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入门 七 手少阴心经

 培训班背包 2019-07-06

针灸入门 一

针灸入门 二

针灸入门 三

针灸入门 四

针灸入门 五  足阳明胃经

针灸入门 六 足太阴脾经


**********


上一篇我们分享了足太阴脾经,这一篇我们分享手少阴心经。 

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云∶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着脊之第五椎。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耳,又曰开窍于舌。又云∶是经少血多气。 

《难经》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手少阴心经的流注时间是午时,也就是中午11点~13点,由巳时的脾经流注而来。

《黄帝内经》关于心的开窍,有两个论述: 

一、是金匮真言论篇: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 

二、是阴阳应象大论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心为舌之苗,临床多以心开窍于舌论。上面提到的两篇经文,非常有意义,贴出来算是中医基础理论科普: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膝。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中有七孔三毛:这句是个重点,我们看看脏腑明堂图,人身五条红脉,一条是食道,谷入于胃,化生气血。一条是督脉内直通大脑,以后讲到督脉,我们再说这条红脉的妙用。 

脏皆系于心,首先是肺心同系,剩下赤脉有三条,也就是“三毛”。 

一条通脾,经脉流注,从脾到心。古人云: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 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谓之血。脾气入心而变为血,心之所主亦借脾气化生。 

一条通肝,卧,则血归于肝,心主血,肝藏血,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 

一条贯肾达生殖器,谈到心与肾,大家立马想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火下降于肾,温煦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好吧,看着就这么拗口,中医就是这么对立制约又和谐。直达生殖器,倒是让西医研究心脏病的研究成了万艾可,算是歪打正着的中医路数。 


**********


心经循行经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心脉受脾经流注而来,起于心中,心有四系,肝脾肺肾四脏皆系于心,穿过膈肌,小肠与心相表里,心为脏为里,小肠为腑为表,所以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支而别行,从咽喉两旁直上入目后系。我2017年跟随赵慧老师学习中医治疗近视,老师对中医眼科研究颇深,所以我也跟着重视眼科与经脉的关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手足三阳经或起、或止与眼,但是直达目系的,只有一、手少阴心经: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二、足厥阴肝经:上入颃颡,连目系;三、足太阳膀胱经:尽管经文循行仅仅是起于目内眦,但是我们看《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篇,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所以临床中遇见斜视、散光、近视等患者,都会着重在这三条经上做文章。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从心系上肺,然后出腋下,手少阴心经的第一个穴位极泉穴就在腋下。 

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从肱骨,也就是大臂的内后侧循行,太阴肺就是手太阴肺经,包络者,心主之脉也,心主便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在大臂最后侧循行,故行两经之后。 

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从肘内侧循行,继续向下,沿着前臂内则到达手腕内侧的尺骨小头。 

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沿着手掌内侧,直达小指内侧指端。 

前面分享的肺、大肠、胃、脾,循行到最后都有支而别行,或是络到下一条经,或是循行到下一条经,而心经是直接就到手小指,并没有支而别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下一条经就是小肠经,而小肠经就是在小指外侧起,故而心经直达小指。 

少阴心经九个穴位: 

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刺灸心法要诀》的歌诀是: 

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我们要记住的穴位首先有心脏井荥俞经合歌: 

少阴心脉井少冲,寻至少府即名荥, 

神门一穴为俞穴,经合灵道少海真。 

其次还要记住的穴位有: 

郄穴—阴郄 

络穴—通里 

今天需要背诵的内容: 

一、心经循行经文 

二、心脏井荥俞经合歌 

三、郄穴—阴郄 

    络穴—通里

针灸入门 七 手少阴心经.m4a 来自针灸入门 00: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