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日军作战为何很少投入十万以上的兵力

 乌石梁 2019-07-0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仅次于德国的轴心国集团二号巨头。作为亚洲战场的主角,日本在二战中表现的非常抢眼,特别是在战争初期的中国和东南亚战场,简直是所向披靡。不过日军虽然所向披靡,但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日本的每场战役规模都相对较小,出动的兵力也非常有限,二战中日本每次出动的兵力规模一般都在二十万以下,十万人的战役都很少,和欧洲战场上百万军队的大混战远远不能比。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日军很少发动十万人以上的进攻?

首先,二战时日本虽然穷兵黩武的征召了大批的兵员,拼凑了700多万军队,但大部分都是混饭的守备部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而且大部分屯驻在本土。日本在海外的部队不超过300万,而且分散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等多个战场。这些部队既要打仗又要留守占领区,所以日本的兵力根本不够用。这还是后期日本全面动员时的状况。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兵力不过三百万左右,发动太平洋战争进攻东南亚的四十万军队完全是挤出来的。日本发动的规模最大的豫湘桂战役是把所有的在华可抽掉兵力都出动了,才勉强拼凑了四十多万军队,此后日本再也没能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豫湘桂战役已经是日本军队可以抽掉的极限,所以日本一次能投入的一线主力部队一般不会超过四十万。

其次,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而且工业相对落后,军工产能和物资生产远不能和美苏等欧美强国相比。日本的工业产能仅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军队却有700多万,加上运力有限,大部分工业品和补给都要从本土运到前线,所以前线日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严重不足。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根本没有能力满足前线日军的作战物资需求。日本每次仅能满足数万人的作战需求,如果再大就吃力了,发动一次十万人以上的战役往往需要准备很长的时间。日本在战争初期囤积了大量的物资,所以在战争初期打了淞沪、武汉等多场十万人以上的战役。但随着囤积物资逐渐消耗殆尽,日军打到武汉的时候就打不动了。武汉战役后,日本很少发动十万人以上的战役,不仅仅是兵员不足,更重要的是日本后勤物资供给补上。由于中国工业落后,日本的武器装备等工业品都要从本土运送,从本土千里迢迢运送几十万军队的装备和物资,对日本人来说压力太大了,甚至可以说不现实,所以日本军队的兵力投放大部分都在十万以下。即使如此,日军的后勤压力也很大,前线很多部队缺弹少药,很多部队甚至要饿肚子。

最后,日本的主战场在海上,所以大部分资源都给了海军,而海军属于技术兵种,兵力数量不大。而陆军虽然人多,但作战对手较弱,不是武器装备落后的亚洲军队就是没什么战斗力的欧美殖民军队,根本用不着投入太多的兵力。在中国战场,日本一个两万多人的甲种师团能追的中国十几万军队到处跑。在东南亚情况也是如此,马来亚战役中,数万日军打得十几万英军抱头鼠窜。直到日本打到印度和澳大利亚,这种情况才结束。因为日本军队遇到了英军的主力,虽然是二流军队,但仍然把日本揍得满地找牙,军队少了根本不顶用,但日本实在集结不起来足够的军队,所以只能进行战略防守。不是日本人不想,是行有余力不足。说到底,还是日本底子太薄了。如果日本有美国或者苏联那样的实力,也不会每次出动数万军队,前线部队也不用子弹数着用,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像库尔斯克、诺曼底那种每次出动上百万兵力的会战,日本想都不敢想。

参考资料:《全球通史》、《二战史》、《太平洋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