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新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出炉 全国各地多个村落上榜 近年来 在我们惠州 已经有1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它们分别是 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 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 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 …… 暑假来临, 带孩子到这些传统村落走走, 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惠州的人文历史哦! 具有300多年历史 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貌 据《惠州名迹荟萃》介绍,旭日村位于博罗县龙华镇北面,前临东江,右依太平山,北靠罗浮山,诸山环抱,风景秀丽。2012年12月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旭日古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群,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全村约有600多间古房屋,都是以“麻石半墙,青砖到栋,中间铺麻石天井,两边住房形式一样”为特色的砖瓦结构建筑,村里每条小道铺设的都是麻石板。整座古村呈块状排列,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具有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貌。 方圆十里聚集着20多栋客家围屋 周田村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北部,距离街道中心区6公里。周田村方圆十里内聚集着20多栋客家围屋,于2013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周田村客家围屋建筑众多,主要有碧滟楼、会龙楼、周田老屋、会新楼、会水楼、瑞狮楼、廖屋、叶敏予宅、常益楼、兆祥新居、大塘面老屋等,集“千秋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和侨乡文化于一村,文化价值独特,是叶亚来故居、叶挺故居、廖似光故居所在地。该村先后涌现出6位将军,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有40多位。位于周田村的叶挺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村的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构成经典的多主题旅游景区。 形成“村中有围、围中有村”布局 范和村位于惠东县稔山镇,村民以陈姓为主,于2014年11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范和村格局完好,建筑完整,风貌犹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罗冈围、吉塘围、长兴围等众多围屋,形成“村中有围、围中有村”的布局。范和村古建筑、民居基本上是明、清风格,围屋布局结构大致是中间为三堂屋(三进三厅两井)宗祠,以宗祠为中心,两边有横巷通左右横屋。有的后面加枕屋(四角楼式),有的后面有花胎(围垅式)。 ![]() 现存古建筑民居基本是清代风格 墨园村位于惠城区横沥镇东北面约6公里处的东江东岸,东、西、北三面环山。墨园村于2012年12月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墨园古村与东江流域的许多村落一样,基本上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村落。古村落在环境和建筑的营建上,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又处处表现出了对传统观念和秩序的尊重。蕴含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古民居是墨园古村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该村现存古建筑、民居基本上是清代风格。这些密集式布局的村落、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和特色。 除此之外,墨园古村的耕读文化和民俗文化也有独特之处。墨园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传统的耕读文化。 ![]() ![]() 建筑规模宏大 先民崇文尚武 绳武围位于龙门县龙华镇龙华村委会新楼下村,距离西林河约280米。该村建筑主要由主兑李公祠、三眼古井、古城墙、碉楼以及古民居等组成。绳武围村于2013年12月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绳武围村自该村先祖迁居至此而逐渐成村,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村落。该村在环境和建筑的营建上,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又处处表现出对传统观念和秩序的尊重。绳武围建于清代,“绳武”意为继承祖先业绩。绳武围坐南向北,总面阔约170米,总进深约93米,占地面积约15800平方米,由围墙、祠堂及周边的三合院式的民居组成。 绳武围同时也具有耕读文化特色,现绳武围背面正大门门楣上刻的“绳武”二字与西面单门门楣上刻的“耕经”两字一样,其含义都是祖先希望后辈崇文尚武,文武兼修,做有用之才。 ![]() ![]() 古民居融合潮汕客家建筑风格 溪美村位于惠东县铁涌镇,2016年12月获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溪美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村里至今保留着许多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目前,村里仅以和衷南座、和衷北座为代表的古民居就有近30座,古民居大多为硬山顶,融合了潮汕、客家的建筑风格。 最让人惊奇的是,溪美村的一座清代古民居中有一幅惠州西湖壁画。该壁画以平湖门为视角,描绘了西湖的全景。据悉,该壁画长1.2米、高0.4米,屋主为清代当地的有钱人。当地博物馆专家初步断定这是最早的惠州西湖壁画。 ![]() ![]() 围屋建筑处处彰显客家人智慧 鹤湖围村位于龙门县永汉镇,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文化底蕴深厚。2016年12月获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鹤湖围村是龙门县现存建筑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前有池塘,连接两侧壕沟;后有远山,如黛如烟。村前、村左、村右三面环水,仅在村的右边设一个斗门,供村民进出。鹤湖围村是一座城堡式客家围楼。围门东南坐向,不计池塘和壕沟建筑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长、宽均为80米),共有108间通廊房。 古围屋的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外围、四碉楼、一望楼(后围中间的中心楼)、一斗门。围屋建筑处处彰显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它的结构体现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几百人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还能和睦共居,体现了客家人淳朴善良的秉性。 ![]() ![]() 古建筑文化独特 多处建筑被评为文保单位 茶园村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北侧,村里以叶、刘、何三大姓氏为主,大部分是客家人,皆讲客家话。茶园村于2013年12月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茶园村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有蕴含厚重历史文化的古民居,古建筑文化独特,主要建筑包括茶园老屋、榴兆楼、松乔楼、秀林楼、松乔学校旧址、东纵物资供应站旧址、叶松城烈士纪念碑等古民居、古建(构)筑物,多处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 茶园村是客家人聚居区,历经沧桑,在保留客家人淳朴、勤劳刻苦精神的同时,留下了别具风格的民俗文化,该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礼仪和风俗的教育,其特色传统风俗流传至今。 ![]() ![]() 重视文化教育 曾有10多间书室 皇思扬村位于惠东县多祝镇,有100多座宅第。皇思扬村于2014年11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皇思扬村居民大多是明末清初从闽南迁入。清朝时,各姓先人奋力开拓、官宦辈出。皇思扬人一直弘扬崇文重教传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曾经办有龙光书室、登云书室、挹华学校、关西学堂、大学堂、许氏书室、芝兰书室、养正山房、金瑞书室等10多间书室。据皇思扬村四姓家族残存的族谱记载,清朝年间,皇思扬村考取20多位进士、举人,官居六品至二品不等。每出一位举人,村里就会竖立两条举人石柱,并注明年号、科名,以激励后人。 ![]() ![]() 五宅古堡建筑雄伟名声响亮 功武村位于龙门县龙华镇,内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2016年12月获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古村古道古码头,从古码头步入功武村,如步入一个远古时代的村落。几百年前,功武村是广州到龙门水路客商往来的必经之路。古代来往的船只就在古码头停泊和开航,如今人来人往的热闹不复存在,但是古码头仍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功武村还有一个名声响亮的地方叫五宅古堡,面阔24米,深11.7米,高4层,约20米,雄伟的建筑令人心生敬畏之情。功武村村民当初修建古堡,就是为了躲避战乱,保护财产。随着社会稳定,村民都过上了太平日子,古堡便成了“女楼”,村子里要出嫁的姑娘要住在古堡里1个月,体会离家日子的艰难。据考证,五宅古堡是广东省罕有的、历史最悠久的、规模最大的碉楼式古堡之一。 ![]() 来源: 惠州头条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