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赏析丨心香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7-08

中国用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宋代发展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

香,还被视为佛使,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阴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之一。佛教中用语,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

作品《心香》,由沉思静坐于祥云之上的达摩与香碗相构而成,辽宁孤山地区特有的白皮料,以独特的皮色而受到大家喜爱,巧雕底座为祥云,浑然一体灵动又厚重。放置身前的钵,取自同一块料子,是佛家法器亦是高雅的香插,钵下的祥云相互呼应,悠然禅韵一气贯通。

熟练运用浮雕、立雕技法,精心、生动地刻画了其深邃的神情,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达摩的内敛个性。额间隆起如珠,眉须浓密卷曲,低眉垂目,神色平静,似乎进入了摒思绝虑、四大皆空、万物无碍于心的禅定境界之中,还未燃香,已觉烟雾缭绕,满室馨香。

达摩在《观心论》中说:“又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香也,薰诸秽恶业,悉令清灭。其正法香,有五种体。一者戒香,所谓诸恶能断,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决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惠香,所谓常于身心,内外观察。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觉照常通,达无明碍。如是五香世间无比。”

学佛者心中精诚,自能感格于佛,与焚香供佛无异,谓心中之香,故创作《心香》。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曰:“窗舒意蕊,室度心香”;韩偓《仙山》诗:“一柱心香洞府开。”然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