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7-06

(一)

经常有人让我给他推荐书,包括很多三四十岁的粉丝,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办的事情。

1,首先阅读是非常私人的体验,晒书单这种事情本身就很傻,只会让一个人显得没有读过书,因为真正读过很多书的人,谁会记得自己读过很多书的书名呢?

你做过1000张考试卷,你能记清其中任何一张卷的一个题目吗?连考试分数都早忘了。但所有的这一切书,构成了你从小到大的阅读体验,他们已经融入了你的生命和潜意识中,而阅读体验是没有考试的,你连分数都没有,你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就是你的分数。你总想要一个分数,就已经证明了你的不成熟,你还是个学生。

2,其次我认为一个人的主要阅读体验,主要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完成,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人格构建的时期,成年后的书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影响不大。

3,实际上一个成年人,当他已经完成了最初的价值观构建和逻辑能力的构建后,他之后所有的阅读体验都是贴补性的,而不是构建性的,非常不重要。而且成年人理应从网上、咨询上、行业中和更优秀的人的交往中收获更快更及时更重要的信息,而不是书本中。书本的知识都是严重滞后的,除了宗教类和哲学类这种追求永恒恒定价值的书籍,但是这种书的阅读按理说应该在25岁之前就完成。当然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不错,但你已经三四十了,重头读这种书,有用,但基本对赚钱已经无用了。

4,我的绝大部分阅读体验,都在学生时代就完成了,我学生时代读过无数的书,我也不知道读了多少,谁会记这种东西,你读了多少书又没人给你钱。

我只在印象里大概记得别人小学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就已经把四大名著每本读过5遍以上了,别人初中读日韩言情小说的时候,我就已经把相当一部分英美名著读完了,别人高中开始读国内流行作家的书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把我当时听说过的中外政治和商业人物的传记读完了,大学的时候别人都在打游戏,我把我感兴趣的哲学史和哲学人物的著作基本都读完了。那时候读的书,一本书比一个砖头都厚。到现在我一句话都不记得,我不需要记得,我理解他的逻辑脉络就可以了。

影响最深的还是历史和经济类的阅读。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可以阅读全文言版本的《史记》而毫无障碍了。

5,三四十岁重新读书也没什么不好,主要是你以前干嘛去了?不应该年轻的时候多读书,长大了输出吗?怎么能年轻的时候不读书,然后年龄大了赚不到钱了再读书呢?这种错位没法和别人竞争啊,别人都在输出了,你重头开始读,等你读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二)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我100个同意,但你要是说只有看书才是学习,只有看书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一万个不同意,尤其是当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价值观已经完全定型了,性格已经完全定型了,风险偏好也基本定型了,其实这个时候读书所能学到的东西,远远小于和更高层次的人交往所能学到的东西。

为什么?因为书籍的知识其实本质上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案例信息,就是和现实有关的部分,一个是伦理和逻辑信息,和现实无关但是和意识形态有关的部分,其实读书在读什么?本质上是在读意识形态和语言系统,为什么宗教哲学文学的名著可以流传几千年,因为人类社会的根本伦理逻辑是追求永恒的,这些书一定要学,但是最好大学毕业前建立好自己的意识形态系统和语言系统。这样打下基础,进入社会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分析和操作了。

但其实大部分书,尤其是现代人和当代人出的书,大部分都不是关于伦理和逻辑信息的,而是关于案例信息的,书上的案例信息基本都是过时的,不管是商业分析还是具体应用型学科的介绍。为什么国富论可以永恒,因为本质上他不是一个经济学应用型的书籍,他的本质是经济学的伦理和逻辑。

所以如果要读书,多读伦理和逻辑类的书籍,不要读案例信息的书籍,案例信息要和现在这个时代优秀的人交朋友,得到的信息更准确,更快,更有用,没准还能带来资源。你读书能带来资源,维特根斯坦又不可能复活推荐你去剑桥。

(三)

很多学生到死都不知道到底在学什么,以为世俗的学习可以靠学一门技术(还不是硬技术)飞黄腾达。

大多数学习本质上是在学语言系统,非技术类学习本质上是在学习无数优秀的宗教家、哲学家、政治家、作家和商人等前辈的语言系统之上,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的过程,先是博采众长的模仿,然后是风格鲜明地输出。这是学习的本质,也是上学的目的。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词语的音标怎么拼不重要,读的准不准不重要,知不知道任何一个词汇的意思也不重要,英语和语文考多少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所以写作能力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写作文的能力,是写作的能力,是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写作文得多少分不重要,那只是教育系统和老师的评判标准,赚不到钱。

最后:

一个学生,如果一生无法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哪怕他考上北大,他也只是个二流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