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舜典》(12):帝权来源于历法权

 坚定前行 2019-07-07

第十一章 帝舜登基

第一节  帝权来源于历法权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我们知道记叙文有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正月上日(时间),受终(事件)于文祖(地点)。”就是在交待这些要素。其中人物被省略了,因为大家从篇名上就己经知道这是在讲尧舜之间的权力交接。

记叙文之所以要这么写,是为了让人一目了然。但这看似简明的九个字,在今天读起来却依然有很多问题,譬如:“上日”是哪一天?为什么要选这么个日子来交接?我们就不知道。“终”字是什么意思?“文祖”又为什么要叫这个名?也是问题。我们先说时间吧。

过去的人在操办婚嫁、建房、乔迁等大事之前,一般都要翻黄历,或找人算一算,挑一个黄道吉日出来,以求万事大吉,现在的农村地区依然如此。此习俗由来己久,这里的“正月上日”四个字,就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黄道吉日。是帝尧经过长时间的谋划和培育,准备传帝位给接班人虞舜时,精心挑选出来的一个好日子。帝尧为什么要选这一天,而不是一年366天中的另外某一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楚“正月上日”是哪一天?

现在的注释本一般将“正月上日”译为:“正月的某一个吉日”或“正月上旬的某一个好日子。”这样译是不准确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古代的正月这个时间点并不确定,有“三正”之说。而且“三正”又有两个说法:夏正、商正、周正及天正、地正、人正。我们不知道这句“正月上日”中的“正月”究竟是指的什么正?“上日”又指的是哪一个时间点?

其次,这一段内容是讲帝尧与帝舜的帝位交接仪式,是实际发生的重大事件,所记时间应当是确定的,不应当模糊不清。这四个字放在这里,也正是为了指出确切的时间,我们不能用“某”之类不确定的词来解释“上日”,而是要说出它的准确时间来,所以我说以上的译法不准确。准确的译法还是得求助于诂训。

“正”字的金文写作“   ”。太阳下一只脚,本义是太阳的止(起)步点。就历法而言,太阳的止(起)步点只有一个,就是冬至日。冬至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最低,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的运动轨迹逐渐升高,天气开始回暖。所以古人将冬至所在的这一月称为“正月”,意思是:太阳年运行周期止(起)步点所对应的那一个月。“上日”则正是指冬至日开始太阳运行轨迹逐渐上升的那一天。是对太阳运行轨迹的客观表述,而没有吉凶贵贱的意思。或者说:“正月上日”指的应当是冬至日。

确定历法的起始点除了测日影之外,还有一种方法称为斗建,就是随北斗七星的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具体的方法是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来表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夏历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向北方子,十二月指向丑,正月指向寅……。注意这十二地支的排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正是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的“子”为开头。或者说,十二地支的发明人也是将冬至所在月作为一年的开端,作为正月的。

测定冬至日及斗建法就是《尧典》中所说:“历象日月星辰”的实验结果。也只有得出了这个结果,才有可能去“敬授人时”。所以古人也将这个时间点称之为“天正”。“天正”需要专业知识才能测准,普通人的感受并不明显,要有“天正”之外的时间坐标才方便人们的使用,于是就在“天正”之外又发明了“地正”和“人正”。

夏历十二月是气温的寒极点,从这个月起,气候才开始转温,于是古人将这一个月称之为“地正”。到夏历一月时,太阳光照量达到冬至和春分的一半,农事要开始了,于是古人将这一月称为“人正”。“地正”与“人正”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像“天正”一般是实验后得出的精确结果,所以在历法上,是一定要以“天正”为基点的。所以我们以为:《尧典》的这句“正月上日”指的只能是冬至日。时间为现在的阳历12月21—23日之间,与我们现在“元旦”的时间点基本接近。

“天正”、“地正”和“人正”统称为“三正”。可别小看这“三正”,它可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基础,也是《尧典》的重要内容之一。夏朝的开国之君启初登王位的时候,有扈氏不服。夏启就举兵讨伐他们,在甘地(今洛阳伊川县及宜阳县附近)进行决战。决战前,夏启举行誓师大会,对六军将士进行动员及告诫。史官纪录下了夏启的告誓,写成《尚书·甘誓》。这篇告誓不长,全文如下: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夏启兴师动众大开杀戒的理由就是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也就是不遵从天地人事的规律。很严重哦,要被灭族的,可见这“三正”的重要。它是天象、气象及人事活动的起始点,是发展农业的基础。但后来改朝换代时的帝王们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表明自己推翻前朝政权的合理性,为了表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在制历时玩起了花样,依照五行生克的原理,“改正朔,易服色,殊帽徽,别衣服。”

“改正朔”就是改历法的起始点。这一改就将原本并行的“三正”,改成了一朝只选其一。如夏时建寅、殷时建丑、周时建子等等。这样一改,也就把“三正”的味改变了,把历法中的时间点改乱了。当然,这乱是夏商周三代才开始玩的把戏,从“怠弃三正”一句就可以知道,尧舜禹时期的“三正”还没有乱,是原汁原味的,是要“三正”一同遵守的。所以我说这里的“正月上日”,指的应当就是“冬至日”这个时间点。紧接着的“受终”两字可以进一步证实这个推论。

“受”字的甲骨文写作“   ”。一人推船一人接。交接的意思,所以古代的授、受都是用这个字,不仅仅是接受的意思,也有传授、授予的意思。用在这里,是指帝尧对虞舜的移交。是帝尧在授予,虞舜在接受。

“终”字的甲骨文写作“   ”,与“冬”为同一个字,本来就是指冬至日这个时间点,所以甲骨文像太阳运行轨迹的两端加上了两个小点。这两点是象征夏至、冬至这两个太阳周年运动的极限点。金文后来又写作“   ”,增加了上面的一点,以代表春分和秋分点。为了怕人误解了这太阳运行轨迹图,又写成了“   ”,直接将太阳加上去了。这个时间点处于一年的冬季,所以这个字又被借用来表示冬天的“冬”。

“受终”就是“授冬”、“受冬”、也就是“交接冬至点”或“在冬至点交接”,所以我们说:“正月上日”指的就是冬至日。

帝尧与帝舜不是在交接帝位吗?怎么扯到天上、扯到历法上去了呢?还就得扯这么远,因为我们在《尧典》中己经解释过:确定历法正是那个时代帝王们的主要责任及权力。或者说:“帝”就是确定冬至点这个“天正”时间点的人。现在帝尧将班交给虞舜,所交的实际上也就是这个确定“天正”时间点的权力,及因有能力确定这时间点而带来的一系列权力。

“于”:本义为合适。这里作介词用,表地点。

“文”字我们在解释《尧典》“放勋钦明,文思安安。”一句时,己经讲过了,本义是:“将太阳的规律装在心中。”

“祖”字的甲骨文写作“   ”,与“且”为同一个字。字形从“   ”,从“三”。其中的“   ”与“冬”字中的弧形相似,是表示的太阳周年运行轨迹。“三”为刻度。所以,“祖”字的本义当为:“标识或测量太阳周年运行轨迹的场所”。该场所的基本原理,可以参照现存最老的登封天文台的功用。网上有介绍,这里从略。

这个字容易使不懂历法者产生误解,所以后来加了“示”字旁,来强调“且”字的本义是指来自于上天的显示,而不是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但现在误读的人依然不少,譬如有一类“屌”派学者就以为:“祖”字是像男性的生殖器。别说,还真有几分像,而且将祖先与这玩艺联系到一起也说得过去,他们据此认定了古人的生殖器崇拜,认定了祖宗牌位也是像的生殖器……这一认定就把咱的祖先们、咱们的圣人们说得猥琐了。由此想起了那则禅宗故事:

苏东坡有一天去与好友佛印法师说禅。苏东坡问佛印:“在你的眼中,我是什么?”佛印答:“你是如来佛金身。”苏东坡想起某禅宗大师以屎比如来佛的典故,就又反其意说道:“在我的眼中,法师也就是一堆牛屎哦。”佛印心平气和地答:“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佛。心中只有牛屎,所见万物也只能是牛屎啦。”

《说文》:“祖,始庙也。”许慎的意思可能是说:祖是纪念祖先的庙堂。但大家注意一下这个“庙”字,繁体写作“”,从“广”,从“朝”。“广”是建在山崖(厂)上的房屋。“朝”字的意思是“日初出”。所以“庙”字本来就是古人为了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建在山崖附近的观察室,与我们现在的天文台功用一样。或者说,“祖”、“始庙”最初的功用不是祭奠先人,而是为了观察天文的,也就是为了“历象日月星辰”的地点。观测天象需要设备及工具,其中的工具之一就是观察者常拿在手中的量尺。历代观察者所留下的量尺就成了人们纪念祖先的证物,并慢慢形成了“牌位”。以至于后来“庙”的功用被忘记了,并反客为主,成了祭祀先人的专用场所。这里的“祖”字要用本义。“文庙”的意思就是:“认识太阳运行轨迹的场所”。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庙”的意思是:“在冬至日这一天的冬至时,帝尧在观天台,将观测天象的责任移交给了帝舜。”

从黄帝开始到尧、舜、禹,他们之所以被推上权力的顶峰,是因为其对日月运行轨迹的准确把握,是因为其对历法的精通。或者说,远古的王权正是来源于其所掌握的“历法”权。这也就是帝尧为什么要选“正月上日”,而不是选其它某一天来交接帝位的原因,这也就是“黄道吉日”的源起。

当然,这源起及内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道吉日”,早己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黄道吉日”这个称呼本身所打上的天文烙印。“黄道”是天文术语,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吉”是讲述(口)天道规律(一……十)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