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视觉训练微影赛《年·家》入围作品点评

 zzm1008图书馆 2019-07-06

二月视觉训练微影赛《年·家》

入围作品点评

2019年,陕西省人文地理摄影协会新增了主题视觉训练微影赛,《年·家》是 2019年新年后视觉训练的第一个主题,也是很多朋友第一次接触的主题。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我们一共收到了460幅作品,我参与了最终的评选,但正如我们预料的一样——绝大多数的作品并没有能够紧扣主题进行拍摄,虽然这次有很多作品从形式上出乎预料的好,但并没有能够严格把握主题,最终我们只能在其中挑选出19幅没有脱离主题的作品入选。

主题训练是一个进阶训练,重点开始侧重画面内容,用内容来诠释主题的深意,而非纠缠于画面形式的推敲,这与我们之前的练习是有所不同的——以前是在现场进行点线面、透视及动静虚实的画面经营,现在是在内心揣摩主题的深意与图像表达。同样一个主题,揣摩的深度及表达的精确程度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下面是这次入围作品的点评,希望大家能够从点评中更多认识到“主题”的含义。

李思谋点评入围作品:


陈继红作业

点评:

这幅作品是最终胜出作品之一,以《年 · 家》这个主题作为评选方向的话,我觉得这幅作品讲年和家之间的关系,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又极具典型性,但画面形式太过随意。不太懂得用构图语言对主题进行阐述,但选对了场景和瞬间。

如果可以从小女孩背后的位置拍摄,磕头的小孩子在画面中会更突出,女孩在画面中活跃了氛围,而镜头直对的应该是坐在红色凳子上的老人,她们的表情很重要,过年时候对于老人来讲,全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是最大的幸福,孩子和老人的突出会让照片更精彩。

这样的机位沙发上玩手机的年轻人自然就成了陪体,他们似乎坐在了“主座”上,但这也更好地体现出当下家庭“家无常理”的典型的家庭过年氛围。玩手机的状态很好,千万不要干扰他们的状态,在我看来,正是当下家庭成员们逢年过节的真实状态---老人过年期盼着儿孙回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似乎已经变得奢侈;小孩子期盼过年,享受所有家人对他们的溺宠,无比快乐;年轻人在一年辛苦工作后也难得放松,但陪伴老人似乎变成一种必须的责任,满脸的笑容似乎也无法真正卸去一年的疲惫,他们一边玩着手机,一边满脸笑容地维护着这难得的团圆气氛...... 这就是老百姓“过年”时真实的“家”的状态。


周丽莉作业

点评:

这和第一幅作品是两位摄影师创作,但是看起来很像一个系列,都在寻找家和年之间的深层关系:过年,团聚的节日,不同阶层的人群有不同的团聚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表情状态。

这张作品是我很喜欢的一张,满地都是放鞭炮后红色纸屑,背后红色的灯笼和春联,都很好的体现出劳碌一年的人们对自己及家人的祝愿,俗到落地生根的感觉,但在每个人的表情里都读到了一年以来的辛勤劳碌、委屈和荣誉;在过年这一天,一家子聚到一起,彼此用笑容犒劳着身边每位亲人,无论平时多少辛劳,这时候都维护着这一年一次的珍贵氛围,这就是 年和家的深层关系。

整幅作品无论构图还是画面元素的调度,都是朴实到了极致,甚至就是一张信手拈来的家庭合影,但是这样的中规中矩,端正认真的家庭合影,反而给人以珍贵、正式的感觉,足以看出大家对这次合影的认真程度。其实大家的笑容有些紧张,尤其左侧的老人,略显紧张的情绪恰恰反映出人们对家、对年、对过年的家庭氛围的珍惜,我觉得这些人的表情,是真正打动我的。如果是非常开心放松的笑容,我绝对不会选这张。

这张照片的缺点是不细细品味会觉得太过普通,也很有可能是摄影师的无意之作,这样的照片如果想真正出彩,要在画面中留出“破绽”来引导观者的思绪。比如:如果有摄影师同行,可以让其他摄影师拍这张照片,我们可以做螳螂身后的黄雀,连摄影师一起拍下,依然是平实的构图,拍下拍摄这张照片的整个场景,这样可能更有意思。


李顺武作业

点评:

紧扣主题并不一定是将主题直接摆上桌面,拍《年 · 家》也并不一定非得在家里拍,场景可以在任意什么地方,但是画面讲述的内容必须以“家”和“年”为中心。对于在外打工者而言,过年回家可以拍出很感人的画面,但最终是否能够打动观者,在于被摄对象的选择、画面元素的整合和镜头语言的运用。

这幅作品拍摄的三个走向火车站的行人,似乎让人看到了回家的打工者,但与“过年”的主题并没有联系太深,虽然是在过年拍摄的,但是画面中没有很好地安排过年的元素。主体本来就是远景,并没有能够感染人的表情或肢体语言,再缺乏了大的时空氛围,画面就变得平淡无奇了。

      此类作品在创作中一定要注意:如果不用被摄者本身的神态及姿态来感染人,而是利用远景甚至剪影等含蓄手法表现主体,那么必须在氛围上下足功夫,才能直指你的传达意图。


孟萱作业

点评:

这幅作品的主体选择很好,也很特别--老人摆放了一桌精心准备的饭菜,饮料都摆的整整齐齐,可见老人对家人一同吃顿团圆饭的期盼心情。老人衣帽整齐,端坐在桌前等待姗姗来迟的儿女。

这幅作品如果能够更远距离抓拍,一定能够拍得更好,因为这样不会干扰老人的表情,更好的表情一定会出现。瞬间的选择在摄影中是关键之关键,哪怕是微妙的表情变化,都会令作品瞬间力量感十足。

镜头语言的运用应该多做揣摩---如果再离远一点,镜头再抬高一点,前景饭桌周围的空凳子都拍到,后景门两边的春联也都拍全,“福满堂”、“家兴旺”的春联内容对应着一圈空凳子中间一桌饭菜,正面端坐一位老人,画面更有期待团圆的“仪式感”,这样的构图老人会更小,环境会更多,老人的孤独和殷切的期盼将跃然纸上。


孟萱作业

点评:

这幅作品拍摄的很随意,当然容不得太多思考,不过一些简单的技法稍作调整肯定会更好,比如举起相机从上往下盲拍(此类拍摄必要时可以连拍),相机和孩子平视,妈妈抬头的表情会更好,后面的老人会拍得更全,远处街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过年的气氛也会拍到更多,爸爸会有更多“压迫感”,形成有趣的画面。

再平常的场景,一旦把氛围交代充分,一定会感染人。


杜蓉作业

点评:

和上一幅作品一样,拍摄了一家人晚上在街上的场景,两张都不太成功,都是因为太过随意,场景很平常的时候就得抓取特别的表情,比如开怀大笑,或者惊奇地指向漂亮的灯笼,甚至可以是其中一个孩子待久了没意思拉着妈妈走.....但画面中三个人的表情都没有什么特别,如果再等待一会儿,仔细去发现,也许会出现更加出彩的神态。


周丽莉作业

点评:

三个孩子和一只小狗,过年的农家小院,和第一幅是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摄影师,但是与第一张相比就逊色很多。小孩神态没有特别之处,场景构图也太过随意,缺乏章法,显然是在拍摄的时候没有对照主体进行太多思考。如果仅仅想为几个孩子拍张过年的合影,那就失去了主题的意义。

有时候看似平常的场景,经过认真揣摩后再进行拍摄,甚至会化腐朽为神奇。当然,有时候抓拍容不得揣摩,但是养成拍摄前认真思考的习惯,最后就变成了直觉,最后的拍摄是直觉支配下按下的快门。

同样是拍摄孩子,布列松的《男孩》,题材并不重大,场景并不特殊,但却是布列松的名作。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十分自豪地走回家去,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照片中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工夫。而这种功夫就来自于平时观察和思考的积淀,最后变成直觉。


岳宝群作业

点评:

一对买年货的中年夫妇,提着几大包年货回家。红色的灯笼和卖春联的场景作为背景,年味很足。这对夫妇的肢体和神态上看不出过年的喜悦,反而隐藏着一丝负担,手上采购回来的年货看上去像是为亲戚们准备的礼品,很统一,过年对于他们来讲,更像是一种任务。

不同的“家”有不同的“年”,这个作品与以上相比有特殊性,但是这种表达意图还可以放大。画面中再能出现其他反衬内容可能会更有戏剧性。当然,抓拍的场景容不得太多思考和经营,这幅已然不错,但如果跟踪着他们拍也许有机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机会。


杨芝宁作业

点评:

与上一幅作品非常像——一对中年夫妇过年买菜,但这幅作品的年味太弱,要不是远处零星几个红灯笼,机会不会认为这是过年的场景,更不能深刻体现出年与家的关系了。初步进行主题练习的时候,可以先抓住以下几点: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这些把握好了之后再跟进自己对于主题的思考,利用镜头语言对主题含义进行深度挖掘。


闫琪作业

点评:

一家人在回家的地铁上,小男孩拿着的灯笼和窗户上依稀可见的红色窗花,表现出了些许年气,但在车厢里,节的快乐被短暂隔离,画面中四个人的神态都有些坐车的无聊和不耐烦。

挺有意思的画面,但构图抓拍如果突出中间两个孩子会更好,因为他们的表情更突出,尤其是那个男孩,如下图:



黄寅安作业

点评:

画面充满了祥和喜庆之感,大红的春联和硕大的“财源”二字配合小孩子让人感觉喜庆吉祥,但左侧的孩子还是略显紧张,如果两个小孩子的表情更加灿烂一些,也是不错的。这样的场景要么把吉庆的氛围烘托到极致,要么就为画面留下更多玩味的空间,但这样画面元素太过单一的作品,会让可读的空间变得更小。


秦美玲作业

点评:

两个男孩像是双胞胎,一家四口非常开心的瞬间。表情都很好,拍出了“家”的感觉,但缺乏“年”的气氛,当然,也无法深入表达家和年的关系。

当我们在关注主体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主体真的是最重要的吗?在我看来,主题最重要,什么做主体都可以表现出主题,最终主题的深度是由环境延伸而来的。相同的人,相同的神态,变换不同的背景,画面意义甚至会发生颠覆式改变,这就是背景和陪体的重要性。

所以建议下次拍摄的时候,一定不要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身上,背景有时会更重要。当然,报道性拍摄另当别论。


杨芝宁作业

点评:

一家三口在城墙上骑自行车,有“家“的温馨,但还是缺少“年”的痕迹,要不是城墙上的彩灯还有些过年的意思,几乎看不出过年了。与其说现在的彩灯做的没有年味,不如说这幅作品的场景选择典型性不够,刚开始练习主题拍摄,第一步可以先练习寻找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然后逐渐揣摩主题深意,用镜头语言加以表达。


司红作业

点评:

农家小院,大家在看什么表演,画面比较具有向心力,背景屋门上的春联也交代出了过年。这幅照片从形式上来讲,问题不大,但从内容来看,主题被画外的“表演”抢走,而画外的“表演”没有能够与主题进行联系。


杨顺作业

点评:

门两旁贴着春联,穿得很喜庆的中年妇女,掀开门帘,对门外微笑。很平常的春联和很平常的中年妇女很平常的微笑,所以照片也很平常。

要从平常的场景中拍出不平常的意义,需要观察思考,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柳传作业

点评:

爷爷带孙子买春联,与家有关,与年也有关,但这副作品的镜头角度可以改变一下。这个角度突出了毛笔和春联,就会弱化了爷孙俩。

要表现“年”,不一定是仅仅突出春联,背后很多买年货的摊点应该更有意思。镜头可以从画面右侧来拍,爷孙俩和书写者都处于侧面,同时可以拍到爷爷身后卖头肉的摊点,镜头直对着挂满春联的墙壁,岂不是更有意思?


高燕作业

点评:

非常破旧的老屋子,家里的陈设很简陋,墙上还贴着往年的旧年画,中年男子拿着“天增岁月人增寿”的春联,一看就是准备为老人的房门贴春联。门里面的老人坐在墙角回头看着中年男子,满屋除了春联找不到任何春节的喜庆气息。春联里似乎负载着这家人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也或许这仅仅是每年春节的例行公事而已。

这张蛮有意思,如果能够加强人物表情的渲染,再多进行几种镜头语言的尝试应该还可以更好。


刘晓明作业

点评:

和上一幅一样,也是拍摄于相对落后的地方,内室墙上还糊着报纸,门口还有往年没有撕掉的春联,中年男子拿着新的春联准备贴上去——一个相对落后地区家庭的春节场景。场景选择的挺好,但主体人物的表情明显是“等待拍照”的状态,让主体人物跳出了整体氛围,显得有些不知所云。

如果多观察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比如:主要突出内室的老人和几个坐在炕上的年轻人。里面的场景很特别——报纸糊墙,土地面,鲜艳的年画还贴在墙上,年轻人在炕边上坐着玩手机,老人在炉火边忙活,非常祥和的画面,前景用贴对联的中年人一只手和春联的局部传达出过年的场景即可。这样就是一个其乐融融的过年家庭场景了(如下图)。

当然,这个裁切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办法是在现场改变机位进行调整,这个裁切主要是为了避免中年男子太出画,影响主题整体性。


路妮娟作业

点评:

这幅作品是最终胜出作品之一。农家院落斑驳的墙壁,宽大的春联和火红的灯笼,竹竿上吊着的几块猪肉都表现出强烈的过年氛围。站在梯子上的男子正在挂灯笼,装扮自己的家。

画面气氛非常好,构图朴素直白,是一张好作品。胜出的原因主要是作品紧扣主题,并且从形式上拿捏的很到位。如果我给些建议,就是好的作品或者找到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表现出更加细腻的观察。如果画面能够传达出“年”和“家”的表象之外更加深刻的内在联系,将更细腻的感情表达出来,就会更上一层楼。


总结:

虽然我从初选作品中看到了很多形式感觉令人惊喜的好画面,但是因为跑题未能入选,在主题训练的环节,画面形式结构虽不再是我们的重点内容,但仍需不断练习。主题训练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主题的揣摩和画面元素的调度上来,在这个环节里,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陕西省人文地理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