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芳草屋845 2019-07-04

《道德经》的价值,自是不用多说,这本书历朝历代都被各家名人所捧读,其中蕴藏的智慧可以被应用到每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当中,价值之大,无可估量。那么,怎样才能读懂、读通《道德经》这本古籍呢?

了解国学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其实并不是单单一本《道德经》,在读《易经》、《鬼谷子》、《庄子》这类的国学典籍,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大多数人都会犯迷糊,要么是不知所云,要么是一知半解,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方面是古文虽然精炼,但确实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则是古文用到的思维方式不同于现代的白话文,故而这两方面也同时决定了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初阶:晦涩难懂,不理解字词意义

1、初中认知基础就已足够

古文难懂,是因为学习和涉猎的古文不够多,不够广,积累的知识、经验不足,所以自然不理解其中字词的含义,只要多读、多看、多想,这方面并不能成为读懂《道德经》的阻碍,有初中水平的古文认知基础,再加上偶尔查查字典,就基本可以理解《道德经》的字词含义了。

例如《道德经》最出名的开篇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有三种含义,本义是道路,扩展为途径、方法,引申为规则、规律、系统程式。之所以说初中水平的古文认知就可以基本理解《道德经》的字词意义,那是因为初中的词汇积累量基本上已经足够日常的沟通、交流了,而老子写这本书的初衷,是让更多人去读、去学习,而不是故弄玄虚,看的人越少越好,因此老子使用的字词,大多是能够日常交流的词汇,很少见到专业术语的存在。

2、组词、用心体会就能大致明白

所以简单的“组词”方法,便能够将字词意义基本发掘出来,例如:道路、道途,修炼之道、吐纳之道,取之有道、盗亦有道。虽然有些绕口,但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明白。

这第一阶段,便是基本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能够大致推演经文的意思,但《道德经》不同于其他古籍经文,因为老子是从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推演出的经文,因此更多时候,一个字词代表了许多事物,所以即使你能看懂其中字句的含义,对其中经文具体指什么也会懵懵懂懂,难以揣测,如“道可道”句话。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中阶:深奥混乱,不能连贯整句意义

1、解读经文,需要用到知识和思维

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对字词含义基本了解,但因为每一个字词都代表了许多事物,所以很难揣测具体指的是什么,因此常常会给人深奥混乱的感觉,甚至无法连贯完整的解读某一句话。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意思很好理解,即无名天地就开始了,有名万物便孕育了。可是即便知道字词的含义,也做不到连贯整个句子,主要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我们的知识涵养不够,而在于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思维。

2、古人的思维才是连贯整句含义的根源

经文,在古时候平民百姓是很少有人会去花费心血研究的,只有学者才会研读,换句话说,这些经文是古代读书人的特定语言。古代平民百姓读某些专业的经文,就像现在只知道如何种地的农民,去读研究生的教科书一般,也是云里雾里。

但是在古时候,百姓读书才能未来有所建树,不然只能苟且一生,而现在,即使没读过书,在这个世界也能衣食无忧,所以古文在古代民间是比较流行的,也就意味着大家古文基础比较好,而现代没有了非读不可的限制,古文甚至被逐渐分化到一个特定的“国学”边缘,这直接造成了古人与现代人思维的不同。

古典经文是一种特定语言,而语言背后,都意味着一种思维,就像英文和中文一样,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很好证明,中国人知道“有就是没有,多就是少,大就是小,阴就是阳,女人就是男人”背后的含义,而母语是英语的人,是完全无法理解这些话的!掌握古人思维,别无他法,只有多读、多想、多用,熟练了自然就能体会古人与现代人思维上的差异。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高阶:认识肤浅,不明白经文暗藏的智慧

一般来讲,普通人大多都停留在第二阶段,而能够读《道德经》达到第三阶段的人,无论心性、品行、还是智慧,都已超出常人许多,这些人要么是各领域能够运筹帷幄的人,要么就是修行有成的现代修行者。

1、运用古人思维实战解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路是通往目的地必须经历的,除了曹操可以说到就到,应该还没有人能够瞬间传送到目的地,毕竟“说曹操,曹操就到”嘛,同“道路、道途”。

走海路需要坐船,走陆路需要坐车,这就是方法、途径,同“修炼之道、吐纳之道”。

开车去游海,那车一定会沉,开船去越野,那船一定抛锚,这就是规则、规律,同“取之有道、盗亦有道”。

原文中第一个“道”,意思是规则、规律;第二个道,意思是途径方法;第三个道,意思是道路。合起来“道可道,非常道”是说“人们总结的规则、规律可以是实现某种目的的途径或是方法,但绝不能是一种已经固化的道路!”。这是明语。

其次里面有三个道字,老子常讲“三生万物”,所以这句话隐喻着变化无穷,才能生生不息。这是暗语。明暗相合,便是整句话的意思,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语言运用也暗含阴阳哲理。

2、超脱经文的含义,洞悉暗藏的智慧

《道德经》中每一句话,都是老子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所看到、所体悟到的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智慧,读通了经文,还要借助老子给我们的启示,反推出更多暗藏的智慧。

人们总结的规则、规律可以是实现某种目的的途径或是方法,但绝不能是一种已经固化的道路!

这是道可道的解释,结合现实生活,我们可以洞悉许多事物的规律:教育的方式是为了更好的施行教化,而教化,是为了人类智慧的提升,智慧的提升,则是为了人类的美好未来,但如果这种教育方式,成为了固化的模式,师生都将忘却教育是为了人类的未来,因此都会执着于眼前,都会执着于比较考试成绩的高低。

借此再反推出暗藏的智慧:道可道,非常道,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所有事物发展变化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终结,这三个阶段,成长的好,就可以生生不息,成长的不好,就意味着走向终结。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相同,所以反推出的智慧,是不可能相同的,这就是《道德经》的高明之处。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将自己人生经验融入到《道德经》中,才能学有所得

多读、多想,再读、再想,直至将人生经历融入到每一句经文当中,这时便基本读懂、读通了。

2、不要相信“大师”的解读

经文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也是作者的一生经历所悟,每一个人去读《道德经》,其实都是在读老子的一生经历,都是在感悟老子对于天地、万物、自然是如何思考和理解的,所以只有通过比对自己对于人生的种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到老子的高明之处。

“大师”所讲,也只是他个人的人生所悟,而并非老子所悟,这有本质上的不同,切忌“聪明反被聪明误”!

3、谦虚学习、博大兼容

以谦卑的态度向每一个人学习,就能看到更多、学到更多;以博大包容的心态看待每一个人的见解,就能不入死扣,通达智慧。若是高傲、狭隘,必定会遮蔽智慧的眼眸。

读《道德经》的三种境界,达到第三种境界者,必是智慧通达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