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各种连锁药房遍布城市的各个社区,所以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想要买药很方便。更有甚者,把养生保健的宣传开到了朋友圈,今天卖个减肥茶,明天卖个瘦身粉的,只要你有需要,一个快递邮到大江南北。 ![]() 那么在买药没那么便利、也没有朋友朋友圈做宣传的古代,药店如何做广告呢? 话题就从大家都熟悉的葫芦说起。 我们经常看到患者为表感激给医生送锦旗的,那锦旗上写的什么? ![]() 这里的悬“壶”,可不是真的悬着一个水壶、茶壶,古代称葫芦为“壶”,所以悬的是葫芦。还有这句俗语“不知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家也是常听常讲,所以大家看,说到行医看病、说到医药,都跟葫芦有关,这到底是由何而来呢? 咱们穿越回东汉末年,找寻那第一个挂葫芦卖药的老翁…… 地点:某不知名的酒楼 人物:费长房、一卖药老翁 事件:大街上一位老翁,行为独特,悬挂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新奇,围着老翁问病买药,坐在酒楼喝酒的费长房目睹了这一切。 《后汉书·方术传·费长房》中有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其实,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新鲜事物,以前可大街卖药的有很多,但挂着葫芦卖药的还是头一回见,原来广告还能这么打,挺新鲜。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等买药的人散去,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悬壶济世,表达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普济众生的美好德行。 自汉代以后,悬葫为就成了药店、诊所的标志,留存于中国古代社会数千年,并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清明上河图》中的“赵太丞家”医药铺就在门前“悬壶”作为幌子。后来,中医医家虽然不以“悬壶”作为行医的招幌标志,但“悬壶”依然作为挂牌行医的代称。 ……………………保护中医文物 传承中医文化分界线…………………… 我们认识历史、传承文化,一靠典籍,二靠文物。生修堂中医院博物馆,旨在保护中医典籍、文物,传承发扬中医文化。 下图为馆内收藏的葫芦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