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内唯一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参与身体脂肪、蛋白质、糖类等代谢,且自我修复功能非常强大。 当肝脏出现病变,处于早期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很难被发现。但身体出现不适时,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 提醒:厨房里4样东西,最好别碰,小心伤肝! 1,“黄大米” 大米发霉变成“黄大米”,这种大米可能存有黄曲霉毒素,一种致癌物,且致癌性很强。 生活中,造成黄大米多是因储存过程中,自身水分升高,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热,导致霉菌繁殖,出现的黄色,有一股霉味。 这类大米最好及时丢掉,不要食用,否则,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肝脏病变。 2,“哈喇味”的食用油 食用油富含油脂,在光、热、细菌等作用下,脂肪会出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哈喇味”,这种食用油用于炒菜会出现一股呛人的气味。 这种食用油也可能发生霉变,被黄曲霉菌感染,长期食用,会造成肝脏损伤。 3,“发毛”的菜板 厨房里的菜板,几乎每天会接触很多食物,如肉类、青菜等,如果菜板使用后,放在潮湿的地方,容易“发毛”,出现霉变,很容易与细菌、霉菌交叉感染,也包括黄曲霉毒素,其致癌性很强,会诱发肝癌。 菜板最好不要选择木质的,使用后,清理干净,放在通风的地方晒干。 4,用久的筷子 不管是什么材质的筷子,用久了,潮湿、油腻、清洁剂、搓洗等,会使筷子出现磨损、凹槽、裂纹等,这样容易感染细菌、霉菌等,包括黄曲霉菌。 最好是筷子用一段时间后,就更换一批,避免使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进入体内,增加肝脏损伤。 养好肝,做好“四多三少”: “四多”: 1,多喝茶 多喝茶,有助于促进肝脏排毒,利于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 黄花苗根茶,泡水喝,增加肝细胞的再生功能。 黄花苗根,药食两用,归肝经,擅于排肝毒、降肝火,保护肝脏。 现代研究发现,黄花苗根可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同时,还能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损伤,解除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增强肝细胞再生能力,从而保护肝脏。 苦蓝菊根茶,泡水喝,加速肝细胞修复速度。 苦蓝菊根,原产于欧洲,归肝经,也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擅于养肝护肝。 现代研究发现,苦蓝菊根提取物的保肝作用是由于其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因而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此外,其根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对化学性或酒精性肝损伤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多青菜 中医认为“青入肝”,肝脏不仅是各类营养素分解代谢、合成等场所,肝脏本身也需要营养素滋养,才能让肝功能更佳。 平时多吃些新鲜绿色的蔬菜,补充身体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利于保持肝功能良好。 正常来讲,一个成年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最好是清炒、凉拌、水煮、白灼等,尽量保留食物本身的营养。 3,多运动 平时多多运动,能很好地促进体内毒素排出,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适量的运动,还促进热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脂肪肝,达到减肥的作用。 运动一定要坚持,最好每周能运动4-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运动最好选择傍晚,避免大汗淋漓,可在饭后适当的散散步,还利于散心。 4,多欢乐 中医认为“怒伤肝”,而“肝主疏泄”,情志对肝脏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经常生气、抑郁、焦虑的人,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容易使肝功能异常。 平时多欢乐,调整好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减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利于疏肝理气。 “三少”: 1,少喝酒 不管是白酒、啤酒,还是红酒、洋酒,只要含酒精,摄入过多就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当酒精进入体内,约90%在肝脏内相关酶的参与下,进行代谢分解,若酒精摄入过多,会使酒精不完全分解,而产生乙醛,会损伤肝细胞,诱发酒精性肝炎等,所以,酒一定要控制摄入。 2,少熬夜 经常熬夜,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 中医讲“人卧则血归于肝”,又讲凌晨1-3点是肝经当令时间,所以,只有当人在这个时间段处于熟睡状态,才利于肝脏解毒。 所以,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为宜,利于肝脏解毒和修复。 3,少吃药 “是药三分毒”,药物进入体内经肝脏、肾脏代谢出体外。 有些疾病不需要吃药,靠自身免疫力就能转好,如感冒,能不吃药最好,少吃药也行。 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可减少药物的摄入。 此外,有些人患有一些疾病需终身吃药,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定要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更换药物,以免出现身体不良症状。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