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云雾山中986 2019-07-05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钧窑天青玫瑰紫斑盘口三足鬲式炉

此钧窑天蓝釉紫斑三足炉釉色精美,乃同类中之罕见珍品。其器形乃金元时代经典尺寸及紫斑洒彩则反映当时烧制工艺及风格。紫斑洒彩为原有钧釉更添一抹艳丽,笔触挥洒自如,见书法之风,深为其时文人贵族所喜。紫斑钧瓷遂以其独特洒彩技法,优雅器形及饱满釉 色成就卓然之美。此炉仿商至汉代礼器青铜立鼎之形。此仿古器形体现宋代文人学士好古之风,其时所藏之青铜器 皿仅用于极少数特殊场合,以免磨损,因此仿古铜器及瓷器多有订制。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钧窑紫斑盏及盏托

盏托全器通施天蓝釉,釉质深厚透活,有明快的流动感。口沿及底部圈足皆露胎,而显胎色。托心积釉处现大片紫斑,与天蓝釉形成鲜明对比。圈足削直,不施釉,露出紫胎,胎质密实厚重。盏敛口,弧壁,至足底内收,小圈足,整体成圆润的弧线,饱满丰腴但丝毫不觉臃肿。整体施天青色乳浊釉,口沿因釉水流淌而微现酱黄色。施釉至圈足,足底有釉,而足边刷一层芝麻酱色护胎釉。釉面具明亮感,气泡隆起处,状若烟波浩渺夜空之点点星辰,现斑斓,每窑绝无同者。本品盏及盏托成套出现,极为难得。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龙泉青釉瓜棱花口瓶

本品瓶造型优雅,器身起八棱,口足呈外撇状,花瓣式,为仿同期郊坛下官窑作品,应为南宋典型的龙泉窑花口瓶。南宋龙泉窑在南宋中后期进入鼎盛期。其工艺标志表现在石灰碱釉配制成功,从而使青釉滋润浑厚,厚而不流。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柿釉盏托

本品盏造型简约,制式优雅。胎质细密轻薄,洁白坚致,施紫金釉,薄且均匀,外壁略有釉滴泪痕现象,无开片。抚摩其上,倍感细腻如玉,润滑如脂。本品采用垫烧法烧制,圈足底部无釉,露白胎。本品胎、釉、形无一不佳,简洁而优雅,华贵而含蓄,隽永淡恬,静穆滋润,为宋代紫定瓷器之佳作也。

定窑除烧造白釉瓷外,亦兼烧少量的黑釉、酱釉瓷器,亦有个别描金彩的作品。这些罕见的品种在古籍中被称作“紫定”、“黑定”以及“金花定碗”。明代曹昭曾在《格古要论》评价紫定瓷器道:“紫定色紫,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紫定瓷器其价高于白定。”可见其稀缺、珍贵,令世人瞩目。《项子京历代中瓷图谱》中载有“紫定”,并形容其釉色绚紫如葡萄,是在蓸昭“紫定色紫”说的基础上的推测。

与本品同类,可见清宫旧藏一例紫定盏托。紫金釉在北方诸窑口中皆有烧造,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当阳峪窑,以及陕西耀州窑。紫金釉中如本例盏托器形较为罕见。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有一件近似的紫金釉葵口盘,著录于《出光美术馆品图录:中国陶磁》。据考,定窑紫金釉瓷器为模仿漆器而生产,可见日本涩谷松涛美术馆藏一例朱漆盏托。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白釉瓜棱塑贴狮纹提梁壶

注壶,作六棱圆瓜形矮圆壶身,顶面圆凹下,中间留有小圆口,口上覆以隆起蛙形泥片;小短流;提梁分三股交织塑成,使提梁宛如瓜的藤蔓;矮圈足,足底缘无釉,露白胎;足内平底,底部亦施釉;器施牙白釉,釉色匀润,外壁留有刷丝旋痕及上釉时的工具遗痕。全器造型以瓜实为主题,贴饰也均以瓜叶相生相伴,十分具有巧思。其坚致细白的土质,莹泽的釉光,当系北宋前期定窑制作的精品。

人间酌一壶,海上隐三山。

相似的造型曾数见于辽宁、吉林及内蒙的辽墓,贴饰则有蝶文或鱼龙纹之异。宋代定窑的烧造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即北宋初年的宋、辽边境上;辽人喜好中原文物,因此比邻的定窑作品常成为辽国贵族的珍品,甚或有掳掠窑工至辽地烧造瓷器的事情;另一方面,辽民族所擅长的金银器、皮雕器造型,或砑花、贴饰的技巧,也常启迪定窑工匠创作的灵感。执壶通体施白中微稍泛青的釉,匀净素雅,莹润光洁;本品通体施釉后,仅将较宽足底内侧的一窄条釉刮去用于支烧,此式方法称「裹足刮釉」,但这件器物的刮釉方法又比一般的裹足刮釉更为讲究细致,这是采用裹足支烧工艺之外最精工的一种装烧方法,十分少见。

这种瓜瓞形执壶为定窑极为独特一例。定窑在其生产历史中一直以碗盘类日用器物为主要产品,塑形类的器物十分稀少。此类瓜瓞形执壶仅廖见考古发现数例,主要出土于辽境,时代从北宋中期延续到金代中后期。与本件执壶最为相似例,为内蒙古察右前旗豪欠营六号墓出土的一对定窑瓜瓞形执壶,豪欠营六号墓是一座小型六角形墓葬,墓主人全身满着铜丝网路并覆鎏金铜面具,具有较明显的辽中后期的特征,时代应为兴宗重熙年间(1032-1054年)到道宗清宁年间(1055-1064年)。与此执壶造型相似的还有辽宁朝阳牟杖子辽清宁六年(1060年)赵匡禹墓出土的一件瓜瓞形执壶,其腹部满饰非常写实的刻花蕉叶纹图案,这种刻花图案与定窑北宋晚期的蕉叶纹有所不同,为北京龙泉务窑辽代后期的重要特征。北宋末期,此类执壶的造型逐始变化,腹部的瓜棱较浅,脱离瓜瓞形象。金代,此类执壶就完全脱离了瓜瓞的形制,变近似梨形,流变成了较长的曲流,腹部的瓜棱进一步变浅,始现光素无纹例,制作工艺上也远不如北宋中后期。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褐釉乳钉柳斗纹罐

此件柳斗钵圆唇,束颈,鼓腹,实底,外壁无釉,胎体较粗,呈砖红色。束颈处加饰一圈乳丁,乳丁处罩乳白色釉,乳钉纹凸起,制作规范,排列整齐。腹部满饰柳斗纹,柳斗纹刻划较深,极为规整。口沿施酱釉,里施满釉,釉层较厚,泛出点点星光,仿佛浩渺之宇宙。造型古拙,釉色纯净,乳丁装饰精巧简洁,具有典型的赣州地方特色,全器构思精巧,韵味独具。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磁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高足杯

本品高足杯,撇口,斜腹,高足外撇,杯型制规整,胎质细腻坚致。通体施白釉,口沿以黑彩覆盖一周,杯体腹部上下各饰一道弦纹之间,主题绘以黑彩卷草花卉纹饰,犹如水墨,韵律悠然。高足上下亦搭配饰有三道弦纹,逐感线条感有致风度,风雅大朴。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器形多以盘、碗、罐、瓶为主,亦见瓷枕、玩具,此式白地黑花高足杯传世极为罕见。

宋代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瓷器鉴赏

龙泉青釉八方杯

本品盏造型独特,身作八方形,口沿薄而微敛,弧腹向下渐收,底承浅窄的圈足。器身八道折棱分明,却不生硬,线条婉转有度。裹足满釉,足际刮釉,涩圈垫烧。足底见灰白色胎骨,并见窑红。釉面莹彻,釉色天蓝,釉面琢光如玉,无开片,面貌接近南宋官窑器,十分珍罕。

此类八方盏成型较难,对拉坯技术要求极高,对于全凭手工操作的宋代窑工实属不易。其胎体较薄,形制典雅,釉层厚润,不失为一件传世逸品。相似造型可见故宫藏南宋官窑器,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宋(下)》可兹比较。

龙泉之瓷,自烧成起,已见时人撰文赞之,证故时匠人神技巧思,尽谙美瓷韵,窑火斑斓处,看尽一代思潮,出窑成品时,溢散赵宋文士雅调。观此杯釉色略偏粉青,昔日匠人定是缓缓迭施釉层,甚或重复窑烧,始达如此柔光婉约之效。裹之厚釉,锐角敛藏,婉柔之处,让人爱不释手。遥想当时烧成出窑以后,冷却工夫掌握得宜,继而润其色,方得如此如莹釉色彷佛琼玉整块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