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丝诊脉二三事 | 每天一个中医小知识

 ZHWSHY 2019-07-05

如果你喜欢中医、文化、健康、养生,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这里有趣,不简单。

我们常在宫廷戏中看到这样的剧情:太医去为皇帝的后妃们诊病。用一根长长的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太医在线的另一端,凭借着从悬丝传来的手感猜测、感觉脉象,诊断病情缓急。

据记载,药王孙思邈在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到了悬丝诊脉。相传,因他是从民间召来,不是有职衔的太医院的御医,当时太监就有意试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他逐一识破,最后才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孙思邈诊得脉象,知是滞产,便开出一剂药方,娘娘遂顺利分娩。同行问其窍门,孙思邈笑而不答。

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慈禧太后曾患上顽疾,太医们在既不能亲眼目睹其面色,又不敢询问其病情的情况下,隔着纱帐,用红绿丝线进行了诊脉,然后开出三剂药方,慈禧太后服药后果然病好如初,还赐予这位太医“妙手回春”的金匾。

中医的宗旨在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基础是四诊合参,所谓四诊合参就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都要照顾周全,脉诊虽然是中医诊断时重要的一步,但也只是四诊中切的一部分。确认一个病证,单纯靠脉诊是不够的,就像上面的故事,太医也是要对后宫娘娘们的饮食起居、生理病理进行问诊了解后,再配合其他诊断方法,才能最终确定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