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再滥同情了;曹植上位未必就是个好皇帝,李煜赵佶就是例证

 老黄说史 2019-07-05

不要再滥同情了;曹植上位未必就是个好皇帝,李煜赵佶就是例证。曹丕的世子是捡漏捡来的,他的对手一个早逝,一个自己把自己玩坏。

一首《七步诗》让曹植获得了后世的无数同情与眼泪,甚至还有人站出来为曹子建鸣不平——如果曹操传位给曹植,三国的历史又会是啥模样?

其实,曹操是给过他这位才高八斗的儿子大好机会的,只是,被曹植自己给玩完了。作为一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很早就开始注重接班人的物色与培养了。在曹操心中,第一候选人,并不是后来建立曹魏的曹丕,也不是人人看好的曹植,而是他的另一位有着神童之誉的儿子——曹冲。出生于196年曹冲,比曹丕小9岁,比曹植小4岁,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之子,曾以“称象”的故事留名青史。

曹冲从小就聪明仁爱,五、六岁时,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因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但是,曹冲却无福消受这么浓厚的父爱,13岁时就因病而逝。

曹冲病逝后,曹操极为哀痛。曹丕跑来安慰曹操,让父亲不要过于悲哀。曹操对儿子们直言:“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操说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曹冲之死,虽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老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曹冲不死,接班的事根本就轮不上你们几个了。

(曹冲)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曹丕)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三国志·魏书》)

曹冲死后,捞到好处的,并不是曹丕,而是另一个让曹操喜爱的儿子,以文章著称于世的曹植。曹操之所以喜欢曹植,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曹植继承了他的文艺细胞,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曹植是三国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在其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曹植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曹冲死后,曹植就成了曹操的重点培养对象,处处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就被允许随父西征。西征归来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三年后,曹植改封临淄侯。当年,曹操东征孙权,特命曹植留守曹家的大本营——邺城,这是最大的信任与重托。所以,曹操临出征前,意味深长地告诫曹植说:“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23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如今你也是23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这种明显的暗示,曹植及朝中诸臣怎能不明白?这分明就是将曹植当成太子来培养。

然而,作为文人才子的曹植,自身带有许多作为政治家所无法克服的毛病,那就是不注意约束自己,好酒贪杯、任性而行,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比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曹操外出期间,曹植却借着酒兴私自乘坐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虽然他没对曹植动刑,但却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这让曹操再次后悔,并且明白了一件事,这个能写会画的才子儿子,是难堪大任的。

随后,曹操直接抛弃了曹植,改立曹丕为世子。可以这样说,曹丕的世子之位,是捡漏捡来的。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魏书》)

曹丕被立为世子后,曹植的进阶之路就被彻底堵死了,从此,曹植就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而所谓的《七步诗》,并不见诸正史,只是后人的穿凿附会罢了。

人常说“文人无行”,如果曹操真的将未来交付给曹植,以曹植的个性与为人,还真不一定能像乃兄一样,将国家治理得更好。这一点,在他的后辈学人中就有例证——南唐后主李煜与北宋徽宗佶,都是文坛高手,但是,治理起国家来,却都是一团糟,结果落了个亡国殒命的悲惨下场。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