行追本溯源,寻找它的源头,从而将其击破;“场”指的是多场景应用,比如,把我们所学的分享到朋友圈等等。 阅读可以为我们带来两大财富,一是精神财富,二是物质财富。 阅读带来的精神财富,就是我们见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思想的丰富等。而我们要真正地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成长,有一件事我们是避免不了的,那就是做阅读笔记。 有一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忆某个知识点,更多地是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某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就如彭小六所说,读书笔记的本质,就是从三大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延伸出来的。也就是说,做笔记就是为了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洋葱阅读法》中提出的做笔记的流程是这样的:先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标记;之后把做了标记的信息都搜集起来;然后,我们需要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个人图书馆;之后,我们要通过分享、写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输出和转化;最后尝试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 只有在这样的一系列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 阅读带来的第二大财富就是金钱。虽然把阅读跟金钱相结合,略显俗气,但是,我们身在凡尘,本就是俗人。更何况,现在早已经是知识付费的时代,我们将自己所学的转化为为自己日常生活添砖加瓦的物质,何乐而不为呢?这其实也是在顺势而为。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己的代言人,也有许多平台可供我们分享自己阅读带来的收获、心得等等。一篇书评、一篇拆书稿、一篇读书笔记......这些都可能为自己带来收益,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扎进今日头条的原因。 我本人目前的收益,大部分也都源于阅读带来的变现。虽然目前的自己,思想不够深邃、见识不够广,我也一度为自己所写的文字而感到不满。 然而,这世界上,有阳春白雪就会有下里巴人。一个文字人的作品从“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本就需要过程,每一次的积累都是这场转变后的无穷力量。 在转变之前,我也会继续坚持阅读、坚持输出。温柔的坚持,是我最含蓄的霸道。愿你我都能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