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绪元宝,乾隆通宝,宽永通宝

 情系故乡 2019-07-06
07/05 14:45 鉴定古玩文化拍卖中心
 
在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的大环境下,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钱荒严重。同时又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由于机制铜元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元。
 
 
 
清代机制铜圆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铸造伊始,于宣统三年(1911年)停止。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清代机制铜元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清当十铜元主要分为两大类:“”和“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由此当十铜元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元的最明显特征。铜币正面中央为“光绪元宝”及满文,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湖北省造”,下缘纪值文字为“当十”,中心是口字,左右铸有满文。背面中央铸蟠龙图及珠圈,蟠龙龙鳞完整,栩栩如生,上下环为英文,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十分精到,凸凹鲜明,具有鲜明的特色。此枚钱币为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中特殊版别,存世量稀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铜币作为清代多位皇帝发行过的一种流通货币,为当时的交易增添了不少的便利,故其使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而如今,光绪元宝已褪去其最初的流通功能,却具备了更多的收藏价值,为众多钱币收藏家的所争相追求的目标。古钱币各有各的特点,在市场上各显奇姿,其中,光绪元宝是深受广大藏友喜爱的一类经典古钱币。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是现今人们研究该历史阶段的重要实物凭证,科研价值深厚。由于古钱币是不可再生之物,且存世量极为稀少,收藏一枚便少一枚,因而其收藏价值无法估量,未来可期。这枚钱币均品相完好,古朴秀气,素雅端庄,工艺精湛,纹饰讲究,色泽明快,包浆醇厚,锈色自然,融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为一体,经济价值不菲,是可遇不可求的钱币收藏精品,值得藏友珍藏!
 
 
 

历史年代:

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

钱面文字:

乾隆通宝,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

面值:

绝大部分为小平钱,新疆红钱有部分当十钱,宝泉、宝巩发现有大钱,但应为开炉或后铸花钱,非行用品。

铸造背景: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继续执行通货紧缩的政策。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官方

说是为杜绝私钱,实则无异于减重。“乾隆四十年时,私铸情况日盛,各省官员出现盗铸,政府对此无计可施,加上云南铜产量逐年递减,导致铜价飞涨,铸钱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清政府继而又采取了通货紧缩政策,先后停铸了宝直、大理、广西、临安等局,同时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铜材。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私铸虽有所减少,但官钱不见增加,民间交易缺钱,就出现了使用古钱的现象。到了乾隆五十年后,又相继开了宝直等局,同时放宽了铸钱的标准,所以导致乾隆后期制钱的质量参差不齐,大不如初的情况。此外在乾隆朝时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宝”红钱(也做普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是以新疆产铜为原料,在新疆地区铸行的,此后各朝均有铸行。

 
 
由于钱币在历代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故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仿冒钱币出现,如何鉴定其真伪难度较大。鉴定真伪一定要从钱币的形状、质地、包浆、文字和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来识别。每一时期的钱币,形状、质地和文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各个历史时期的铸造工艺不尽相同,仿冒者不可能完全把握。钱币的价值如何,要看钱币的年代和存世的数量多寡来确定。钱币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又直接影响着经济价值。
 
 
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它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从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宽永通宝钱在长期的中日贸易及交往中不断流入我国,至今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 据一些专家研究,日本在公元708年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公元708年,相当于我国唐中宗景龙二年)开始仿效中国唐朝铸币,铸行''和同开珎''方孔圆钱。
 
 
到19世纪60年代,共铸行方孔圆钱32种,其中的''宽永通宝''是铸行量最大的一种。我国明代施行钞、银、铜钱并行制度,但铜钱的铸行严重不足,在明代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铸过币(如明宣宗时自宣德年后的几十年间没铸过币)。于是便允许唐、宋旧铜钱入流,这便为民间的私铸钱和流入中国的日本仿制钱的流通提供了条件。日本于''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相当于明熹宗天启五年)开始铸造''宽永通宝''铜钱,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个皇朝,到1867年(相当于我国的清同冶六年)止,长达242年之久。所以,''宽永通宝''流通到莱芜的时间,最早也应在明末清初之时。日本的''宽永通宝''钱在中国民间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怀疑是私铸钱,还另用''年号'',这无异于谋反。于是,乾隆皇帝谕令江、浙、闽各总督、巡抚穷治开炉造卖之人。幸亏江苏巡抚庄有恭的幕僚见多识广,道出来历。于是,两江总督尹继善和江苏巡抚庄有恭''会衔上疏'',讲出来龙去脉,乾隆皇帝才又谕令严禁商船携带倭钱;民间使用的,官为收买。至此,事情才算了结,现存世极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