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学》篇最后回答了,之所以“仁者以财发身,”正如“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孟献子说之所以“仁者以财发身,”是因为: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会关注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之家,就不会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留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盗窃的家臣。这意思是说,如果作为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国家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国家利益。同时说明了管子在《牧民》中所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理。 如果近而做了国君“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如果做了国君而以聚敛财货为国家的最大利益,这必然使朝中小人为牟利而猖狂,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善良诚实的好人,让这些小人去处理国家大事,其结果只能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朝中虽也有善良真诚的君子,也没有办法挽救天灾人祸造成的败局。所以,一个国家的国君不应该以财货为国家的最大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到此《大学》篇的结尾,回应了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