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章庆:麦浪里的回忆

 段建国99 2019-07-08

金黄的麦田(郭有明摄)

微风拂过麦田,涌起层层金色的麦浪,似金发少女在乐曲中翩翩起舞;似黄河之水波涛起伏!又是麦子成熟的时候,又是一个收获希望的季节。

记得我10岁左右的时候,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是一个麦子成熟的季节。那时候家里人口多,有六七亩麦田。在麦子约八分熟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收割小麦了。当时没有联合收割机,收割工具主要是镰刀。每家完成麦子的收割都需要好几天。如果待麦子熟透之后收割的话,麦籽儿就会从麦穗上脱落,造成麦子减产。所以,在麦子八分熟的时候开始收割麦子,当麦子收割完毕,打捆、将麦子拉到麦场的时候,基本上也就熟透了。

在收割麦子的早晨,全家所有劳力在父亲的催促下,五点前都会起床,当时我只有十来岁,也不例外。父亲在唤醒我们之前已提前起床了。他把所有的镰刀在磨刀石上细细地磨砺,刀刃锋利无比。全家人起床后,每人挑选一把自己感觉锋利的镰刀,迎着朝阳、沐着晨露,一路说说笑笑奔向战场——麦田。我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

到达麦田之后,每人占一畦麦子。每一畦有六行,有的将六行麦子同时收割着向前进;有的先收割其中的三行麦子,到达另一端后,再接着收割剩余的三行。在收割的过程中,父亲和姐姐们还会进行比赛,谁割得最快、码放得最整齐,谁就是“头把镰”(对最棒者的称号)。记得我二姐获得“头把镰”的次数最多,这是由二姐的性格所决定的,她做什么事情都是雷厉风行。由于我的年龄小,每次去田里割麦的时候,家人们都会告诫我别割着手指和脚踝了,注意安全,并指导我正确的收割方法:腰稍弯曲,左手抓住麦穗的下方,右手持镰刀将左手抓住的麦子从根部割断,然后整齐地放在身后的地上。如果有个别麦子散落在地,就捡起来放在成堆的麦子上,以便将收割好的麦子打捆。

劳作一个小时左右,父亲就会让母亲回家做早饭,我们留在麦田继续收割,母亲做好早饭便会送到田里。记得母亲腌的咸鸡蛋、咸鸭蛋最好吃。因为麦收是一个特别费力的劳动,为了让一家人增强体力,母亲在麦收前就早早地腌上了鸡蛋和鸭蛋,由于腌制的时间较长,蛋油都腌出来了,所以,吃的时候咸香可口。至今回想起来依然难忘那个熟悉的味道。

吃完早饭,稍加休息,我们又开始了上午时段的收割工作。

当时的地块并不集中,我家的麦田分两块地。当一块麦田收割完毕,接着就是打捆。当时打捆用的工具是“麦腰得”(方言)——用稻草搓成约1米多长的草绳子,然后将码放整齐的麦子放在草绳上,由大人们紧紧地捆成一捆一捆的。打捆时,我的任务就是放“麦腰得”,即将草绳子相隔一定距离放上一条。一块麦田打捆完成之后,就要运到麦场里堆成整齐的麦垛,待所有麦田里的麦子都堆成麦垛后,等到天气晴朗的时候,在麦场里摊开一部分麦子进行碾压(即打场)。当时碾麦子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骡子、马拉着大石磙碾压;二是拖拉机带着大石磙碾压。大多数人家都用后者(再后来就有了打麦机)。碾压完成后,众人就用大木杈或铁叉将麦秸轻轻地挑起来。挑麦秸是一项技术活,需要轻轻地、反复地抖动麦秸,将夹杂在麦秸中的麦籽都抖落下来。把挑出的麦秸放在一边,堆成长方形或圆形的麦秸垛。然后把场上的麦子连籽带壳堆积成一个长方形、东西走向的麦堆——麦稳子(方言)。当有微风吹来的时候便开始扬场。扬场更是一项技术活,俗话说:扬场一道线,撒粪一大片。扬场者用木锨铲起适量麦籽和麦壳,用力向空中挥撒,麦籽和麦壳在空中形成一道线,在风的吹拂下,分量很轻的麦壳随风飘出去,麦籽则落在了麦稳子的另一边。同时还需要一个人用大扫帚“打落子”,即将干净的麦籽上散落的一些麦壳轻轻扫出去,让麦籽更加干净。此时的麦籽仿佛揭去了面纱,向勤劳的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扬场结束,干净的麦籽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干净的麦籽需要在麦场里摊开晾晒,待晒干以后方可入仓。完成了一天的晾晒,傍晚时分,将麦籽再次堆成堆,用油布盖好以防夜晚潮气。难忘的就是晚上在麦场里看麦。当时,一个生产组的几户人家的麦场都挨在一起,所以,晚上看麦的时候,几户人家的看护者都会选择在麦场的中间、相隔不远的地方打上地铺,睡在那里。我年龄小,随父亲一起去看麦籽。漆黑的夜晚,望着繁星点点,忽明忽暗,仿佛在朝我微笑、向我眨眼睛。看着星星,听着大人们谈天说地,带着满满的幸福慢慢进入了梦乡。可有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美好地进入睡梦,因为,大人们除了谈天说地,也会讲故事。讲一些神话故事也就罢了,可有时候他们还讲一些鬼故事。虽然我也很喜欢听,可夜里更多的是害怕。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和父亲挨得更近。现在每当仰望夜空,我常想:繁星啊,还记得当年在麦场曾经守望你们的少年吗?繁星依旧,而少年不在……

布谷鸟如期而至,麦子依然丰收,人们依旧喜上眉梢。随着时代的发展,记忆中的麦收已成为美好历史的见证,农村发展已开启了新篇章。

有了联合收割机以后,人们再也不用进行繁琐的劳作,原来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完成的麦收任务,现在只需一两个小时就可完成。如今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村与村之间修通了柏油路,村内大街小巷也已硬化路面,告别了雨雪天气路泥泞,出门办事行路难的状况;大街小巷都安装了时尚、明亮的路灯,农村的夜晚从此不再黑暗;村内大路两旁不再是杂草遍地,都进行了绿化,如今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农村的街道不再肮脏,一个个漂亮的垃圾箱静立在街道两旁,每天都有环卫工人定时清理……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农村楼房林立、宽敞明亮,很多家庭购置了小轿车,便利了出行,人们亦是喜气洋洋。农闲时候的晚上,人们不再结伴打牌,而是在广场上伴着优美的旋律舞动身姿。有时也会相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欣赏祖国的美丽风光。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更是温暖人心,从此农村更加富裕。农村也实施了高效种植及土地流转,农民的种植观念得以改变,从而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让人们有了更大的收益。新时代,农民改变了传统观念,也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同时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建设更加美丽、祥和的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麦海浩瀚无垠,朵朵麦浪美丽无限,美好时代依然在继续……

(原载于2019年7月5日《安阳日报》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