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平台上的海淀教育信息化

 工农商学兵 2019-07-05

导读

6月26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开展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及“第十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山东省烟台市拉开帷幕。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科学严谨的整体布局与顶层设计、生动的信息化应用案例、前瞻的体系化信息技术课程、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类型多样丰富全面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等内容,在教育部的平台上进行了充分展示与广泛宣传,立体地投射出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本次活动以“智慧赋能▪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交流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展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案例和成果。来自上海市教委、陕西教育厅、公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电信、佳能等全国各地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创新类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了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

海淀教科院代表海淀教委参加了此次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利用图片展板、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屏、机器人足球项目体验区向参观者全面宣传展示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亮点与特色。

现场照片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李健聪主任、曾德华副主任以及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武装主任驻足观看,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充分肯定海淀教育信息化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效果,并鼓励海淀区不断保持北京市乃至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锋者角色,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开拓,不断进取,取得新的成绩。

在“第十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近1200名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和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各省教育厅信息中心主任、学校校长、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国内外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新技术的背景下,探索教育部门的智能化服务方法和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代表海淀区作了专题报告,向与会代表们详细介绍了海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围绕海淀区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定位、综合应用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方向以及依托科研优势充分开展师生信息技术培训、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

来自北京市十一学校的高永梅老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崔晓红老师分别在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引领中小学教与学方式变革方面做了成果交流,充分展示了海淀区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以师生应用为核心,不断融入新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深度变革与递增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理念与思路,展现了海淀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风貌,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次“2019年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和“第十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为参展各方搭建了十分广阔的展示空间,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研究者分享实践创新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平台,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海淀区教科院此行在教育部平台上展现出的前瞻性、创新性、实效性,为海淀教育信息化树立了新的品牌,不仅将区域建设的特色经验广为传播,更收获了各个省市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以及前沿科技教育应用案例,获得了诸多启示。在交流碰撞之后,积淀下来的是关于未来海淀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加深刻的思索、更加深入的研究。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海淀教科院将更积极回应信息时代的现实需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建设层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持续提升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助推海淀教育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