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文论】《论竹笛手指训练与相应练习曲的编写》(三)

 笛子8vxrvb7uaz 2019-07-05

总第657期!2019第041期。管乐飞扬,您的音乐世界里有我更精彩!

2
1
9

沂蒙山抒怀 耿涛 来自管文娟管乐飞扬 08:02

【学术文论】论竹笛手指训练与相应练习曲的编写(一)

【学术文论】论竹笛手指训练与相应练习曲的编写(二)

第三章   手指训练的注意事项和乐曲中手指技术难点对练习曲编写的启示 

第一节 手指训练的注意事项 

手指训练方法的六个练习步骤对于完成好乐曲的手指技术难点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练习者实际有效地解决对于手指技术难点的畏难情绪,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手指训练方法的提出是基于笔者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对于文中乐曲的学习和练习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而成的。但在实际手指训练过程中,除了练习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对练习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判断和调整。

最容易出现的一种不良心态之一是认为以较快速度不出错走一遍或者数遍练习下来只是偶尔出错一、两次就算是完成了技术要求的心态。

这样的心态产生的原因在于练习者对于技术要求理解不透彻,以及对于手指技术难点练习方式了解得不全面、不够深入。持有这种侥幸心态的练习者会把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归因于“不小心”、“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意外偶发因素,从而导致其后练习中将练习重点放在认谱速度等方面,甚至用加快速度的方式希望强行完成手指技术任务。以至于手指能力不仅难以提升,反而形成了新的动作模式,打乱了练习要求——这就是手指练习中为什么有的练习者老在同一个地方出错的原因。

长此以往,练习者对手指技术难点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亦可称为心理学里的“习得性无助感”,即成功是运气好或者任务容易,失败则是因为能力不足所致。“习得性无助感”是抑郁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这对练习者身心发展都极为不利,应及时予以辅导和调整。

针对这种心态,建议练习者重新对自己的失误进行归因训练,不以偏概全地认定自我能力,积极进行自我暗示,树立通过自我耐心地、努力地训练可以成功的信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指训练方法的学习和反思。

通过手指训练方法的分句练习设置阶段式目标,然后达到并及时对自己的成功予以肯定,以期形成良好的个人心态和学习方式。

另一种情况是练习者在一次或数次练习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手指技术难点练习,却难以达到技术要求,练习效果甚微——这也是忽视了手指训练方法的学习以及生理规律所致。

根据人脑记忆的特点,一般来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 7±2 个组块,而短时记忆通过复述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如果练习者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能力的前提下,对练习的内容图快图多,练习效果自然难以达到最佳。

所以分句练习实质上是从生理角度保证练习者的记忆模式顺从于人体自然规律,先进行短时记忆训练再通过重复练习、坚持练习和巩固练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此外,练习者的身体状态也对练习效果有影响。如果身体已经疲劳或者饥饿,这时身体协调机能会下降,大脑反应也随之变缓。这个时候练习者有必要进行适度休息和能量补充,如果不顾身体状况强行进行训练,效果受影响的同时心理还容易出现焦躁、否定自我等负面情绪,对练习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双重损害。

由此可见,关于手指训练方法的六个步骤设置是符合心理学中记忆和情绪理论的相关原理的。实践方面,由于条件所限这六个步骤方法主要是个人在练习中进行运用和实践,所以手指训练方法的六个步骤肯定还有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存在,期望此理论在以后的竹笛练习交流和教学中得到补充和更新。 

第二节 乐曲对练习曲编写的启示 

从表 1 可以看出,手指生理机能的基础训练方向一是力度、二是单个手指的灵活性。这两个方向的训练一方面需要练习者通过练习曲进行持之以恒的强化,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徒手训练进行辅助增强,不宜急于求成。

除此之外,手指半孔准确性、叉口指法、连续半孔这些训练项目则属于训练大脑和手指协调进行的动作记忆能力。其中半孔音准还加入了耳朵对音高的灵敏度和大脑中的乐音记忆能力,算是综合能力训练且属于手指训练高级阶段。

可以试着把这种训练归为与力度、单个手指灵活性相同级别的训练方向——动作模式的训练。动作模式是指在大脑、手指协调下,辅以听觉而形成的动作记忆、听力记忆、模块记忆。其中动作记忆是手指技术中可见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或多个手指在竹笛指孔上的位置和组合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肢体记忆。它要求练习者对肢体变化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培养和提高。

听力记忆是通过练习使练习者对于音高以及某些变化组合产生记忆,可以根据演奏需要辅以动作记忆来达到所要求的音高和音响效果,它的特点是一方面对练习者有引导作用,先现于练习者的内心听觉之中,引导手指动作产生;另一方面对手指动作产生后带来的实际演奏效果进行调整、校正。

模块记忆是对旋律中的音型或手指切换的动作形成规律性的把握和记忆。当大脑中形成了多种音型和手指动作的模块后,能在演奏中运用这些模块记忆然后通过动作记忆和听力记忆完成动作模式,这就是手指技术中的动作模式训练。

动作模式的训练主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动作模式的确立、打破,由此锻炼练习者建立、打破以及切换动作模式的三种能力。这种动作模式的训练对完成乐曲中比较密集而且乐句比较长的手指技术难点段非常有帮助。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编写一些以超过 4 小节的长句为音乐形式的手指练习曲,让练习者锻炼长句的分句能力,培养良好的手指训练方法和习惯。

在这个动作模式的训练中让练习者形成对旋律的听力记忆、动作记忆以及模块记忆,当然更多的不是让练习者仅仅记住练习曲的旋律而是为了锻炼练习者脑内构建模块、打破模块以及切换模块的能力。

而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动作模式的训练目的,对于培养良好的手指训练方式也具有积极意义,让练习者积极主动将这种动作模式的练习曲训练方式运用到乐曲手指技术难点上——“分句、慢速、重复、坚持、提速、巩固”,以期做到高效完成乐曲手指技术重点和难点。 

半孔练习对于演奏者的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可以通过练习曲的强化来提升练习者对于半孔指法的指感精确度、听觉的灵敏度以及思维的转换能力。从生理机能上分析,半孔训练中应当加强对左右手无名指按孔(第四孔、第一孔)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右手无名指半孔时音量偏弱不易演奏,所以在半孔指法里属于薄弱环节。

半孔训练和指法训练可以试着同时进行,在非筒音作 5、1 的指法里,随着半孔指法的加入,先在指法训练中巩固半孔音准和指感,然后通过动作模式的训练,将同一个音的升、降、还原进行切换训练,强化半孔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经过所有指法学习后,练习者对于半孔的掌握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进行半孔专项训练——以期更好地让练习者适应半孔训练并高效完成训练要求和目的。

连续半孔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手指动作模式,要从第一个半孔到第二个半孔之间进行准确地过渡需要对音准和手指位置进行明确的记忆,这也是半孔练习曲应予以强化训练的项目之一。

练习曲强化半孔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提升对于现代作品中调式的变化、游离的适应性,进而有助于练习者进行非传统调式乐曲的学习和演奏。除此之外,半孔、叉口等手指技巧与吐音的综合练习可以作为半孔训练的高级阶段进行组合训练,以适应乐曲中越来越复杂的手指技术难点。 

音程练习是《每日必练竹笛指序练习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自然音程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慢速到快速的活指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音程调式感觉,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指序变换的能力。这个练习曲编写的思路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

通过对乐曲《美丽的边疆》的分析可知变化音程作为动作模式训练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竹笛作品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分量和地位,应该考虑加入音程练习曲编写的结构中来。

根据《每日必练竹笛指序练习曲》中从原位音程到原位与转位音程切换的练习思路,变化音程也可以由其自然等音程进行引入,然后通过练习逐步锻炼练习者对于变化音程的构建和切换能力。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进行调式的训练,培养练习者对于离调、调式游移、转调、乃至无调性的演奏能力。这样可以让音程练习的功能扩展开,让其对现代竹笛作品的演奏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手指速度练习是根据练习者的手指灵活性和手脑协调性进行的速度方面的训练。它根据练习者技术程度和练习进度制定的不同的速度要求,内容可以涵盖颤音、历音、换指、叉口指法、连续半孔等手指技术训练项目。

但是现在仍有某些手指速度练习曲的速度标记不明确,只写是慢速练习、快速练习这样的标题却不做具体的速度标记。这一方面使练习者的练习目的不明确,练习效果缺乏衡量标准,练习过程的阶段性也无法得以明确和体现;另一方面使练习者的速度感模糊笼统,甚至在乐曲中也不能建立良好的速度感觉,造成乐曲风格的偏离和改变。

对于非音阶式练习曲还可能造成音乐语言的压缩和变形,丧失音乐性的培养和训练意义。因此手指训练练习曲的速度标记应该明确和重视,以便让练习者的手指技术达到规范要求、建立良好的速度感。

另外,关于练习曲用什么笛子训练、什么调式进行演奏还存在标记不明的现象。由于不同调的笛子在指孔距离和气息、嘴劲等方面的配合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没有明确的标记说明会造成练习效果的巨大差异,所以应当尽快在手指练习曲的编写中加入用笛和调式标记。笛子和调式的选择也是练习曲训练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考虑制定若干个不同的方案以备练习者参考,比如先用 C 调笛练习然后用小 G 调笛再练习一遍同一首练习曲。这样使练习者对于不同调的笛子的切换能力可以得到强化训练。 

关于大 G 调笛右手小指、全开孔音准这类特殊手指技术难点的训练需要得到练习曲编写者的认识和重视,尽快填补这类练习曲的空白。

如果单从笛子形制考虑,甚至可以考虑为某些调笛子的手指训练做专门的练习曲集——比如大 G调笛由于乐器形制大而使胳膊拉伸、指距加大、右手指法也发生了变化,其颤音、历音、滑音等技法的运用都比 C 调笛难度要大不少。需要给练习者一个循序渐进地加强对大 G 调笛身体适应性、协调性的过程。

如果对大 G 调笛进行有针对性的手指训练会减少在乐曲中大 G 调笛的手指技术训练时间,从而为乐曲的教学和其它技法学习留出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使练习者更好地完成乐曲的技术性、音乐性要求。尤其是大 G 调笛小指的力度和速度强化问题,这部分内容可以考虑作为大 G 调笛练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练习曲编写。

随着竹笛技术日益成熟和发展,还会有不少新技术需要加入练习曲的编写范围,这也是练习曲时代性特点的体现。比如线谱已经开始成为练习曲集的重要乐谱表现形式之一,张维良《竹笛教程(一)五声音阶训练》开始到周波《无障碍训练:竹笛音程练习 136首》等练习曲集都对五线谱的乐谱形式在竹笛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相信未来对乐曲中手指技术难点的探索和更新以及对不同水平和年龄阶段练习者的划分和考虑,会使练习曲编写的种类和风格更加细致化、多样化,使手指训练和相应练习曲的体系更加全面和系统。 

结  语 

本文从练习曲功用和现状的分析论述了论题的研究切入方向和现实基础。练习曲的针对性、强化性和实用性以及现在出版的练习曲集情况,说明手指训练练习曲还存在着高级练习曲集数量和系统性上的不足。

通过对于《美丽的边疆》、《村寨欢歌》、《忆故乡》、《巴楚行》乐曲手指技术难点的分析和探究,可以将这些乐曲对手指技术练习曲的编写启发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手指技术的更新上,高级练习曲集还可以对半孔训练和音程训练进行深入挖掘——连续半孔以及变化音程训练等;对于大 G 调笛的训练,尤其是右手小指的训练需要进行补充;对于全开孔音准进行强化训练。

另一方面对于练习曲集速度标记和所用的笛子和指法应该进行标注、说明;线谱作为一种对于竹笛练习曲集还比较新的曲谱形式,应该得到重视和推广。

对于手指训练方法以及动作模式训练角度的提出,则是希望明确和强化手指训练练习中三个隐形能力即“动作记忆能力”、“听力记忆能力”以及“模块记忆能力”。

针对长句手指技术难点应结合手指训练方法和动作模式训练进行强化,使练习者“建立模块”、“打破模块”到自如地“切换模块”的三项能力得到提升。

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学说认为知识是随着认识的进步而不断更新的;学生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他通过新旧知识双向反复作用从而形成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学说强调了知识的情境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第三部分内容里,笔者加入了一些有关练习者进行手指训练时可能遇到的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调节情绪和改善练习的建议,这一部分是基于研究生阶段的观察和实践。

由于缺乏实验论证,这些建议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希望日后有机会能进行实际的测验进一步论证关于手指训练方法的六个步骤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竹笛手指训练可以通过手指训练六个方法以及与练习者年龄、水平相匹配的、系统而科学的练习曲集使手指技术水平在动作模式的建立、打破和切换能力上得到提升。

而现今科学有效、系统的竹笛教材的编写可以考虑在半孔系统化训练方向、变化音程构建练习、大 G 调笛及其右手小指的运用训练等方面进行补充和扩展,明确速度标记以及笛子调式、指法标记,并加大对五线谱的使用和普及,以期练习者能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乐谱形式和乐队演奏需要。 

主要著作及参考文献: 

1、李梅:《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 年 04 期 

2、耿涛:《科学化地应用竹笛教材研究》,《中国音乐》(季刊)2007 年第 4 期 

3、载声:《笛子音乐的系列工程建设评《笛子教学曲精选》等三种曲谱》,《音乐 研究》1996 年 02 期 

4、王莹莹:《建国后竹笛教材发展轨迹与现状探析》,《乐器》2012 年 08 期 

 5、刘潇:《从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析刘长福二胡基础训练理念》 

6、张帆:《从四首练习曲看钢琴练习曲的功能演变》, 《东方艺术》2004 年 S1 期 

7、周旋:《当代古筝技法发展的“钢琴化”刍议一以移植版《黑健练习曲》为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 年 03 期 

8、高宗仁:《钢琴慢速练习的意义》,《钢琴艺术》2003 年第 3 期 

  9、陆泓:《古典钢琴教学方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钢琴艺术》2012 年第 8 期 

10、章滨:《科勒《长笛练习曲 Op_33》之演奏研究——长笛教材研究系列(之二)》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 年第 3 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