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不懂“不让公布学生成绩”?看完这个分析,你就明白了

 肯定式教养 2019-07-05

今天在悟空问答上看到一个问题,“家长求班主任公开成绩,老师心软公布了,结果当夜被举报”。

父母不懂“不让公布学生成绩”?看完这个分析,你就明白了

我不评论家长的做法是否合适,有没有道德,我只想说跟家长解释下为什么教育部现在不允许学校公布成绩,帮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并支持教育工作。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控制考试次数,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当时这项政策颁布后,引起了很多家长的不理解:不公布成绩怎么知道孩子的水平,不公布成绩怎么能警示孩子,督促他们成长呢?

我能理解父母的感受,一直以来他们都是依靠成绩来判断孩子学习的好坏。如果突然没有了成绩作为评测工具,他们便会迷茫,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因此他们着急,不理解。

但是从素质教育,从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来说,不公布成绩是正确的,我们教育部采取这样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对于为什么不公布成绩,很多人猜测可能是公布成绩后,对学习不好的孩子是一种打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不利于孩子学习。教育部处于保护学生的目的,因此出台了这项政策。

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真实的原因是成绩排名不利于会打消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长远看不利于孩子学习。

首先,我们要明白考试的目的

考试的目的为了成绩,是为了排名词吗?不是,考试是为了检查孩子的不足,检测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从而查漏补缺。因此只要孩子通过考试能发现自己不足,有没有成绩都无所谓。

但是因为我们之前的考试过于在乎成绩了,学校排名、班级排名,以至于教师、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排名上了,而忽略了通过试卷来反思总结自己的问题,考完把错题一改,就把卷子给扔一边了,这就脱离了我们考试的根本目的。

考试起不到总结反馈的目的,违背了我们考试的根本目的。

其次,成绩会让孩子厌学

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掌握学习的知识,而不是为了成绩。如果我们过于强调成绩,通过成绩来评定孩子的优秀,那么带来的必然结果:孩子对学习态度的转变。他们不会在乎知识,而是在乎成绩。

过于在乎成绩的做法就是孩子学习各种答题技巧、押题、考试作弊,而不是静钻研知识,学习知识。

也就是说成绩转变了我们对学习的态度。

本来学习是为了知识,成绩是附带的。但现在学习是为了成绩,掌握知识是附带的。只要能考出好成绩,知识有没有掌握都无所谓。

而且从上到下,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这种对成绩的变态追求,带给孩子高度压力。有成绩就有了一切,没有成绩就狗屁都不是。这种高度压力极容易让孩子讨厌学习,这也是孩子容易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从上到下喜欢的是成绩,而不是关注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因此孩子也只在乎成绩,不喜欢努力学习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太痛苦了。

所以将来,一旦没有了成绩,孩子就像解放了,再也不去学习了。

这种成绩影响的不仅仅是针对学习差的孩子,对成绩优秀的孩子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就天天沉迷于网吧游戏的原因,因为没有了成绩约束,他们对于学习的厌恶就迅速的暴露出来了。

总结:

所以,不公布成绩是对的,父母应该支持这项政策。从长远看,它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