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人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舉雲圕 2019-07-04

我们都知道,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真正遇到事情,大多数人还是一样。

要么冲动应对恶性循环,要么深陷抑郁无法解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是因为没有方法吗?其实,古人早就做了示范,我们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做得更好。

(后文另附:中医情绪调摄法)

东晋官员王述:面壁以避怒

在南朝一篇《王蓝田食鸡子》中,我们看到一个性情暴躁的蓝田侯王述:吃鸡蛋,筷子没夹住,他会暴跳如雷,把鸡蛋甩在地上,用脚踩个粉碎。

其实王述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还是很能控制情绪的。

有一次,有人指着他的鼻子大吵大骂,王述只是面对墙壁一声不吭。等那人骂得无趣,骂声消失很久,王述跟家人确定他离开了,才转身坐下来继续做事。

唐代文人张发:写字以散气

每次遇到不平之事,心中愤怒,张发就立即写字消除怒气。

韩愈也觉得这个办法简单有效,尤其是写狂草,特别能释放郁积的不良情绪。

南宋诗人陆游:赏花以破怒

陆游一生坎坷,但他懂得养生,所以长寿,活了85岁。

陆游平时爱种花、赏花。身处逆境的时候,他就去赏花排解愁怒。有诗言:“放翁年来百事惰,唯见梅花愁欲破。

清代李渔:著书以释怒

李渔自己说,写书可以消忧愁,释怒气,铲除牢骚不平之气。

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这让他获得心情平静。

清代郑板桥:画竹以忘怒

郑板桥做知县小官之时,郁郁不得志,当他受到上司压制,心中愤怒的时候,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平抑怒气。

后来他因为得罪豪绅被罢官,画竹更成了他晚年解忧、排怒、怡乐的养生之道。

清代林则徐:悬联以警怒

林则徐禁烟的时候,常常发怒。后来他知道发怒无用,反而给小人制造借口,就在书房挂了一块写着“警怒”的牌子,并在厅堂挂上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再了解一下古代中医调摄情绪的理论。

一、节制法

就是调和、节制情感,以达到心理平衡。方法有二:

1.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脏,怒气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千金要方》也把戒怒放在了首位。

第一理性法,发火前想一想不良后果。

第二提醒法,像上文的林则徐一样,在自己的房间或桌边写上“制怒”、“息怒”、“遇事戒怒”等警言,随时提醒自己。

第三反省法:就算不能零发怒,但要把减少发怒作为目标。每次发怒之后,算一算最近一段时间,发怒次数有没有更少,慢慢地就会养成遇事不怒的习惯。

2.宠辱不惊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任何过激的刺激都可削弱白细胞的战斗力,减弱人体免疫能力,使人体内防御系统的功能低下而致病。

老庄提出“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我们也要知道,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不能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否则为害不浅。

这并不是要我们麻木,而是要明辨是非,在感受外物的过程中,保持思想安定。

二、疏泄法

顾名思义,就是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方法有二:

1.直接发泄

例如当遇到不幸,悲痛万分时,不妨大哭一场;遭逢挫折,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的喊叫发泄。但切记,不可冲动行事,否则恶性循环。

2.疏导宣散

跟朋友倾诉,就是一种很好的疏导。扩大社交圈,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医治心理不健康的良药。

三、转移法

转移法又称移情法。改变思想焦点,或改变周围环境,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都有用。《素问·移情变气论》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具体方法有三:

1.升华超脱

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

可以将不满化为动力,投身到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或者来一次短期旅游,在大自然中看到自我的渺小,心境更加超脱。

2.移情易性

“移情易性”是中医心理保健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史崔光传》 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理瀹骈文》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千金要方》也认为:“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 

上文很多名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一句话,琴棋书画花与茶…能够转移情志,陶冶性情。

3.运动移情

这个大家比较熟知。当自己的情绪苦闷、烦恼,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时,就去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球、健身、跑步、打太极拳等等,甚至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用肌肉的紧张消除精神的紧张。

无论心情怎么样,只要去运动,都可收获这些:促进血液循环,活跃生命功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四、情志制约法

又称以情胜情法。它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五行关系,用新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方法有二:

1.五脏情志制约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后世不少医家还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例如,或逗之以笑,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等,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

总之,情志既可致病,又可治病。要注意的是,刺激的总强度要把握好,必须是后者适当超过前者,才有效。

2.阴阳情志制约法

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这就是现代心理学所称的“情感的两极性”。

《素问·举通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根据阴阳分类,人的多种多样的情感,皆可配合成对,例如,喜与悲、喜与怒、怒与恐、惊与思、怒与思、喜乐与忧愁、喜与恶、爱与恨等等。通过相反的情志变动,也可以协调情志。

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帮助他人调节情绪,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可简单机械地照搬,以免增加新的不良刺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