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史宬 [chéng]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位于北京市南池子大街15号,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档案馆。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15年7月。皇史宬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现属中央级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管理。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史宬在东长安街以北、南池子大街 位于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南宫门 皇史宬文物牌 从南宫门向里看可看到违建 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金匮石室”的制度。就是将珍贵的档案资料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所谓“金匮”,即是铜制的柜子;所谓“石室”,就是用石头砌筑的房子,其目的均是为了防火。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建有这类档案库,但多数已毁,皇史宬是唯一保完整保存下来的皇家档案馆。 皇史宬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等,四周围红墙。皇史宬门额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皇史宬鸟瞰图 从南门洞中看皇史宬正殿 皇史宬正殿 皇史宬牌匾 皇史宬正殿侧后方 御碑亭是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皇史宬时所建 正殿坐北朝南,通体基本上可以称为石屋,建在高2米的石台基上,绕以汉白玉护栏,面阔9间,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拱券式无梁建筑,屋顶为拱顶。南北墙厚分别为6.4米,东西墙厚分别为3.45米。两侧对开窗户,正南五座券门,每座约重2吨。屋顶盖以黄琉璃瓦,吻兽相向,是最高等级宫殿建筑。皇史宬殿前正前方高悬“皇史宬”匾额。额枋、斗拱、门、窗均用汉白玉雕成,额枋上施描金旋于彩画。殿门5洞,均为两重。 精美石雕 精美石雕 精美石雕 殿内陆面筑有1.42米高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置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152个,柜高1.31米,宽1.34米,厚0.71米,皇家档案储放在柜中。山墙上有对开的窗,以使空气对流。整个建筑与装具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即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 皇史成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石头宫殿,全用砖石砌筑而成,无一根木料。皇史宬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房建筑的杰出代表。 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 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 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 皇史宬主要收藏皇族的玉牒,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宝训)等。这些档案均存放在金匮内。室内金匮明代有20台,清雍正时增至31台,同治时为141台,光绪时为153台。清代还把107颗将军印信存放于皇史宬,另贮《大清会典》等。两侧配殿清代还保存过内阁题本的副本。 左偏殿 左偏殿 如今,皇史宬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直接管辖,所存明清皇家档案,已移存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放,皇史宬已成为对外开放展览、展示中华古老档案建筑和文化的重要景点。 但是,皇史宬一直没有得到完整彻底地向公众开放,至今正门(南门)仍无法通行。建国后,皇史宬分成南北成两院,北院归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使用,南院由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共同使用。正门以南都属于南院,这里有几十户两家单位的职工没有腾退,十多年来上级下发的各种整改、腾退文件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两家单位多年来一直对皇史宬的产权问题争执不下。导致皇史宬正门南面存在大量违建,正一直被堵死。北京市政府曾就此书面上报国务院,但中央认为应该按照属地原则由北京市解决。 皇史正门(南门)北侧 南侧违建已将皇史宬正门完全堵死 |
|
来自: 昵称48503472 > 《首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