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日瞬时过,清风有处寻

 昵称30265258 2019-07-23

大暑来啦!

正值一年最热的时节,大暑遇上伏天,全国上下高温一片。天气炎热使人容易烦躁,更有各种疾病的风险,在炎炎夏日怎样安定心神,纳凉避暑呢?古人自有妙计。

摇扇送风纳凉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夏日山中》

《消夏图》刘贯道·元

扇子送风纳凉,这是古时最普遍也最简单的祛暑方式。古人称扇子为'摇风',又叫'凉友'。文人墨客则喜欢在扇面上吟诗作画,彰显自己的艺术品位。

《簪花仕女图》周舫·唐

富有一些的人家,会用绢帛制扇,摇起来更优雅和轻松。老百姓的扇子,多用草扇或纸扇。

特制冰窖和冰器


《周礼·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原来这种器物始古人用来冰酒的,尊缶内装酒、鉴、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在春秋之季就可以喝到冰爽的酒。

青铜冰鉴·战国·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了保证夏天有冰块用,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这个部门的编制可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12月起,工人便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送到名为“凌阴”的冰窖中储存。

修建“水帘凉屋”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大暑》

位于承德的避暑山庄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座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早在唐朝,宫廷中就建有专门的凉殿。在凉殿中央,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用扇轮摇转,将凉气徐徐送入殿中。

亲水赏荷纳凉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亲水”,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首选之一,古人也不例外。古代南方人最亲水,如明清时的苏州人,便喜欢水上纳凉。

《莲塘纳凉图》金廷标·清

杭州人也喜欢到水边寻找夏日凉意。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时临安(今杭州)人,有六月初六到西湖边集体纳凉的风俗:“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

《五月莲花明图》徐渭·明

古人水边纳凉还往往与赏荷结合起来,而“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风雅之举。

冰爽冷饮解暑汤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在宋朝,坊肆中已有各类冷饮出售。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北宋有砂糖冰雪冷元子、凉水荔枝膏,南宋有雪泡梅花酒、冰绿豆水等。

而南宋的街市中,则流行 一款解暑饮品,叫做“雪泡梅花酒”。宋朝还未发明蒸馏酒,酒的度数很低,味道偏甜。把冬天的梅花放入消夏的冰镇白酒中,花香自来,沁凉如雪,美味又解暑。

心静自然凉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销暑》

古人懂得“凉由心生”的道理,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种超然脱俗的避暑氛围,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境界。

《槐荫消夏图》

庭院里槐树茂盛

槐荫下

一阵凉风吹过

是夏日里最惬意的时候

躺在凉塌上闭目养神

沉静、安逸,不知世事


来源 / 吴门文化艺术中心

总监制 / 海云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家筱

制作 / 兰宇 跃升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