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推出过一档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 记者们到各地随机采访各行各业的人:“你幸福吗”? 答案五花八门,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兄回答:“我不姓福,我姓曾。” “你幸福吗”和“你认为幸福是什么”是两个问题。前者是在问我们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而后者涉及到人生的目标问题,是在问我们:“人生应当追求什么?”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思考过此问题,而这其实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话题。因为如果我们找不准人生的大方向,就很容易在现今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迷失掉自己,以至于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一辈子后,回过头来一看,大吃一惊。想要的大多没得到,不想要的麻烦事到是来了一大堆。大方向选错了就是如此。后果很严重。肠子都悔青。 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太好回答,我年青时就有一段时间天天在琢磨,翻来覆去地想,就是找不到好的答案,很痛苦。后来是在《尚书·洪范》中找到的。 《尚书》是周王室的国学教材,记录的是周及之前数千年的历史故事。原本有3千多篇文章,孔子删节为120篇,现在保存下来的有28篇及疑似伪作的25篇。《洪范》是其中的一篇,纪录了周武王向商朝太师箕子请教治国问题的情形。其中说到: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也就是说:在箕子看来,人生的幸福应当由这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一曰寿”:寿即长寿,也就是活的时间要足够长。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英年早逝,半途夭折,还有什么福可言呢,对吧?所以我们每个人一定要珍爱生命,珍惜生命。既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注意安全,注意健康。只有生命之树常青,才可以谈幸福。长寿是幸福的基本条件,是最最重要的要素,因此被放在了第一 “二曰富”:富就是富裕,资产多,有钱花。如果仅仅只是活得长,却天天为钱的难,吃了上餐愁下餐,生活过的太苦、太艰难,也算不上有福,对吧?但财富不会凭空而来,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所以我们在青年时要努力学习赚钱的技能,然后去用自己的勤劳获取。富裕是幸福的必要条件,所以放第二。 《周易》中有一个“家人”卦,其中六四爻爻辞是“富家,大吉。”九三爻爻辞中还说:“妇子嘻嘻,终吝。”就是说的这层意思。“妇子嘻嘻”是说家庭中的主妇和孩子们,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嘻嘻哈哈的,好逸恶劳,不干正事。结果当然不会好。 “三曰康宁”:“康”即健康,指人体精神饱满的状态。“宁”即安宁,指人心态平和的状态。这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箕子所说的五福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开始说要长寿,后又说要富裕。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财富的获得是有条件的,不能蛮干,不能乱来。这个条件就是要确保“康宁”。既不能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又不能干违背法律的事。超负载的劳动,高危的劳动,乱饮酒,不遵守交通规则,都可能有害于“康”。而干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事必然不得安宁。 所以我们在获取财富的时候,一定要有做人的底线,要为自己画两条不得越过的红线。这红线就是“康”和“宁”。要时刻想一想,自己的身体受不受得了?是否违法乱纪?是否侵害了别人的正当利益?如果违背了这几条红线,就住手吧。那样的钱咱们不赚也罢。别弄得年纪轻轻的就积劳成疾,或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佛教经典浩瀚如海,但有八个字最为重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不作恶,正是康宁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对别人的伤害,还是对自己的伤害,都是作恶。有意思的是,箕子接着讲的正是“众善奉行”。 “四曰攸好德”:“攸好德”的意思是说: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品德,要多行善事。 前面说要“康宁”。但仅仅是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不够,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要“攸好德”。 现在有越来越多先富裕起来的人出来做慈善,就是在“攸好德”。但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在行善时仅仅是将其当着对别人的施舍。而箕子在此是将其当着自己的福来看待的。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高到大多数人达不到。 佛门常将行善称为种福田。为什么啊,因为你如果去做了,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口碑,就会有很好的人缘关系,从而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更舒适,自己为难时也有更多的人来帮助,这就是福。是你用行善积德换来的。所谓舍得舍得,就是先舍后得。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要多做善事,广种福田。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心存感激,而不是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去做。因为行善是为了积德,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报应甚至是可以惠及子孙的。《易传·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的这一层意思。 “五曰考终寿”:“考终寿”就是顺顺利利地走完人生的路,最好无疾而终。有了以上的认识及努力,当然会善终。 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在现在来说早就不稀罕了。2015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女性77岁,男性74岁。世界上寿命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女性87岁,男性81岁。理论上说,人的寿命是可以达到250岁左右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医疗条件的变好,人类的寿命还会向这个理论值更为靠近。所以,如果我们的寿命能够超过人均寿命,并且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无疾病缠身,平静地走,就算是考终寿了。 以上五福,就是周朝太师箕子的幸福观。是他在距今三千年前告诉周武王的话。周武五又将其记录了下来,收录到王室的教材《尚书》中,用来教导他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种幸福观过时了吗?我看不一定。古人三千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适用,而且很难改动,这就是经典,这就是国学。 《洪范》一共讲了九个问题,五福只是其中最后一个问题中的一半。另一半是反过来讲“六极”。是说如果做反了会多倒霉。箕子够厉害吧。为此,我们有必要再讲一下箕子这个人。看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具备了如此的智慧。看我们的国学经典是由一帮什么样的人在传承。好吧,我们下帖就讲箕子。题目是“韩国的先人:箕子。” 今天是苕木匠读经的首帖。首帖就选“五福”为主题,是因为人生的目标太重要。只有认清了正确的方向,才会少走弯路,才会五福临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