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教授论疏导情志疗法

 louis6711 2019-07-07

多疏导

少吃药

你知道吗?除了外来的致病因素,我们的情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舒畅的情志对于疾病的预后以及养身防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之作《内经》中就有许多论及,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心理学的内容。

       为了病人能缩短疗程,早日康复,不但在用药精心选择辨证配伍,还常常结合心理疏导,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抑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病、腹泻)以及女科闭经不孕等疾病。

       杨主任常常说,这些疾病有很大程度上与情志有关,运用中医的心理疏导法来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服药。另外在亚健康的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来给予干预,更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能增强这些人战胜困难、应对压力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

多年来,杨悦娅主任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常用的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有下几种:

1.

语言疏导运用

       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咨询者能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改变来访者不正确的认知,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医生既要向患者明示疾病的成因、病情及危害,促使病人对疾病有足够的重视,认真对待。又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疾病会有良好预后的。同时也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开导病人,对疾病要有积极乐观心态,消除恐惧苦恼。

 它包括了西方心理学的认知疗法。

2.

情胜疗法运用

       中医认为,人在心理活动中,存在着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但是七情的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理或躯体的异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临床上因七情太过而致病者并不少见,如过喜而发狂,大怒而气厥,忧思过极而抑郁,惊恐过度而致癫。情志之病,还需运用情志疗法以情胜情。

        临床常用的愉悦疗法就是情胜疗法之一。愉悦的心态,则气血就能畅通,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就会提高。所以用愉悦的方法来治疗心身疾病,也是中医心理学中常用疗法之一。

        现实生活中,有些婚后不孕的妇女,常因受家庭和社会舆论压力,心情抑郁,久治久不孕。而经过正确的心理疏导,指导夫妇外出旅游,放松心情,情绪得到舒缓,心愉情怡则自然受孕。这就是喜胜忧的效果。即《内经》所言 “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喜胜忧也”。

3.

静心宁志法

     《内经》有谓“静以神藏,燥则消亡”,清净心志则能使精气内藏、神气内敛,形体得以充养。《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静心安神法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心理学中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方法。

        临床上有些疾病,是由于患者神浮气躁而导致的,也有些病情单纯用药物治疗难收良效的,我们可以配合静心宁志法,引导患者放松精神、意守丹田、消除杂念、内敛精气(静坐冥思、气功太极拳等),来达到治疗效果。如功能性遗精,多因心欲暗动,相火亢盛,扰动精室所致。因此可以引导患者,平静心思,远离女色,清心寡欲,内制相火,收敛精气而疗之。其他如紧张性的头痛、腹泻、胃痛等都可以配合此法进行治疗。

       静心宁志法具体运用时,可以采取语言疏导,也可用一些技巧手法来导入静心之境,如导引行气法、清心静养法、打禅坐等。它包括了西方心理学的催眠疗法。

4.

转移法

亲子活动

       此法是针对因对某事的过度投入引起的心身疾病而采取能将患者注意力引导到其他方面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使病人情感的转移、注意力的转移、意念的转移、疼痛感觉的转移等。《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里的移精,就是指转变病人的精神、意志、思念、注意力等;变气,就是指通过移精,以充利气血、调整气机,使病向愈。

       更年期妇女常易心情抑郁,遇事多思多虑,我在临证时,除了用药物治疗躯体症状以外,还常常劝导她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好友人交流,或多外出旅游,往往情绪转移后,则更年期的一些功能性和精神性症状就可减轻甚至不治而愈。

       再如,社区街道有陪伴孤老、失独老人聊天、棋牌娱乐等形式都属于转移(情)法。

5.

释疑法

       此法是通过一定方法,解除来访者不必要的怀疑、猜疑、或过虑担心。

       一个人穷思竭虑、偏执怀疑,往往导致精神心理的异常、行为的异常或心身疾病的出现,过思过虑则暗耗心血,消蚀心气。

       中医认为“心欲实,令少思”(《素问·刺法论》),用释疑法可以解除疑虑,引导病人正确地认识事物。它可以包括说理解释、暗示、以疑释疑等多种方式。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记载一病案:“徐书记有室女,病似劳。医僧法靖诊曰:二寸脉微伏,是忧思致病,请示病因。徐曰:女子梦吞蛇,渐成此病。靖谓有蛇在腹,用药专下小蛇,其疾遂愈。靖密言非蛇也,因梦蛇过忧成疾,当治意而不治病耳。”这就是一种暗示疗法。(安慰剂疗法)佯用下药,谓已去蛇,此女心病除而陈疾愈。

6.

顺意法

       这是用顺势利导,顺应病人的意愿欲求的手法,给予适度心理满足,达到顺意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从欲快志于虑无之守”,荀子曰:“善和人者谓之顺”。顺应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给予顺情顺志的心理辅导,使病人能有良好的感受,接纳心理治疗师。然后共同认定一个适度的欲求目标,治疗给予鼓励、支持、引导患者向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欲求努力,放弃非理性的欲求。

        顺意从欲法多用于心理阻抗者,或因心理压抑克制强烈而痛苦者。通过顺意从欲的先期疏导,使患者能在心理上得到良好地缓解、发泄,为进一步深入治疗作铺垫。

       如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女性患者工作紧张、生活事务多,压力很大,少有时间放松自己,往往会由此失去自我而致生活信心低下,造成诸如失眠、头痛、焦虑等功能性疾病。运用顺意从欲的方法,激发女性爱美天性,引导她们找时间去逛街、购物,在休闲购物中缓解压力、疏泄负面情绪,快其志顺其意,在找回自我的快乐中,减轻对紧张、压力的感受,增加承受力,使得女性重新获得生活的信念而有积极向上的主动力。

杨悦娅主任医师不但获得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西方心理学),而且在临床医疗中与中医心理学相结合,根据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躯体症状、体质倾向、人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