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完饭后总犯困?你可能要提防这些病了!

 细雨微风s 2019-07-05

很多人吃完饭就想睡觉,认为自己不是吃得太多了,就是吃完饭后血都到胃里去帮助消化了……但其实,对健康人群来说,吃顿饭还不至于能导致因为大脑缺血而犯困。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饭后困倦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赶走这条“瞌睡虫”呢?


饭后总犯困到底是怎么了?

胆囊收缩激素

研究发现,人体中分泌的胆囊收缩素一般在饭后两个小时之内会明显升高,等到两个小时之后,这种收缩素分泌量就会减少。相对而言,胆囊收缩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困倦。另外,一般脂肪含量越高,胆囊素水平会更高,睡意会更浓。

食欲素

人体进食后,食物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餐后血糖会升高,同时抑制体内食欲素的分泌。而食欲素含量降低人体就容易犯困、不想动弹,食欲素含量较高,人体也会较清醒且活跃。因此,特别是进食淀粉类较易消化的食物时,血糖相对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

胰岛素

饭后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胰岛素就会分泌出来,帮助控制血糖;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人体中所含的色氨酸会增多,在脑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进一步形成褪黑素,从而让人体产生睡意。此外,胰岛素还会促进人体中钾离子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若人体处于轻度低血钾状态,身体也会出现疲劳和困意。

吃得多

研究提示,同样的食物内容,用餐量大的人感觉会更为困倦。无论你吃什么食物,少吃点会让人精神更好,餐后更不容易困倦。

吃得细
吃大量精白细软的主食,以及甜食,会造成血糖快速被吸收入血,胰岛素水平快速升高,而胰岛素水平高可能也是人体餐后困倦状态的原因之一。

老人常犯困要警惕这些疾病!

老年人经常爱打盹,有时坐着坐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这其中大脑衰老、耐氧能力减退,或者新陈代谢减慢、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差都是诱因。但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常犯困,首先要排除以下疾病:

心脏疾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具体的表现就是睡不醒。经常出现犯困症状,说明心脏收缩功能可能出了问题,要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

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萎缩、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也会有犯困的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

尤其要当心的是,频繁犯困或看着电视就睡着,常常是认知障碍症的早期表现,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肝脏病变

肝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出现病变,其解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功能会有所降低,向身体其它器官输送的养料也会减少,就易引发身体乏力,总感觉力不从心。若是肝脏出现了问题,除了困乏,还可能出现脸色发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症状。

糖尿病

嗜睡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因为此类人群的糖代谢紊乱,糖分无法被机体充分利用,从尿中排出,易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另外,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黏血症和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缺血缺氧,会引起困倦、头晕症状。

中风

70%以上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这是因为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硬化,管腔变窄,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以致脑细胞缺血缺氧,通过体内反馈机制刺激呼吸中枢,调节呼吸的幅度与深度来补偿所引起的。

其他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会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导致其体内有毒的代谢物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出现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状。

温馨提示:
发现家中老人经常犯困,不要疏忽大意,最好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口干口渴、肢体活动不便等,如果犯困频繁,伴随症状又明显,就要及时到医院做对应的检查,找出病因并尽快治疗。


教你6招!缓解“饭困”~
吃对午餐

要想降低食物的餐后血糖反应,又不造成蛋白质的过量,有四个可行的措施:

●适当减少淀粉类主食的总量;

●不吃甜食,把精白细软的主食部分换成粗粮、豆类和薯类;

●在吃主食的时候配合大量的蔬菜,特别是纤维含量较高的绿叶菜和豆类蔬菜;

●如果有条件的话,把一餐中的食物分成两次吃,减少正餐食量,两餐之间吃点加餐,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控制食量

每顿吃“七分饱”,以粗粮、豆类、薯类代替精白细软食物,建议粗杂粮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

活动半小时

午饭后活动半小时,如走走路、做做操,而不要坐着不动。尽量降低消化吸收对人体精力和能量的消耗,减少血糖的上下波动,才能保证饭后不至于昏昏欲睡。

活动之后打个盹

面对犯困,小睡一会儿是最直接的办法。饭后活动半小时后,可平躺休息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紧张,10分钟也够。睡不着别强迫,闭眼也是休息。就算我们只躺20分钟并且根本没睡着,你也会像睡了一觉一样,恢复体力。

多喝水

研究发现,喝水能够让你的大脑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维敏捷,减少困倦感。

做做头部按摩

用十指做梳头动作,持续3-5分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松弛头部神经的紧张状态,减轻疲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