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舜典》(34):帝舜组阁

 坚定前行 2019-07-07

第二节 帝舜任官

一、宰相府

(一)首辅大禹

佥曰:“伯禹作司空。”

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陶。

帝曰:“俞,汝往哉!”

“佥曰”就是“众人说”。表示下面的话是大家的一致意见,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提议。

“伯”字从“人”,从“白”,明白人的意思。所谓“明白”,也就是“明日月之白”、“知天道规律”。据记载,尧舜时期就己经实行了公、侯、伯、子、男五等伯爵制。这里的“伯”字应当是禹当时的爵位名。

“禹”字的金文写作“   ”。为一条“虫”被权杖拦腰打击之形。“虫”是蛇的本字,也常被古人用来称呼敌人。因此,“禹”字的意思就是“打蛇”或“打击敌人”。古人的名往往与其职务特征有关,从“禹”字上看,他应当是一个武将。

“伯”属于第三等爵,地位在公、侯之下,不算太高。但他们的权力却不小,是公侯的代言人。也是最为活跃、最具实力、也最可能产生野心的一个阶层。推翻商王朝的周文王,当时的爵位就是“伯”,称“西伯”,也就是“西方之伯”,可见“伯”这个层次的人可不得了。

帝尧时期的公、侯们是谁啊?是共工、鲧、驩兜、丹朱等人。这些人被镇压了。被谁镇压的呢?当然不会是舜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阶层的合力。这个阶层就是以“伯”为主力的这些新生力量。他们既有实力,又不甘心自己现有的位置,所以反了。

这一段的内容是《舜典》中最长的一段,全是任命官员,一共二十二位。这些官员就是帮助舜镇压帝尧及其老臣势力的功臣,主要是武将。其出场顺序基本上可以反映他们功劳的大小。伯禹第一个出场,当然也就是头功人物。所得的职位也自然最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首辅。

书上说:鲧是禹他爸。我可以肯定的说:此爸纯属虚构。是被传过几千年后就成了真理的谎言。以其说鲧是禹他爸,还不如说鲧是被禹砍的头更可信一些。

禹是有莘部族的领袖。势力范围大致在今陕西省合阳县至河南省三门峡一带。处鲧的势力范围(今河南蒿山附近)和驩兜的势力范围(今西安市华山附近)之间。既熟悉鲧的势力,也可能有一定的冲突,是帮助舜消失其最大敌人鲧的最佳人选。所以也才有资格抢得头功,并坐上鲧曾经的首辅(羽)位置,当上司空。司空的职权很大哈,我们后面会说。

当然,“鲧是禹他爸”的传言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因为禹的行政职能与鲧的几乎相同,或者说,他是接手鲧原来的工作,也就是传说中的所谓“治水”,实际上也就是施行农业的推广工作,并在推广的过程中消灭反对势力,从而收笼各部落的行政权力。所以,“鲧是禹他爸”的传说如果不是别有用心者造的谣,就应当是对他们职务的误读。除改朝换代之类的特殊情况外,古代的职务往往具有家族继承的特征。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有莘氏的出名还不全是因为禹,它还出产美女。周文王被商王囚禁时,姜太公等人为了把文王捞出来,曾给商纣王行贿。贿赂中的第一项就是“有莘氏美女”,然后才是“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

“作”:担任。

“司”字的甲骨文写作“   ”。一个倒立的“人”字旁加一张“口”。意思是:“给不守规律者讲述。”或“告诫不顺从者”。引申出掌管、主持、官吏、监视等义。

“空”字从“穴”,从“工”。“穴”字其实是由“六”与“八”两字组成。也就是春分与秋分的称呼。春天到了万物生发,秋季来时万物凋谢,所以春主生,秋主死。“工”即矩尺,表规矩之义。因此,“空”字的本义是:“生死的规矩”。同时,“穴”也是古代家的称呼,所以,也可以将“空”字理解为“家里规矩”,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政。后来怎么就成了空虚、没有、天空等义,还真是不知道。

“司空”是职务名。这个名字的本义是:“告诫不顺从者生死的规则”。

从后文的内容看,司空的主管范围一是农业;二是教育;三是法律。权力很大啊。是最具实权的位置。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佥曰:‘禹作司空。”的意思是:“大家说:由禹来担任司空这一职务。”

“帝曰”:“帝舜说”。

“俞”字的本义是“顺水推舟”。引申为愉快等义。相当于好、好啊。

“咨”:落后者的问题。

“汝”字的本义是“民众所渴求的水”。引申为“渴求”、“众望所归”等义。

“平”:使不稳定的状态达到平衡。

“土”字的金文写作“   ”。遵照天道(十)的规律而耕种的土地(一)之义。所以本义是指“依时令而种植的田地”,而不是泛指所有的土壤。后来才引申为指土壤、大地等义。

“惟时”两字刚讲过,意思是:“基层官员们都要思考季节的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懋”字的金文写作“   ”。“林”字中间不是“矛”,而是“土”字。其字义当为:“思考(心)着如何在森林中(林)开辟依时令的规律而耕种的田地(土)。”“林”是指原始森林,也就是指还没有发展农业的地区。

“哉”:校正其对时令的不正确认识。

这段话是帝舜对禹的嘱咐。大意为:“帝舜说:‘好啊。落后地区有问题啊,禹。归顺者渴求的是能够依时令的规律风调雨顺地耕种土地。基层官员们要认真思考季节的变化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在尚没有开展农耕的原始地区,校正其对时令的不正确认识。’”

“平水土”一句较难解释一点。直译应当是:“平衡水与土地的关系”。也就是在种植的时间要水就下雨,不要雨就出太阳,别旱也别涝。要求很高哦。这要求是以准确的时令及气象知识为基础的。如果你做不到这点,付出劳力的民众就不会跟着你干,得不偿失嘛。

伯禹接手的可不是小事啊,实际上是鲧的职位。我们在前面说过,鲧的职位是“羽”,也就是帝尧的辅臣,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禹欣然接受:“禹拜稽首”。

又遇到脑筋急转题了。现在一般将“拜”字解释成了跪下。“稽首”解释成叩头。所以把“禹拜稽首”译成了“禹跪拜叩头”。伯禹受命后是不是跪了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三个字不是表述跪头拜谢的。不是谢恩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古文的结构就知道了。

“拜”字的金文写作“   ”。为一只手从一株饱满成熟的植物上采集果实之形,本义当为“选择种子”。所以,古人将挑选将军称为“拜将”或“点将”。这被点名的将虽然会向点者行礼,但“拜将”的意思可不是指叩头,而是选择优秀的将军之义,别弄错了。

“稽”字我们在开篇“曰若稽古”时就详细讲过了。本义为:“指导群众及说服不愿遵从王命的部落领袖发展农业。”

“首”字的甲骨文写作“   ”,就是一只动物的头。头是动物最为重要的器官,所以引申出了首领、第一、开始等义。

“禹拜稽首”的意思是:“禹选择(拜)了指导群众及说服不愿遵从王命的部落领袖发展农业(稽)的首领(首)。”句子长了一点,有点绕口,可以简化为:“禹选择了协助他展开工作的首领”。

禹不是在谢恩,而是在当众选副手。他选了谁呢?稷、契和臬陶三个。也就是下面的“让于稷、契暨臬陶。”

“让”字我们己经解释过两次了。但因为这个字太重要,所以我们再重复一遍。“让”字的繁体写着“讓”,从“言”从“襄”。“言”字的意思就是“说龙”。“襄”字的意思是“把较厚的衣服脱掉后开始耕田做农事”。因此,“让”字的意思就是告诉别人龙头升起了,到季节了,快脱掉衣服去耕田。本义是指挥人,而不是把好事送于人。这里是指禹点了这三个人的将,让他们作副手。这个字也是一个需要脑筋急转弯的字。

“暨”字的古文写作“   ”,像站在“旦”字上的一个有脑子的人推动一个长发的没脑子的人往前走。“旦”字是旭日东升刚离地面时的情形。因此,“暨”字的本义应当是:“以太阳的运行规律为准则推动落后者向前进。”也常作连词用,相当于“及”。

以此,“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臬陶。”的意思是:“禹选择了协助他展开工作的首领。他点了稷、契和皋陶三个人。

舜的行政编制在尧的基础上扩大了很多,也有了副职。禹是正职,稷、契和皋陶就是副职,各有分管。而且这些副职均是由正职选择的。所以大家读后文时会看到,只有帝舜在任命正职后,才有“X拜稽首”的句子,副职是不会说这话的。如果是跪头、让贤,稷、契及皋陶们怎么不跪头?怎么不让贤?

“往”字的金文从“止”,从“王”,从“彳”。“止”即脚印、足迹。以此,“往”字的本义就是“行王道”。

 “帝曰:‘俞,汝往哉!”的意思是:“帝舜说:‘好啊,民众渴求你们去帮助他们校正其对时令的不正确认识。’”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如此,帝舜登基后任命的第一名官员就是伯禹,任司空一职。而且由伯禹自己挑选副手。他点了稷、契和皋陶三个大牛人,分管农业、教育和司法。由此也就知道,禹的司空这一职位可不得了,权力是极大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权力,使他后来成功地接了舜的班,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尚书·禹贡》记述的是他的事迹,也是有关他的记载中最为可信的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