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下痞”相关条文举例 一、《伤寒论》“心下痞”相关条文举例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 【66】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亁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44】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二、《金匮要略》“心下痞”相关条文举例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 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2 关于"心下痞"的诸家描述 心下满与腹满不同,为仅见于心下部位的膨满。 心下满与心下痞满有时难以区别。 这些腹征为使用茵陈蒿汤、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五苓散、茯苓饮、半夏厚朴汤等的临床指证。 ——大塚敬节 心下满指鸠尾处膨胀的症状,但在实际临床上,大部分同时多伴有抵抗、压痛,即心下痞硬。 ——藤平健 心下痞塞不通。急是紧,里头没有地方,感觉外边急。“肥人穿小衣裳”。里实比较轻微,不到大承气汤心下硬还疼的程度。 ——胡希恕 此时,心下的特征是呈整个心下部位的绷张状态,其紧张进一步扩展至更下方之处,腹直肌的紧张有时扩展至脐周围。从肋弓下至心下部位腹直肌的紧张有宽而膨大带有厚度的感觉,如果用手指从肋弓下缘向胸廓内按压时,因为局部紧张而不能按压进去。假如可以看到横截面的话,腹直肌的宽度与厚度均应较大,皮下脂肪层也应较厚。 ——龙野一雄 心下痞坚比心下痞硬的程度更强,但也有痞坚程度较轻而类似于心下痞硬者,也有痞坚程度很重而接近心下石硬者,有较大的跨度。 心下痞坚最多见于心脏瓣膜病伴心源性哮喘,但也可见于肾脏和肝脏疾病。 笔者的经验,这些疾病的心下痞坚腹征,起于剑突,下至中脘或略下,左右及两腹直肌与肋弓焦点,呈大菱形状,具有重度的抵抗感和压痛。 抵抗与压痛在瓣膜病症状加重时,会变得硬邦邦,略加触按则感痛苦,几乎无法进行腹诊诊察。 ——藤平健 3 医案:感冒咳嗽 9岁,男孩,约从半年前开始出现时时腹痛,当时体质虚弱,投与小建中汤治疗,顺利好转。3天前,外出野营露宿,昨天回家后,流涕,诉头痛。服用在药店购买的感冒药后,出现呕吐,丧失食欲,今早出现咳嗽,体温也至37.5℃。 面部略呈浮肿状,整个颜面苍白,面颊略泛红。脉浮数而弱,舌淡红,胖大,苔白。 腹诊:如图所示,腹力2/5,心下痞鞕,胃部振水音,腹直肌拘挛。 治疗经过: 投与小青龙汤,2日痊愈。 小青龙汤证作为太阳病期的方剂具有特殊的位置。即在具有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病特征的同时,兼备胃部振水音、心下痞硬、水样鼻涕等脾胃虚弱与水滞证候。可以理解为具有平素脾胃虚弱、有水滞倾向体质者,加之外邪因素而形成的特殊病像。在六病位中虽然置于太阳病期,但其病态的一部分已经兼跨太阴病期。 方解,小青龙汤解表作用,温脾胃除水滞作用为主的方剂其中麻黄桂枝细辛解表,麻黄、甘草开扩气道,芍药、甘草补血促进循环,干姜甘草温肺脾胃益气,桂枝、细辛、五味子、半夏、甘草止气逆镇咳。小青龙汤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我们的经验,特别是过敏性哮喘者多表现出小青龙汤方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