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课:小说作家应该知道的4件事

 bjmedia9998 2019-07-07

很多人认为,写作需要天赋,写小说更需要天赋。天赋是什么?又没有人说得清楚。很多时候,这更像是一个借口,或者是一个打击别人的手段。当你对自己说,你没有天赋时,你不过是不想努力尝试,打了退堂鼓;当你对别人说,你没有天赋时,你是在否定别人的可能性,然而你并没有这资格。

在学习写作之前,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写。

艾丽斯·马蒂森是英语小小说最高奖项——小推车奖获得者,她是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作家,从事了多年的写作教学,也从事了多年的小说创作。马蒂森在《写作课》中,修正了人们对作家不切实际的看法,她认为作家不是站在云端的人,写作不是浪漫的童话,不是绚烂的婚礼,写作就是日常生活,是平淡如水的婚姻。写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是一种职业,可以全职来做,也可以兼职来做。打破对写作的幻想,才能真正持续写下去。你得知道你想做的事情,本质是什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image

知道了真实的写作生活是什么样,如果你还想写,那么你就认真去学、去读、去写。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其他人多厉害,你就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就够了,结果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连尽最大的努力都做不到,他们只会告诉自己或别人:你没有天赋。

《写作课》不是一本告诉你一步步怎么写小说的具体教程,更像是提高你写作审美的指导。马蒂森从自己的写作经历出发,结合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读了一些著名作家和作品的构思过程和结构,帮助我们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创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01 过分关注主观描写,而不注重设置人物行动

新手作家常常在小说中,长篇大论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而忽略了让人物行动起来。马蒂森认为:“叙述的要义就是不仅描写内在状态,还要将它具象化——即在客观世界为内在状态找到对应的事物。”

小说创作要把人物心中的抽象感觉,通过文字来变成具体事件,当读者读到这个场景,就能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感受。作家像一个翻译者,文字是翻译的工具,通过驾驭文字,作者才拥有了影响读者情感的力量。

马蒂森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把抽象情感具象化。比如,在现实中,一个女孩嫉妒她朋友的家世,在小说中,不是直接写她嫉妒,而是通过事件:

她把从朋友那借的垂涎已久、价值连城的某件东西扔到水沟里:她停下脚步,剥开散落在脸上的头发,一松手,借来的古董银手镯就掉了。

image

有时候,我们遇到很有意思的一个事儿,写出来却感觉索然无味,这是为什么?看了马蒂森关于短篇小说的讲解,我明白了,相比日常小故事,小说对趣味性和冲突的要求更高,小说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还要在事件之间形成一种紧迫感,能够一步步吸引读者读下去。

职业作家一般会用一个或多个事件开头,然后思考同时还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断用新事件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家需要提出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适当地安排转折,把故事讲得圆满,还不能让读者一眼看到结局,在情节变化中调动读者的情绪转变。

02 小说创作过于依赖现实原型

所谓的好小说,其情节必然与作者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实现了某种共鸣。人物及其行动可以虚构,但是情感一定是真实的。

作家创作小说,有的是基于现实生活,有的是凭空创造。小说的角色原型可能来自于生活,但是小说又不能完全依托于现实原型,因为现实会束缚小说创作的空间。因此,当现实无法支撑起一部小说时,需要作家用想象力来填补空白。

新手作家常倾向于照搬现实生活,这一方面说明作者在想象力方面有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作家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此,作家需要突破自我,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这一点要求作家要能够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敢于剖析自己,并且具备承受负面情绪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写出有生命力的小说。

image

马蒂森建议,如果你做不到坦诚地自我剖析,你可以试着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一个人毫无保留的释放,一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然后转移后者的注意力,让前者畅所欲言。

另外,作家可以从现实中寻找能够促进事情发展的具体事件。这时,作家要把自己带入到故事中的处境,思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都罗列出来,然后在从中挑选。

如果你实在脑子打结,什么都想不出来,还可以去人多的地方观察陌生人,猜测他们的关系、生活和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这能锻炼作家编故事的能力,说不定就能从中有所收获。

image

03 刻意打乱时间顺序和大量使用间接叙述,有时是信心不足的表现

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在叙事时间上存在跳跃,却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阅读效果,一些新手作家也很喜欢打乱时间顺序,似乎认为顺序叙事是索然无味的。

然而,马蒂森指出,新手作家之所以喜欢打乱时间顺序,很可能是因为“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乱序的”,他们希望通过让读者忙于整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而忽视了作品情节本身的薄弱,这来自于作家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这是一种创作上的小机灵,而不是像伍尔夫那样,因为写作技术精湛,只是选择无序作为一种呈现手段。因此,新手作家在写作时,首先应该打好写作基础,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架构,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塑造人物和安排具有推动作用的事件上。

image.gif

与刻意打乱时间顺序类似,大量使用间接叙述也多少是来自于作家的不自信。

直接叙述像是向读者宣告,作家要开始讲故事了,并用“简单朴实但满载信息的句子”向读者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间接描述则是像布满了迷雾,作者和小说中的人物似乎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唯独读者被蒙在鼓里,这样造成的悬疑效果,其实并不是因为作者的水平高,而是因为叙述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困惑,换句话说,是因为情节不够曲折、不够出人意料,才需要用大量的间接叙述来增加作品的悬疑性。

打乱时间顺序和间接叙述并不是不能用,只是对于新手作家来说,需要提防用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写作能力上的缺陷,毕竟创作好小说依靠的是写作实力,而不是自欺欺人的烟雾弹。

image

04 借鉴“采石场”笔记

写长篇小说,要不要提前写好“故事大纲”,这个因作家而异。马蒂森自己不写,因为她认为故事大纲过于理性,会束缚她的创造力。

小说虽然是虚构文学,然而叙述又要真实,写作的过程,作家要摘下理性的面具,释放自己的感性和冲动。然而,长篇小说的创作不仅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还要构思出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通过人物的行动、事件的设置推动整个小说的走向。仅靠感性来写长篇小说,难免造成结构松散、不合逻辑,甚至读起来令人费解的情况,这时,又需要借助于故事大纲的理性来调和。

怎么来平衡小说创作过程中的感性直觉和理性思维呢?

马蒂森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乔治·艾略特在写《米德尔马契》期间的创作笔记,即“采石场”笔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即使如乔治·艾略特这样的伟大作家,也会遇到所有写作者的困境:情绪低落,写作进程一筹莫展。然而,借助“采石场”笔记,艾略特最终完成了这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image.gif

在“采石场”笔记的前半部分,乔治·艾略特主要记录了收集到的素材。《米德尔马契》的主角是医生背景,在这一部分主要记录了十九世纪的医学材料。

写长篇小说之前的广泛阅读和资料整理,不仅能帮助作家了解专业领域,还能因为了解产生灵感,创造出全新的情节。作家对专业了解得越深,对人物的刻画便越容易。这也是这个笔记本被称为“采石场”的原因:“采石场把原始天然的材料转化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材料。想要有所收获,去采石场就对了。”

“采石场”笔记的第二部分是乔治·艾略特对小说的构思。她首先记录了小说发生的历史背景,为小镇和周边村庄之间的布局画下了地图;接下来她用到了写长篇小说很厉害的一招:人物关系列表。马蒂森认为,人物关系列表能够帮助作家处理多个人物同时出现的场景,同时,作家又能根据情节的需要灵活调整人物关系。

乔治·艾略特在创作笔记中,还记录了事件列表,她先把能想到的事件全都列出来,然后为每个事件标注上时间,再根据时间重新排序,补充上细节。

除此之外,乔治·艾略特还制作了场景列表、分章概述、动机列表等。可以说,虽然乔治·艾略特没有写故事大纲,但是她的创作笔记担当了大纲的作用,又比故事大纲更灵活,可以随时调整,但是又能把握住小说的主线,兼顾了作者的感性和作品的理性呈现。

虽然创作长篇小说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乔治·艾略特的“采石场”笔记很值得我们借鉴。

image

通过学习是不是真的能获得写作能力?

对此大家往往心怀质疑。他们认为那些有写作冲动,并通过自行参悟就能获得写作技能的人才是真正的作家。但在我认识的作家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学习中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写作要义,不管是上写作课、参与写作小组,还是看书评、看指导书。这样的学习即便无法面面俱到地帮助你完成接下来的每一步,但最起码让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开始。

——艾丽斯·马蒂森

海明威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能不能通过学习获得新的能力,取决于我们持有的是固定思维,还是成长思维。如果你想保持终身成长,就不要让“没有天赋”成为自己放弃的借口,也不要让“没有天赋”成为别人打击你的手段。

对于任何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人,都要心存警惕。我们每个人的可能性,不取决于他人的看法,而只在于自己是否尽力去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