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9年,空腹16,降到5.3,停掉降糖药,病情为何逆转?

 健康百知道 2019-07-04
43岁的候先生,9年前发现高血糖,血糖空腹22,餐后25,糖化血红蛋白9.5%,住院一段时间后,血糖降至平稳,出院后一直吃二甲双胍,开始还行,去年开始血糖升高,空腹16,餐后18.6,胃肠反应严重,后来干脆不吃了。平时不太控制饮食,爱吃肉,喜欢喝点酒,已经出现了乏力,泡沫尿、看东西模糊问题。


因为害怕并发症候先生到处查找控制血糖的方法,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法,如今,他的血糖已经降到了空腹6+,餐后8-,自己感觉看东西也好了,身体有劲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控制饮食不是挨饿

科学合理的控制饮食并不等于挨饿!长期吃不饱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加重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侯先生的做法值得借鉴。

每餐主食量为150克(熟食的重量),馒头比米饭、面条的水分少,适当减量,血糖偏低时,可适当增加。空腹血糖偏高时,适量减少晚餐的主食量。上下浮动在30克左右。为了加强营养,张先生还会每天吃600g蔬菜和200g优质蛋白(瘦肉、鱼、虾等)外加一个鸡蛋,250ml牛奶。

科学运动也很重要

合理的运动能在血糖高峰时帮助消耗身体中多余的糖分,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尤其是餐后30-60分钟,是血糖高峰,此时运动,降糖效果最好,侯先生每天要饭后步行10000步,血糖控制的非常好。

血糖监测的必要性

血糖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工具,任何一种治疗计划都必须有监测的指标来获知成效,血糖监测是最直接的指标,经常的血糖监测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经常的血糖监测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为胰岛减负能帮助胰岛恢复

胰岛功能在糖尿病刚确诊的时候就只剩下30%-50%了,如果不注意养护还会以4.5%每年的速度下降,一但降到10%以下,再加药都控制不住血糖了。所以治疗上要规避那些有损胰岛功能的方法,比如大量服用促泌剂或对胰岛有刺激性的药物。

除了要减少对胰岛的伤害,还要最好少吃药,用物理办法管理血糖,加速修复,为此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探索,在物理干预血糖,促进胰岛功能恢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帮助更多糖友摆脱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