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淝水之战前夕与谢安下围棋的对手到底是谁?

 昵称49075518 2019-07-06

2013-10-28

   稍有围棋史常识的读者看了这个题目都不免莞尔一笑:淝水之战前夕与谢安下围棋的对手到底是谁,这还用问吗,是谢安的亲侄子谢玄啊!

   然而,如果你上网去百度问一下,保准答案是“张玄”(只有少数答案是谢玄)。你说怪不怪,有些人就是惯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明明自己是半瓶子醋,偏要到百度去装“教师爷”。 

   其实,淝水之战前与谢安下围棋的对手是谢玄而不是张玄,这是在史书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让我们翻开《晋书·谢安传》看看有关的段落吧!(谢安画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下面,为便于理解,我将这段古文译为白话文: 

   当时北方的苻坚(前秦首领)很强大,经常南侵,东晋的边疆常受威胁,而守边的将领们接连吃败仗。于是谢安派遣他的弟弟谢石以及他哥哥的儿子谢玄(谢安哥哥之子,当然是谢安的侄子啦)等及时地前往抵抗,所到之处捷报频传。(立了功)皇上加封谢安为卫将军、建昌县公并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

   后来,苻坚亲自率兵南侵,号称百万大军,驻扎于淮河淝水之间,东晋的首都建康(今南京)一片恐慌。朝廷只得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率兵迎敌)。谢玄(时任先锋官)进入谢安的办公室请示如何作战,这时的谢安像平常一样毫无紧张的表情,回答说“我已经安排好啦!”一句话说完之后再不言语。谢玄不敢多问,只好派他手下一个叫张玄的将领去再次请示。谢安只字未答,而是下令准备车马前往东山的别墅,亲属朋友全都跟去啦,到达后谢安与侄子谢玄下起围棋来,赌注就是所在的那座别墅。平时爷俩下棋,谢安的水平远远低于谢玄(谢安总输棋,只能被让子);但是这天下棋时,谢玄心理负担很重(大战在即,大都督仍无部署)很害怕,尽管下的是分先棋(古称敌手棋),结果也输啦。谢安赢棋后,回头对外甥羊昙说:“这座别墅赏给你啦!”

   接着,谢安又带领众人游山玩水,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府。回去后,谢安宣布了他的作战计划,给每个将领都分派了战斗任务。

   此后,谢玄等打败了苻坚,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和一个朋友下围棋。谢安看完捷报后轻轻放在床上,脸上一点高兴的表情也没有,继续照常下棋。朋友忍不住问他,他轻声慢语地说:“我侄子他们那些小字辈已经打败敌人大获全胜。”下完棋、送走客人、往后堂(住处)走、过门槛时,谢安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不留神竟把木屐上的屐齿碰掉了。谢安控制自己的情绪、镇静地处理问题竟然达到如此程度。 

   从上面引用的《谢安传》有关原文和译文中不难看出,在淝水之战前后,谢安下过两次围棋,而战前“围棋赌墅”的对手是他的侄子谢玄。这一点,即便是不懂古文的人,也能从上下文语言环境中悟出来。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下面让我们了解一点儿关于古代典籍中表述人物姓名的常识。大家知道,古代典籍尤其是二十四史人物传记在表述人物姓名时恪守的原则是简约准确、不生歧义。就是在表述准确、决不造成误解的前提下,字数能省就省。在具体行文时,一般采用三种处理方法: 

    一、对传主即人物传记的主人公,开篇就交代姓名(姓氏和名字)。注意,只交代这一次。在接下来的正文中,传主再出现时只写其名字、不再写姓氏。如《谢安传》开篇第一句:“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此后,谢安在文中出现时一概称作“安”。如“加安征讨大都督”、“安夷然无惧色”、“安遂命驾出山墅”,等等。 

    二、对传主的族人(家族中人),不管那次出现也不管出现多少次,都一概只写名字、不写姓氏。在《谢安传》中,因传主姓“谢”已经在开篇第一句交代清楚,所以从第二句起,谢安的堂兄谢尚、父亲谢裒、弟弟谢石、侄子谢玄,都不写其姓、只写其名:尚(尚从弟也)、裒(父裒,太常卿)、石(弟石)、玄(兄子玄)。其中谢玄出场最多,但每次都只写其名字“玄”。在这里,“玄”就是谢玄,绝不能理解作什么张玄、李玄。 

    三、对传主及其家族外的人物,为了文字简约,也可参照传主姓名的表述方法,即第一次出现时写“姓名”,再次出现时只写“名”。如苻坚第一次在《谢安传》中出现时写作“时苻坚强盛”,再次出现时即写作“坚后率众号百万”、“玄等既破坚”。

    但是,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就是“不生歧义”,不能造成误解。一旦出现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的情况,就要对传主及其家族外的人物既写姓、又写名,而且每次出场都如此。如《晋书·杜预传》中的“石鉴”,第一次出现是石鉴(“司隶校尉石鉴以宿憾奏预”),第二次还是石鉴(“石鉴时为安西将军”)。至于《谢安传》,因为出现了两个名字叫“玄”的人,那就尤须恪守“不生歧义”的原则。

    既然谢玄作为传主的族人已经写作“玄”,那么张玄不管在文中出现多少次,都必须写作张玄(既写姓又写名)。类似例子,在二十四史人物传记中随处可见。 明白了上述古文常识,就不难理解淝水之战前夕和谢安下围棋的人只能是谢玄,绝不是张玄了。

   胡说谢安围棋赌墅的对手是张玄的人,还提出一条十分可笑的根据:谢玄是先锋官,当时谢玄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可能回来,所以跟谢安下棋的是张玄。这真是信口雌黄!君不见《谢安传》原文怎么说的嘛,从谢玄找到谢安请示作战部署,到回头让部将张玄再次请示,再到谢安“命驾出山墅”、下围棋,这是一连串的情节,前前后后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而且谢玄一直在谢安的身边。谢玄刚刚面见叔叔谢安请示工作,怎么一转身就到前线去啦?要知道,东晋时代可没有军用飞机啊!

    更何况下文说到“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毕集,就是全来了;怎能偏偏把谢玄赶跑呢!接下来谢安宣布作战部署、“指授将帅”时,身为先锋官的谢玄又怎能不在场哪! 

    必须指出,目前我国围棋普及的形势很好,但是忽视围棋文化的现象也令人担忧。许多人围棋下得挺好,对围棋史却知之甚少。各地的围棋学校、围棋道场等,只开棋艺课,根本没有围棋史等围棋文化课程。

    应该说,谢安在淝水之战前后两次下棋,战前那次就是围棋典故“围棋赌墅”,战后那次就是围棋典故“折屐”,其知名度不亚于“观棋烂柯”。

    可是,我国围棋界能有多少人了解这些典故,又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明明白白呢!如此看来,网上的一些胡言乱语也是可以理解的啰! 

    顺便说一下,淝水之战获胜、捷报传来时跟谢安下棋的人是谁,史书中没有交代。有人猜测是王羲之,因为王羲之是谢安最要好的朋友,过从甚密。有的围棋画如《东山报捷图》就画成了王羲之。这种说法自有一定的道理,可惜尚无任何史料佐证,那就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