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太极拳的修炼与养生

 觅书时代 2019-07-07

太极拳有很多流派,如陈、杨、吴、孙、武当赵堡等派。各流派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如陈式发劲较多,桩下得低。杨氏架高。舒展。孙式又具有形意、八卦的一些特点等。但万变不离其宗,都讲究太极拳的“修养”。“修”即“修练”、“养”即“养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不能割裂分开。

  太极拳的“修练”和“养生”是一种方法和目的的关系,不修练就无所谓养生,而修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养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的特点决定了其通过修炼而能够达到养生,同外家硬功修练达到锻炼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太极拳奥妙、真谛。最终达到“养生”的目的。否则将会走偏听偏,与真正的太极拳越来越远。

  太极拳同其它外家拳一样也讲究技击功夫,太极拳每一招式都具有技击义理,技击性非常强。但我们修炼太极拳不能过分强调其技击功能,过分强调反而使人们灵动、活泼的本能被僵化。如不少武师过分强调技击,练了一辈子功夫,最后练残了身体,抱病终身。其实,人的生命就象一盏油灯,生命的能源就如灯中的油。有的人将生命的灯火调得太大、太亮,往往昙花一现。刚勇一时,到最后微风即可吹熄,这都是夸大武术技击功能的恶果。远的不说,近代技击家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等,他们的技击功夫已修炼到无人能敌的绝佳境界,可他们却不是英年早逝就是抱残终身。太极拳的“修炼”,其宗旨是顺应自然、体现自然,将自已的行走坐卧与宇宙动静协调一致,做到人与环境统一,身体和精神统一,局部和整体的统一。同时,还要勤修武德,尊师重道。

  太极拳以养为主,养虚灵,才能生智慧,以明拳道。用于防身,则能自已御侮;用于处事,则事非分明;用于养身,则延年益寿。凡事以中和为最,所谓万般不离其宗。练功其重要在于蓄气养神上下功夫,心存静养,形如半睡。从表面上看似无聊,然而却内藏无限的动机。精细奥妙,普照全身,有令人无处可以侵犯之威。也非此不能养出清醒之头脑,养灵觉的智慧,养出充实中气和强身治病的效果,才能觉悟其之道理。

  想我太极拳开山祖师三丰真人,以及杨式创始人杨露蝉先生、近代孙禄堂大师等。他们就是太极拳界的骄傲,不但神功盖世,无人与之匹敌,并且延年益寿,也在他们中体现了太极拳的“养”。近代太极各派有很多功高长寿的例子就不一一例举。

  终上所述,太极拳的“修养”即“修炼”和“养身”以养为主,深刻理解太极拳义理,勤奋修炼拳架,体会太极拳的真谛奥妙,修炼武德,修身养性,理解太极拳的技击,但不刻意追求,最终达到高深境界,得到养生,延年益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