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暑 | 这么热的天,古人是如何消暑的?

 醉里且笑 2019-07-07

今日7月7日,农历六月初五。小暑节气。今年三伏天自7月12日开始,持续到8月  20日,共40天。“热在三伏”对于炎炎夏日,你准备好了吗?

进入小暑之后,热浪渐熏,夏意渐浓

炎夏正在逼近

对于我们现代人,暑夏法宝有:风扇、空调、游泳池、冰激凌、防晒霜...

那古人呢?没电没冰激凌的日子,他们是如何避暑的?

难道真的都像古装剧里

雇几个丫鬟,在身后扇扇子

或者躲进山林里

就避暑而远之了吗?

非也!

古时候虽然科技远远没有当代发达,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却也绞尽脑汁地想过上凉  快的日子。其实,古人他们  也吃冷饮、也用“冰箱”,也有避暑妙招。今天我们就  来聊聊,古人如何避暑这件事。

无冰不欢

(冰块 · 冰窖 · 冰饮)

夏天一到,居家妈妈就喜欢在家做冰条,冰糖水,其实很简单,有冰箱就行了。但古人在夏天也有冰棍吗?炎炎夏日,没有冰箱,他们的冰块哪里来的?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每逢寒冬,人们就开始储存天然冰块,次年夏天取出来用。但是,古人没有冰箱,怎么储存冰块呢?

没有冰箱,有冰窖啊!

最早的冰窖出现在周代,建在地下阴凉的地方。每到盛夏,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有了冰,各种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吃法也研究出来了。据《武林旧事》记载,宋朝的街市已经出现“雪泡缩脾饮”、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凉水”。

其中的“雪泡”,就是饮料里加了冰雪水。瞧,我们的先人多聪明!

宋·李重元有《忆王孙·夏词》: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从词中可以看到宋代用井水“冰镇”瓜果的先行者,那沉浮的果品冰雪般清凉,吃了凉丝丝的,可消暑解渴,躺在竹凉床上,懒绕针线,悠闲午睡。多惬意的午休。

诗中,宋代人们已经懂得,夏天把水果放冰水里镇,清脆消暑。躺竹席上,风吹荷花香随风入房,吃着冰果子,何等的惬意啊!

除了冰,古人卧榻之上,还有竹夫人、瓷枕。

竹夫人

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

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初夏幽居》南宋·陆游 

诗中的“竹夫人”,是古人夏天抱着睡觉的竹物,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竹夫人”材质凉快,在古代夏天广受欢迎。

瓷枕

消暑之物:瓷枕

一枕清凉入梦来

在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中国古代精美无比的瓷枕。枕面冰凉通透,枕画精美,睡上凉快,看着也舒心。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就有一句“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芭蕉分凉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初夏睡起》杨万里

懒懒夏日,宅男宅女慵懒地躺床上,看窗外几株芭蕉,绿影上窗纱,不但几分凉爽,而且可爱!

采莲忘暑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六月又称为荷月,满池清香,荷叶田田。穿梭于层层叠叠的阴凉,泛舟采莲,水上风来。

又如: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这首词中幅幅写意工笔画卷让人一览无余:庭院,垂柳,香汗,薄衫,睡美人,红酥手,冰瓷碗,莲藕粥,情郎,藕丝,笑声,这一串场景连接起来,真可谓一本宋代闺房会情郎的画册。

可见宋代人就懂得用食物来驱暑,凉拌藕片不仅吃起来清脆可口,也具有驱暑、健胃、增强食欲、减肥的功效。

赏景祛暑

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

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

——元代释英《山中景》

皇宫有皇宫的避暑法,平民有平民的避暑法。老百姓没有空调房,就选择深山,不但深林阴阴,凉爽清新,而且鼻尖花香,耳旁听蝉,岂不比城市里的家伙快活多了?

夜宵生活

夜宵可不仅仅是是现代都市夏季生活的消遣方式,其实在古代饮食文化中就已经有了吃夜宵的习惯。夏季的晚上,屋里酷暑难耐,又无空调风扇,真不如到外面酒肆、池边约几位好友,吹着夜风,喝着小酒,听着小曲儿,聊着隔壁家的小女和前几日写的文章,真是既消暑又安逸。。

一代词宗李清照则给我们描绘了宋代夏季晚上的场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戛然而止,言意犹未尽,画面动感十足。这是词人的闺情词,她时常想起溪亭映日的傍晚,和一群花季少女划着小船,喝点小酒,赏着美景。天色已晚,划呀划,船一头栽到荷花深处,扑啦啦惊起一滩水鸟。好一幅生机盎然、怡然自得的水彩画,表达了词人向往不受封建枷锁束缚的自由生活。

写这首词的时候易安尚且年轻,像现在的都市女青年一样,下了班也喜欢去酒吧喝点小酒,当时是没有酒吧的,但在池塘边的亭子里喝酒岂不更惬意?尽心之后却忘了回家的路,撑着小船来到了荷花里面,那种凉意、那种潇洒自由呼之欲出!

心静自然凉

下棋、垂钓、抚琴,也是古代文普遍的度夏方法。所谓心静自然凉。

古时不少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固“凉由心生”的道理,唐代白居易便在《消暑》一诗中表示“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训话而编录成《庭训格言》,其中一则训文为《心静自然凉》,大致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会不热,并且还指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可见古人如此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想象着,划着小船,在青山绿水间垂钓,安安静静地等鱼上钩,心无挂碍,自然凉快;亦或者,邀约三两棋友,在棋盘中互见乾坤,在棋盘里忘却焦躁的暑气。

清代极致享乐主义者李渔,在《闲情偶寄》介绍他一生最快乐的三年,就是在避乱山中的夏天:或裸处乱荷之中,妻孥觅之不得;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洗砚石于飞泉,试茗奴以积雪……

光脱脱在山林里当野人,吃野果,穿行于荷香之中,醉卧在长松之旁,在泉水边洗墨砚,用冰水喝茶,胜似神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