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著书立说

 liuhuirong 2019-07-04
 
孔林
  孔子晚年能顺利归鲁,得益于他的弟子。
  鲁哀公七年,吴与鲁在于鄯会盟,鲁国被迫进献厚礼,吴国还要求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康子去朝见,幸亏子贡从中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吴国攻打鲁国,又是以有苦为首的七百勇士誓死抵抗,才打退吴兵。鲁哀公十一年,冉求率领 "季氏之甲"击退齐军,立了战功,深得季康子赏识。冉求极力向季康子推荐孔子。季康子便派人带了重礼迎孔子回国。
  孔子回鲁以后,鲁哀公和季康子以“国老”之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但季康子的施政方法却与孔子的政治思想完全相背。季康子对鲁国盗贼众多表示担忧,向孔子求教如何治 "盗",孔子却说:"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那么即使给予奖赏也不会去偷盗。"这实际是讽刺季康子的穷奢极欲。
  鲁哀公十四年,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相田常杀死了齐国君王简公。以下犯上,以巨弑君,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大逆不道。所以他拜见了鲁哀公,请求出兵伐齐。但鲁哀公却说:"齐强鲁弱,怎么能去讨伐呢?"让他去找执政的季康子商量。
  季氏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均与孔子政见不和,又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和讽刺,当然不会理睬孔子。
  孔子由于一再在政治上遭受冷遇,在晚年便把全部精力用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努力搜集和整理古代文献,作为教授弟子的课本。
  孔子时期,周室衰微,礼乐败坏,《诗》、《书》等典籍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成 《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时期,按历史时序排列史事。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孔子说:"从此之后,即使过了百代,礼制的增减情况都可以把握,不外乎是文彩和质朴的交替。周朝借鉴夏、殷两朝的礼制而确定自己的礼仪制度,真是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订的。
  古代留下来的 《诗》有上千篇,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篇章,共三百零五篇,所以《诗经》又称 "诗三百"。孔子将这些诗全部配乐、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在编著 《诗》时,孔子阐发了他的文学观念:"《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既符合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又规定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创作方向,另外,他还提出"兴、观、群、怨"的诗学理论,阐释文学的社会功能,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孔子晚年喜好 《易》经,反复研读,以至于 "韦编三绝",就是把串竹简的皮绳都磨断了三次。作为《易》的组成部分的 "十翼",即解释经文的传文,有人说是孔子所作,有人说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作的,但都与孔子有关。
《春秋》一本是鲁国的编年史,孔子对其进行加工订正。据说在写作《春秋》时,孔子该写就写,该删就删,连子夏等人都不能插嘴。孔子说:"后世人知道我孔丘是因为《春秋》,而怪罪我孔丘也是因为《春秋》。"
  可以说,在先秦时代所有的学派和学者当中,孔子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的贡献最大。他对保存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遗产,具有不朽的功绩。这些文献,如 《诗》、《书》、《礼》、《乐》,后来都被孔子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弟子。
  然而厄运并没有放过他。孔子六十九岁那年,他的独生子孔鲤死了,老年丧子,乃是一大哀事。第二年,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渊也死了,孔子悲痛不已。再下一年,在卫国当官的子路在宫廷斗争中被株连,惨死于卫国政变。
独子和两个心爱的弟子相继死去,使孔子在感情上遭到重大打击,他在子路遇害的次年,就在悲痛的境遇中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
  一天,他强撑着,拄着拐杖到户外散心,子贡来看望他。孔子深情地说:"赐,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接着又叹息着唱道:"泰山就要崩塌了!梁柱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凋谢了!"一边唱一边潜然泪下。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后棺木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人死后棺木停放在西面的台阶,殷人死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之间。昨天傍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本来就是殷人啊。"七天后,孔子与世长辞。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致以表示哀悼的诔词,然而这些身后荣辱对孔子又有何意义?
  
 
《四书》书影
 
《五经》书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