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楚才作文竞赛进入改卷第一天,其中六年级有一道作文题叫作《大人的“陋习”》,据评委透露:不少小朋友选择了这道题目,他们在作文里批评父母身上的毛病,其中,超过五分之一的“槽点”是玩手机。 孩子们最讨厌的大人“陋习”是什么?不是抽烟,不是喝酒,不是成天应酬,而是成天玩手机!审阅六年级学生作文的龚姓评委告诉媒体,在他昨天上午改的100多份卷子中,20%以上的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吐槽:大人们太爱玩手机了。 孩子们的描述中,大人们完全不能离开手机:爸爸看新闻玩网游,妈妈淘宝,甚至爷爷奶奶也能在手机上玩“俄罗斯方块”。平时家庭作业要妈妈报听写,她也非要等手机上的内容搞定了,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很敷衍地陪自己写作业。 还有个学生写得更有趣:爸爸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结果掉进了路边的坑里,还引来了媒体记者的采访。“这样的情节可能存在虚构,但成人沉溺手机的现实却是真实的。”他说。 而在五年级作文的评改中,评委们从《寻找亲情》和《万能药丸》(科幻类)两个题目中,也发现了孩子们对大人迷恋手机的吐槽。一名学生写,除夕的晚上,一家人不看春节联欢晚会,只顾着各自玩手机,结果却忽略了交流,冷淡了亲情。 评委们呼吁,成人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会对他们提出要求,不要沉溺电脑网络和手机,却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教育需要言传身教,不是只管孩子却放纵了自己。 楚才阅卷老师李姓评委告诉云小编:一篇叫做《在乎》的小学生作文,让他深受触动。 孩子在作文里写道:“对我来说,手机、平板、游戏机就是最有意思的东西,哪怕每天被爸妈教训,我也是房门一甩,接着玩手机。”可这种幸福生活却被“老家邻居”的几个小孩子改变了,在手机没电后,作文主人公在和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童真。作者在文中写道:小时候的我,不就是这样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的吗?可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心中只在乎手机游戏有没有过关、有没有晋级呢? 孩子的反思让身为家长的评委也深感汗颜,他告诉云小编:“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镜子,作文中孩子指出的问题,我们大人更应该去反思。我想起我小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那么多娱乐游戏,可当时我们的童年比现在的孩子好像还快乐一些,那些和爸妈在一起玩耍的回忆,都让我觉得很珍贵。” “怎样才能让妈妈不玩手机?”、“爸爸妈妈不理我是不爱我了吗?”、“怎样才能让妈妈更爱我?”、“如果我是爸妈的手机就好了”…… 这些都是10岁女孩苗苗使用iPad留下来的搜索记录,一个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理竟然以这种方式呈现在父母面前,让网友唏嘘不已。 其实苗苗的困扰不是一个孤例,《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近七成家长会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这极易给孩子造成被忽视感。特别是针对苗苗这样10岁左右正处于心理脆弱敏感时期的孩子,因为缺乏和父母的沟通,这种被忽视感极易被放大化,给他们心理造成伤害。 儿童心理健康专家李医生告诉云小编:“父母在跟处于心理敏感时期的孩子相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孩子的情感波动,不要因为玩手机而无意间冷落了孩子,除了给孩子们丰衣足食的优越环境,更重要的是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平时多陪陪孩子,和他们多聊一聊学校的趣闻趣事,多一同参加亲子活动,在沟通互动中逐渐搭起一座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 来源:武汉晚报、新浪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