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栖凤轩2013 2019-07-04

​最近读书。

看到这样一句话,感触很深。

许多人会本能地憎恶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在一篇文章告诉你,优秀的重疾险长什么样子文章里

聊过什么样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接受?

顺应人性,不颠覆认知,不让人重新洗盘自己价值观的东西。

为什么会有一句谚语叫做,舒服不如躺着?为什么不是舒服不如坐着、跑着、撸铁着?

什么是顺应人性的东西呢?

归类化、标签化、不动脑。。。

前段时间读一本书,里面讲到过,人们倾向于相信并且传播“约定俗成”的东西,但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会发现,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

其实不一定正确。

有哪些大家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东西呢?

比如,评判一个中年人是否事业有成的标准就是,他是否有车有房?

车名车最好,房自然是越大越好。

但大家根本不会去细究,这个房子是贷款还是全款,杠杆有没有透支自己,是不是因为买了房子每个月省吃俭用,过得还不如租房。

说到这里,再次给背了房贷,甚至过度负债的盆友掏心窝子地安利一下定期寿险。

养娃吗?还贷吗?寿险了解一下还是那句话,也许你的家人没有你那么出息,背了这高额的贷款,如果出现意外、得了病,这个债务给到他们,可能是还不起的。

约定俗成的错误观点还有哪些呢,比如:

贵的保险就是坑爹的,小保险公司就是不靠谱的。

对于大小保险公司的问题,已经无数次地做过科普和分析,这里不再赘述了。

具体请戳保险公司破产后你的保单最多只能赔90%?复习。

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贵的保险就是坑爹!

受到互联网保险和言论的影响,不少人形成了两个概念:

1.储蓄型保险都不靠谱,瞎贵

2.要买就买消费型的,多便宜啊

重疾险的分类其实很多,网络上听到的最简单粗暴的分类方法就是,便宜的消费型的和贵的储蓄型的。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说这种方法太过简单粗暴呢?

因为单纯靠这种分类方式去做保障规划决策,可能会坑了你。重疾保险是一份合同,不是一块巧克力棒,不是吃了就知道合不合胃口。

它的筛选考虑因素,远不是单纯从价格角度考虑那么简单,要考虑的维度特别多。

  • 重症怎么分组?
  • 重疾赔付次数?
  • 身故是否赔付?
  • 身故赔付保额还是保费?
  • 免责条款是否严苛、是否有共用?
  • 等待期责任?
  • 中、轻症涵盖疾病和定义?

这还不包括

  • 健康告知松严程度?
  • 是否接受医保卡外借的人投保?
  • 健康告知项里对过往已投带寿险责任的保额有无限制?
  • 核保松严情况?是否是一刀切还是有人工核保?
  • 是否有保单复议?后续服务如何?

所以,请下次再以价格为唯一参考因素、张口就来的盆友们再多思考思考,多对比下产品,再好好看看自己体检报告

是不是买得了,买了是不是能赔。

自己搞不懂,又没时间分析的盆友建议还是找一个专业的人士,说实话。我前两天在跟朋友感叹。

买保险从来不是单纯看价格的事情,买不买得上,承保结果好不好,保障责任全不全,后续服务是不是省心等等。

要考虑的太多了。

买保险,也从来不是,买上了就万事大吉。

我见过太多自己在网上买,健康告知都没有做,就直接给自己投保了的人。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甚至还有一些盆友,医保卡是外借给家里人刷过高血压药的,在网络上买保险也十分大胆自我的在健康告知上大笔一挥,全没问题。

当然最亏的是这一类,找了不太负责任的代理人,在投保的时候自己已经有一些对核保结论会产生影响的异常指标,但却被代理人大笔一挥,全没问题

这种后续真的出了问题,真心很难说清楚,没准那时候你当时找的代理人早已经不干这行了。

所以说,你买的是顺畅。后续理赔呢?

买保险从来都不是以买上为衡量的标准,最关键的是以最后能不能赔、赔顺不顺畅。

熟悉小番茄的人知道,我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在投资兴趣和转嫁风险这两件事情上极其舍得花钱。

两年前还是24k纯健身小白的时候,在承受范围内花了一万块钱买私教课。

虽然我知道用keep不要钱,但是这24节私教课让我避免受伤,还在一个月内练出腹肌,三个月内出了三角肌,半年内肌肉占比明显提升,缓解了圆肩,学会了开胸,学会变速跑调整摄氧量。还顺便考了美国运动协会私人教练。

其实保障规划也是一样,有专业的人提供规划和指导,可以避免你走很多弯路,省下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价值。

这可能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买保险其实主要担心两个核心为题:

  • 活着,有钱治病
  • 死了,别留债务

保险的分类很多,因为今天主要是聊消费型保险和储蓄型保险的区别。

所以我们就以身故责任为中心,来重点聊一聊。

1) .身故赔不赔钱,赔多少钱?

我们假设是50万保额,30岁男性购买,30年缴费,保障终身的三款产品。

分别是身故赔保额的储蓄型保险、身故赔保费的消费型产品和身故啥也不赔的消费型产品。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得出:

1、储蓄型重疾险,带身故责任,即不管得不得重疾、什么时候身故,至少会赔付一次50万。而且责任比消费型重疾全面很多,重症是多次赔付,一些产品还是癌症多次赔付。

2、消费型重疾险有一部分是身故赔付保费的,但是保费和保额相差还是比较大。

3、消费型重疾险还有一种,是身故什么也不赔付的,如果因为意外去世或者得了非重疾病去世比如猝死,可能一分也拿不到。

有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保费确实会稍微贵一些,但是未来得到赔偿的确定性更高,也可能得到更多赔偿金。

如比因为意外、或者心脏病突发猝死等非重大疾病的死亡,也可能得到赔偿。

而完全没有身故责任的产品,也就有完全拿不到一分钱的可能性。比如突然心脏病猝死,并非重大疾病,买了消费型不含身故责任的就一分钱也不会赔付。

便宜的消费型重疾险保费是省了一些,但你也放弃了一些东西。

还是那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贵。

2). 重疾赔一次,够不够?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回答。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比如:

1)刚买了房子手里紧张,我能不能先不买保障,赌一把暂时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疾病?

2)能不能只买赔1次的?感觉自己也用不到是吧?

3)买30万就够了是吧?自己应该也花不到那么多钱?

我有一个同事,年龄不大,赔过一次甲状腺癌,但是买的是单次赔付的产品。现在右侧又一个三级结节,也是很揪心,但现在买不了任何保险,别的风险也都防不了。

说实话,小番茄是一个极其客观理性的人。

不会轻易去乐观估计任何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很多事情都保有敬畏之心。

看问题时,不会总是从最容易的角度去考虑,不会把侥幸的万一没事放在第一位,比如万一没事呢,万一不得病呢。

做选择前总往最坏了想,做准备的时候总是从最糟糕处着手。这样,即便发生什么问题,也不会特别被动。

消费型重疾险多为单次赔付的重疾、而单次赔付的重疾险,保障并不全,因为不同疾病发病时间不同。

并且,单次赔付重疾赔付过后,保障就终止了,后续也很难买到健康保障。

下图是大陆重疾险至少会包括这25种重大疾病,对应的赔付标准也有所差别。

所以单纯只能赔付一次的重疾,覆盖的疾病风险并不全。

其中红色的这六种占了所有重疾发病率的94%;而图中的这25种,占据所有重疾发病率的98%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当然说到这里,不得不再重点提醒下,重症只赔付1次的除了像百年康惠保这样的消费型重疾以外,平安福、国寿福、大陆友邦全佑系列的主险也通常是只赔付1次的。

百年康惠保赔付1次可以理解,毕竟便宜,主要是为预算有限,又想有一份保障打底的人准备的。但是上述几款名气大大的产品,价格并不便宜。

可还是这样的责任就......

3)没有身故责任,用寿险凑一凑可以吗?

可以。

但是你要算笔账。

如果是消费型重疾险搭配定期寿险。

价格和你直接买一款带身故责任的重疾比,差不多了。

50万保额百年康惠保旗舰版,7982/年,外加一份华贵大麦定期寿险,保30年,50万保额,755/年,两个加到一起8737/年。

比多啦a保还要贵137元!

何况,这种打折方案中,定期寿险始终是“定期”的啊,并不是保障一辈子,换句话说保障期限一到。

责任妥妥终止,钱也不会还给你了。

可能有人会问了,终身寿险呗。

你知道终身寿有多贵吗?

30岁女性,100万保额,终身寿险一年的价格12800元。

终身寿险是个好东西,但是不是这么用的,也不是适合每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尤其是资金储备初级阶段,预算有限的人,具体以后的文章会展开来聊。

4) 保终身还是保障到70岁?

没有记错的话,这个问题已经聊过不下五六次了。

网络上流行推荐保到70岁就够了,后面没有必要再保。

这里面存在2个非常大的问题:

保险公司真正的成本是在60岁以后,如果保障到70岁,那么71岁的病就没有任何保障了,你前面的钱都花掉拿不回来。

另外有很多疾病其实是老年高发,比如帕金森、老年痴呆,并且这些疾病一旦得了,生活基本没法自理。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保终身的保险,护理你的钱、治病的钱,谁来出?

儿媳妇吗?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说实话,小番茄是学营销出生的。

深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更深得人心,那就是说你想听的,说你喜欢的。

比如,70岁以后一般就不得病了,用不着买保险了;

比如,买便宜的就可以了,买贵的划不来的,你还不如去投资,你那么聪明,行情那么好,肯定赚钱。

说你喜欢听的话,比如上述这类,推荐你买便宜的不保终身的,你更容易接受。

以后你真的得病了出险了,出问题没钱治,儿媳妇不给治,投资不当赔钱了,他当然也不会给你负责。

而像小番茄这样,不厌其烦地告诉你。

从保障的全面性角度,去尽可能在健康年轻的时候配置基础保障尽可能完善点,虽然每年可能要多花个千把块钱。

你可能嫌啰嗦。

我以前不信,但是现在觉得说得对,忠言逆耳。

有些东西,时间会证明。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最后。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太多朋友没有真的弄清自己的需求和实际身体状况的情况下。

张口就来,我要消费型产品,储蓄型产品千万不要太,坑爹。

聊这个话题,并不是让大家都一定去买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这个真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你是个小年轻,事业刚起步,也没有太多预算,希望有一份保险打底。

同时身体健康没有太多异常,医保卡没有外借过别人买慢性病药物。

消费型重疾险是适合作为你的起步保障的。

但是保险从来不是一张保单管终身,等到收入增加,家庭成员变化了,一定该加保加保,该升级升级

消费型产品固然便宜一点,但是选择消费型产品也意味着你放弃了一些责任。

如果因为非重大疾病猝死,一些消费型产品是一分钱也不会赔的。不管你交了多久的钱。

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保险不靠谱,交了那么多钱,最后一份都没有赔。

在说这样的话之前,你能够清清楚楚地搞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保险,是不是责任被阉割过。

在决策的时候,清楚自己的取舍,明白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希望你明白。

没有无缘无故的便宜,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贵。

消费型重疾险和储蓄型重疾险到底区别在哪里?

作者Kris,R&F创始成员,资深保险经纪,金融硕士,签约作者,终身学习者。

阅读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番茄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