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解三国17寿春称帝:袁术的出头鸟有那么好当和谶纬学?

 浪子曾兄 2019-07-30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群雄逐鹿。在众多诸侯中,袁术是很特别的怪咖。在《三国志》中,名士孔融评价袁术“冢中枯骨”,以此表达不屑。袁术如果只是争地盘,那他只不过普通的军阀而已。可这位怪蜀黍偏偏不走寻常路,居然公开称帝了。他这么干,哪来的底气呢?袁术登基称帝,远没有《三国演义》里描述的那么无能和不堪。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人(今河南商水西南),是灵帝时司空袁逢的嫡次子。袁术的一生,经历了官僚、职业军人、军阀、皇帝等角色,一路高开低走。袁术敢于冒天下之不韪,率先称帝,与出身、性格、地盘、实力以及机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 为何袁绍要令立皇帝而袁术不同意?

袁绍理由如下:

1 讨董联军已经解散了,当今形势成了董卓占据北方西部,联军占据北方东部,南方中立,但因为皇帝在董卓那边,其他势力要照常叫税收,南方不想受战乱打扰,都默认交点钱了事,而联军不能明着拒绝,大家也只好拖欠着。当时袁绍是老大,想着干脆令立个皇帝好了,这样我们有正义的名声外,也好跟董卓划清界限,反正他废立的献帝我们也不承认,顺便跟南方收点税,毕竟他们的钱交给谁都一样。

2 如果能成功令立,袁绍就成为了首辅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更名正言顺了。

3 况且令立的刘虞也是皇室宗亲,这也不是造反,想当年汉文帝也是这样被群臣推荐的。有了这个想法后,找刘虞和其他诸侯商量。

没想到,刘虞不傻,果断不干,你们谁愿意当谁当,而冀州韩馥表示可以支持,如果首府在冀州的话,其他诸侯更是不敢随便表态,只有袁术表示强烈反对,为何呢?

1 本来我就是袁家的嫡子,袁绍从小跟我争宠,一直以来都看不起他。在袁术内心里,一直都觉得,以后跟他争天下的只有袁绍才够格,其他诸侯没资格。

2 原先袁术在京城中就比袁绍的职位低,后来被董卓封为了后将军,比袁绍的渤海太守大。这是得到皇帝朝廷认可的,你在弄个新皇帝,我这官职不是贬值了吗。

3 本身各诸侯是合伙的关系,一旦另立成功袁绍当了首辅,我堂堂嫡子和其他诸侯,不就成为了他名义的下属了吗。平等关系没了,他的各种朝廷命令还很难拒绝。

就这样,他们经历过几年各种发展后,袁绍占领了北方四州,袁术则在老家汝南一带称王称霸,两个都凭借着四世三公的家族优势,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割据势力。

二 袁绍盟军 VS 袁术盟军

董卓集团那边已经安稳的固收了,东方各大势力就开始了抱大腿各种站队。

袁绍盟军组成:袁绍、刘表、曹操、陶谦、刘备等

袁术盟军组成:公孙瓒、孙坚、吕布、袁术等

1 第一回合 袁绍VS公孙瓒~大胜

公孙瓒为何这么硬气敢跟袁绍开搞,除了开始本身实力外,间接也得到了袁术的支持。没想到居然败了,而且还败的一塌糊涂,具体的内容上章已经介绍过,可以去温习下。

2 第二回合 刘表VS孙坚 ~ 双败

孙坚因为缺少粮草,后来成为了南方这边袁术的部下,加上他自己也想摆脱袁术,建立自己的基业,所以也就不谋而合开始攻击刘表。刘表只好派出黄祖出战,结果大败而归,正面硬刚,哪里是孙坚的对手。

黄祖开始学聪明了,正的打不过,想想奇招埋伏好了。终于让他逮到机会,先假装战败,吸引孙坚来追,正如他想的那样,这个愣头青仗着自己武力无敌,带着追击兵马很少,刚好进入自己埋伏圈,果断万箭齐发把孙坚的了结了。具体内容放到以后。

3 第三回合 曹操 VS 吕布 ~ 大胜

要说曹操跟吕布的回合,有胜有败,但最后的结果是曹操胜了。

4 第四回合 刘备VS袁术 ~ 大败

194年袁术攻击徐州,与刘备双方互有胜败。后来,吕布趁机夺取徐州,袁术于是打败了刘备,占领了一些地盘。

总体来看,上面四个回合,虽然袁绍盟军占有,但都有胜负。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还有得看头,但偏偏袁术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局势,居然敢公然称帝!也不想想看上面的盟军情况,公孙瓒已经死了,吕布也已经死了,孙坚也死了。

三 寿春称帝理由和结果

称帝理由

1 孙策献上了国宝玉玺,这可是权力的象征。既然得到了,不用就浪费了。

2 外加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隐晦的谶纬迷信预言。涂高本指魏,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袁术字公路说涂通途,公路和途高都是路途远的意思,他当皇帝是名正言顺的 。

3 大汉王朝已经行将就木,就允许董卓废立、袁绍令立、曹操拥立,我为什么就不可以自立,况且最有资格代汉的就是我们袁家,而我又是嫡出,为什么就不可以?

4 自认为兵多将广、我钱也多。你看看我有纪灵、刘勋、张勋、杨奉、李丰、阎象等文臣武将,实力一点都不差。

称帝的结果:

5孙策发展江东,不跟你玩了,一看你称帝了,果断反对并且响应号召讨伐伪帝。

6其他盟主看你这么嚣张也不跟你玩了,一开始吕布也是同意的,没想到被策反。

7建安二年(197年)冬,大范围的旱灾,造成江淮地区粮食减产或绝收。百姓饿殍遍野,出现了人相食的现象,而袁术依然过着奢靡享乐的生活,完全不顾士兵和百姓的死活。袁术的倒行逆施,导致部下纷纷叛变,自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袁术内部本来就反对的也不少,加上称帝后的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内部君臣不合,外加四面受敌,想不败都难。

8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就更不能忍了,你称帝我这好不容易,迎接回来的献帝不就贬值了吗。于是在有袁绍的支持下,果断带着刘备一起进攻寿春了。虽然过程艰难,总算赢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袁术走投无路了,只得投靠袁绍。不料,半路遭到曹操派来的刘备和朱灵的截杀,被迫退回寿春。六月,袁术退至江亭,随军只剩三十斛麦屑。此时,袁术异想天开想喝蜂蜜水,随从找不到蜂蜜,无计可施。袁术见状,叹道:“袁术至于此乎!”不久,吐血而亡。

四 经学 VS 谶(chen)纬学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地球仪都经度和纬度,学问也分经学和纬学。东汉都很多经学大家,同时也有不少纬学达人。那就一起了一探究竟,看看有什么具体内容和区别

经学: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武帝独尊儒术后,特指研究和注解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指的是儒家十三经,包括后期的四书五经。经学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后面出现的魏晋玄学受其中影响也很深,特别是受易经。

东汉末年后,学问家主要是以,研究儒家经学为主的大儒,和以研究道家经学为主的名士。区分的标准最主要还是是否入世,儒家积极入世,想建立有秩序的大同世界。而名士一般不主张入世,天道和人道都有各自运行的规律,个人很难改变。

谶纬学:是古代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维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儒家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后来民间为道观求神问卜和各种算命求签。被刘秀被称外学,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什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啊、瑞祥灾异就是他的极致运用。

比如说刘邦的赤帝斩白蛇起义,上面说的袁术称帝~外加代汉者当涂高也,还有秦朝时的亡秦着胡,嬴政以为是匈奴人,没想到指的是胡亥。像三国中的很多术士和方士多数也是这类,比如左慈于吉等。

总之,古代科学很落后,面对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统统用谶纬学来概括。当然现在虽然科学发展不少,但很多事情还是解释不通,我想谶纬学是介于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学问。看似不科学,但还是有其道理的,关键还是看你信不信。

五 王充的唯物论 ~ 论衡

提到经纬学,刚好有时间和篇幅,来说说反对谶纬学的王充唯物思想。貌似感觉这些思想没多大用处,但意识层面的东西影响着一生,关于物质和意识谁第一的问题,困扰了几千年,虽然现在主流是信奉唯物论的居多,但很多事情还是唯心论才能解释。

王充,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曾受学于大儒班彪。家贫但学富五车,一生淡泊名利,正气浩然,用于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而被排挤,只有以教书为生。但他居贫苦而志不倦,刻苦专研,终于有了论衡的惊世之作。

论衡对当时盛行的神学论、谶纬说和封建迷信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提出了元气自然论,他认为,人和万物都一样,也是因气而生,可以理解为现代说的精气神、鬼谷子里面关于这个也很有精彩的解释。提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深刻阐明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开创了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新阶段。

王充用自然论和偶然论批评神学目的论,把董仲舒强加于自然界的那个天人感应,从自然界的客观运动变化中驱逐了出去。纬书上说,刘邦母在梦中与蛟龙交感而生高祖。王充则指出,异类不能相交,帝王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至于什么天降祥瑞以示嘉许,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是偶然的巧合,从而否定了君权神授之说。

在王充思想的影响下,东汉末年的学术风气有所改变,荒诞繁琐的神学日渐为人们所厌弃,一种轻慢礼法、蔑视名教的思潮兴起,从而结束了两汉神学经学统治的时代。

下章预告:知解三国18四易徐州:徐州真正的主人和吕布的兴衰?

本章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博弈三国 3 网文 4 历史的拐点

——浪兄写于 2019/4/14 ~ 20-24点

——第一次校订于6月16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