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xiake172 2019-07-06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西北偏北的内蒙古额济纳,除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壮丽,还有那片古老的胡杨林美到惊心动魄,圈粉无数,我也慕名已久。然而真正吸引我的却是一个独居荒漠深处的82岁蒙古族老人—班都爷爷。他的故事抒发着草原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写满了对爱情的浪漫执着。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从春意萌动的北京一路向西,仍一片萧瑟的额济纳用2019年的第一场雨给了我最隆重的欢迎。当地林草局袁局长说,“我们这里有时候一年才有一场雨,也不过十几毫米,这次你落地,雨落地,来的太好了。”雨,在额济纳如此难得,水,则是额济纳的生命线。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额济纳地处中国北疆,境内是无边的荒漠瀚海,年均蒸发量3500-4000毫米,降水量只有47毫米,属极端干旱区。但是由于黑河水的滋养,历史上的额济纳曾经是片水草丰茂的绿洲,著名的黑水城遗址就展示着这片绿洲曾经的荣光。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但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黑河出现了多年断流。额济纳地区河湖枯竭、林木死亡、草场退化,西、东居延海先后干涸。八级以上的大风平均一年要扫荡四十多天,遮天蔽日的沙尘气势汹汹,成为肆虐中国北方沙尘暴主要的发源地。牧民要生存,只能超量开采地下水,结果导致水位下降,许多井都干了,喝水都成了问题,牧民们开始搬离,但是八十二岁的班都爷爷却坚持留下。他独居荒漠深处,卖骆驼、卖羊要干成一件事。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从机场到楚伦达日尕开车大约四十分钟,小雨早已停止,刮起风沙,在一片黄沙漫漫中,我第一次见到了班都爷爷。正在喂牛的他衣服上扑满沙土,见我们来赶紧摘下橘色的手套,露出温和的笑容。小小的个头儿,精神矍铄,走路带风,年轻人几乎都跟不上。三间房,两顶蒙古包,房后伫立着一支巨大的风车,飞速旋转,四下望去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戈壁荒漠,这里就是班都爷爷的家。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班都爷爷是蒙古族,在楚伦达日尕生活了82年,他年轻时力气特别大,大集体时代没人干的苦活累活他都揽过来,总是队里拿最高工分的那个。老伴儿开朗活泼爱唱爱跳,两个人在额济纳放牧时一见钟情,一辈子很少吵架。养了7个儿女,都离开楚伦达日尕各自成家立业,只有老两口守着日益退化的草场不愿离开。2016年,老伴儿高血压引发心脏病,来不及送医院就离世了,葬在离家两公里处。图为班都爷爷老伴儿和家人的合影。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老伴儿去世后,班都爷爷经常独自流泪,他总觉得自己对她关心不够,要不然也不能走得的那么突然。儿女们怕他一个人孤单,劝他搬到旗(县)上。政府为班都爷爷在城区安置了60平米的砖瓦房,还有940平米的农院,每月还可以领取1334元的牧民退休金。老人说在旗(县)上也是一个人,在牧区还可以经常到老伴儿的坟上看看,打定主意留下来。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然而,因为环境变迁,楚伦达日尕已经不适合居住。自1984年承包胡杨林以来,班都爷爷已经20年都没见过河道流水了。多年来他四处迁徙,追逐仅存的水源,曾经挖过11口井,但多数井水质很差,颜色泛黄,碱很大,又苦又咸,后来也都被流沙掩埋。2016年,上游河道见水,班都爷爷特别高兴,他决定疏通被风沙掩埋的古河道,把水引到沙化的草场。图为班都爷爷牵着他的毛驴车去沙漠里种树。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这个急脾气的倔老头说干就干。从2016年开始,两年时间,前后卖了八头牛,三峰骆驼,雇铲车和挖掘机挖河道,2017年水到了离家五公里的地方,但是很快就蒸发殆尽。为了留住水,2018年,班都爷爷又尝试筑坝蓄水。图为班都爷爷和工人一起打坝。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大儿子达布希腊图六十多岁,退休前在苏木(乡镇)上任镇长,主要负责的也是生态工作,是当地有名的水源“活地图”,退休后诚心诚意来帮老爹一起挖河打坝,结果还被嫌弃了,“你个小孩子,懂啥!我自己来!”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2018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发动网络募捐,共募集十二万余元,为班都爷爷修建土坝,并且带动企业为班都爷爷购买生活物资等必需品。第一次打坝,班都爷爷找了挖掘机,铲车,花了20天时间,在下游筑起一条两公里长的土坝。几天后,河道来水,只维持了两天一夜,坝就被冲塌了。这个会驯骆驼的好牧人,却驯服不了久违的河水。班都爷爷不得不交出指挥权,乖乖听大儿子的规划,出钱出力不出主意了。图为八个土坝中较小的一个。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这一年父子齐心,除了继续挖河道,还筑了大大小小八道土坝,引水成功。河水从院子旁边流过,并在周围的凹地蓄留,慢慢滋润着干枯的草场,补充地下水。我们到班都爷爷家正赶上蓄水期,车不通行,要徒步一公里多。从坝顶走过,在一片明亮的河水边,班都爷爷指着远远的西边说,“我小时候啊,沙堆离这儿远得很呢,要过去都得骑骆驼。现在有水了,我要把沙漠赶回去。”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因为有了水,楚伦达日尕的胡杨渐渐活了过来。班都爷爷爱惜这块土地上的每一片绿色,更爱胡杨,他看到一块胡杨枯枝就捡起来,有的堆放整齐作燃料,遇到形状奇特的老人家就熟练地把树皮剥开,露出白色的树干,粗糙的纹理,古老的枝桠在岁月的雕琢下如同精美的艺术品。班都爷爷由衷的说:“多好看呀!”然后细致收起,他的房后已经攒了一堆造型各异的胡杨枝。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但是因为楚伦达日尕地区风大,胡杨的存活并不容易。“现在风刮着刮着,树马上就倒了,刮得根都出来了,都干掉了,可怜得很!”班都爷爷说。路过干枯的胡杨林,看着自己曾经种下的树一棵棵被风沙刮倒,他心疼不已。但是他深信胡杨这样蓬勃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点希望都一定会拼尽全力活下来。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班都爷爷又牵起他的毛驴,拉上那辆平板车,开始在沙漠种树。一棵小树苗要半桶水,他提着水桶一棵一棵浇灌,细致得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已经枯死的小树苗他也不舍得拔,期待着醒过来,就挨着再种一棵。老人家种半天,歇半天,这个春天他种了一百多棵。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儿子说老爹一辈子没有别的爱好,就爱干活。女儿说他们小时候去远处上个厕所,回来不捎捆柴就得挨训。而现在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依然忙得像个陀螺。除了种胡杨树,他还养了一些骆驼和羊。草场荒漠化严重,这些羊的草料都是买回来的。“别说赚钱,不赔钱就行了。”大儿子说,“让老爹把羊卖了,老人家不干。”“有这些牲畜,忙忙活活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不干活着急!” 作为一个老牧民,没有一只羊,他觉得情感上过不去。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班都爷爷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陪小骆驼玩耍一阵儿。小骆驼才出生几个月,非常调皮怕生,但是力气不大,班都爷爷逐个抱着他们的脖子亲吻,给它们挠痒痒。驯骆驼本来是年轻人的活,可老爷子从来没觉得自己老!最近他骑上一头年轻的骆驼要驯服,结果不小心被骆驼蹄了一下,脸颊上留了一块乌青。“还好不重……”女儿无奈地的说。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班都爷爷的蒙古包里挂着一副简单拙朴的小画,是他八十四岁的姐姐画的,姐姐搬进城里,又想念牧场,以前从不画画的老人开始在楼房里画草原上的的骆驼、黄羊、马等动物安慰自己。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给牛羊添草料,挤牛奶,抱抱亲亲各种小崽子们……忙活完这一圈,班都爷爷才开始洗漱,仔细涂上绿基会送的雪花膏和护手霜,用老伴儿几年前买的电动梳子慢慢地的在花白的头上梳上一会儿,然后才划火柴点上酥油灯和香豆沫,拨转陀螺。女儿说这些活动意思是祝愿活着的人和故去的人都平安无事。然后他打开电视,戴上假牙开始早餐。一大碗咸咸热热的煮砖茶,自己打的酸奶泡上干馍馍,再加一袋小咸菜。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午饭和晚饭后是班都爷爷难得悠闲惬意的时光。老人家虽然耳朵背得厉害,但是体力好,视力好,还有一手好针线活,女儿说小时候的衣服常常是父亲做的。这天午后他安静的坐在窗边的亮光里缝补驯骆驼时被撕破的衣服。那双因过度劳作变得异常粗大的手,却依然灵活,缝出细密匀称的针脚。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班都爷爷像个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停下来的时候就是该休息了,怕打扰老人家,虽然在他家待了两天,一直都没机会好好跟他聊天。临走的时候问老人家,这一天忙下来会不会腰酸背痛。老人家说:“一停下来就会觉得身上哪儿都疼,干活的时候倒不觉得,不如多干一点。“顿了顿他又说,“每天想着种树,打坝,看着这里的环境一天天变好,就感觉不到自己老了。”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那会不会觉得孤单?”我又问。“有骆驼跟我作伴呢!”老人看了一眼桌子上金婚纪念日和老伴儿拍的照片。“还有老伴也在这儿,舍不得留下她一个人。” 班都爷爷的老伴儿就葬在距离水井两公里的地方。一个星期也好,两个星期也好,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带着老伴儿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赶着他的小毛驴车,慢慢悠悠荡到她的坟前,给她送东西,陪她说说话。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妈妈在这里,爸爸就不愿走,爸爸不走,我们就得帮他挖河引水。一峰骆驼三年下俩羔子,要十年才能卖一万块钱,没有一百头根本没有经济效益,但是现在的牧场养不住牲畜,年轻人都不愿放牧,我六十多岁也不可能回牧场了。我和爸爸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能看到草场恢复,胡杨成林,像小时候一样!”六十三岁的大儿子透出微微的伤感。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对于别人而言,楚伦达日尕只是一片荒漠,但对班都爷爷来说,楚伦达日尕是他的家园。他熟悉这里每条干枯的河流,他记得在这片胡杨林中与发妻相濡以沫的岁岁年年,他所有的经历和记忆都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尽管楚伦达日尕已不复从前,但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新希望。绿基会计划将班都爷爷的草场分为三期修复。第一期首个项目计划在2019年修复150亩草场,需要募集资金50万元。

如果您愿意和班都爷爷一起种树,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项目详情,进行捐助。如不能识别,可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该项目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募捐,该基金会拥有全国公募资质。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绿化基金会所有。详情请关注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公民行动”平台动态。监督电话:010-84239386。

八旬老人独居荒漠忙得像陀螺,挖河道种树要把沙漠赶走

感光计划是今日头条发起的图片公益项目,为公益摄影师、慈善组织、募捐平台搭桥,助力募集善款。如有需求,可私信“感光计划”官方头条号。该计划是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多家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