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背景 】今天偶然在“头条.悟空问答”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家长越不管,孩子的成绩会越好呢?” 仔细想想,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甄辨清楚,不然容易引起误导。生活中确实有些父母看似不怎么“关心”孩子学习,而孩子的成绩反而很优秀,相反有些家长越是抓紧孩子的学习,其孩子的成绩倒是越学越不理想。浏览了网络上各种回答,归纳起来觉得下面的回答比较靠谱。 我先说一个现象,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文化层次也不高。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不怎么管,但人家的孩子却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这是为什么? 我先说一个现象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文化层次也不高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不怎么管但人家的孩子却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这样的家庭往往都具有淳朴的家风。父母憨厚朴实,勤劳善良,为人正直,与人为善,和睦四邻,勤俭持家,尊老携幼。这些淳朴的家风润物无声,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着孩子。这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管理。而这种“管”更侧重于潜移默化和熏陶影响。 而我们所理解的管孩子,是狭义上的管,就是把孩子盯住,看住,管住,强令限制,进行管教。其实管孩子,就像抓沙子一样,你越抓得紧得到的却越少。就像上面所说的,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培育一个淳朴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对孩子的熏陶和感染要远比你的管教意义大的多。 但问题是,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培育出这样的家风,每个家庭都能有这样自觉自主的孩子,现在有很多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并不强,家长必要的管束和管教一定不能够少,但管束和管教,却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度。 很多家长一直在纠结,到底该不该去管?管得太紧,害怕伤了孩子的性格,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放得太开,又害怕孩子没有自控力收拢不住。所以,就造成了管又管不得,放又放不开,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 我的观点是,在孩子的教育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首要的,这是孩子接受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在家庭教育中,既要讲求民主,又要讲求权威,既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还要管教孩子的自控力。 综上述,不是说家长越不管,孩子的成绩就越高,而是这种管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影响,是一种家庭环境和家风的影响,是父母的人格修为和处事方式的影响,是和睦家庭亲情关爱的影响,是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本身就是一种“管”,而这种“管”实际上就是一种熏陶和潜移默化。这样的“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远比盯死看牢,强加管理,强令限制,管束管教意义要大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