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颁奖词中有这么一段话,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 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一条光明的大道。”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教师,他办的学校,有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应该说办学规模是很大的。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后来汇编成一本两万五千多字的书,那本凝结其智慧的书就是《论语》。 1 古语就有:“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古人修身治国的宝训。 它里面所闪烁的,绝不是一时一事的小聪明,而是在前人的成败得失中淬炼出来的经久不衰的智慧。 在我国,许多仁人志士、才子贤达都把这部经典视作智慧的源泉: 赵普:《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梁启超:苟无孔子及《论语》,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钱穆:《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梁漱溟:孔子的《论语》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杨绛: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 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南怀瑾: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马云:《论语》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 2 《论语》为高考必读经典 早在去年的年初,媒体就报道: 而在2018年公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论语》也成为教育部推荐的学生课外读物。 去年高考,北京的作文题就是“谈谈孔子的几个学生”。论语纳入考试范围,全国同步将是大势所趋。 可见,从此以后,《论语》将成为每个孩子的必读书,这对《论语》的普及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3 学习《论语》能带来什么变化 杨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国学和对外汉语老师,大家说她是最会给小学生讲《论语》的大学老师。 对于《论语》对她的影响,她是这样说的: 在做大学老师之前呢,我还做过很多的工作,比如小学老师、企业管理、媒体运营、医院宣传部长。我当了妈妈之后,又回到学校念完博士,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这些经历,看似顺利,可背后充满了艰辛。 而细细想起来,能够一直支撑我突出重围的,是我枕边,一直陪我的书——《论语》。 是论语告诉我,人一生要有梦想,并要一直朝梦想走去; 是论语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缺点,要学会与陌生人相处; 是论语告诉我,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天天反省、时时改进,不断超越...... ▲杨红老师和儿子加号 杨红老师把《论语》对她的影响又传递给她的儿子加号。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他解读论语。没想到,几个月后,儿子的行为就发生了巨变: 学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他再出门,一定会告诉我们去哪儿了,并会按时回来。 学习了“仕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面对大量家庭作业,或者遇到困难了,他不再焦虑哭泣,而是非常平静地说:我就是孔子说的读书人,这点作业算什么? 如今,儿子句号读小学三年级,他已写诗30多首,写作文几万字,论语是他写作时经常引用的素材。 4 学《论语》的捷径在这里 在线上课程《杨红讲论语》,曾令三万多学员受益。 学员们称赞她讲的论语课,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不仅适合小孩子,对喜欢《论语》的成年人也是很好的入门阶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