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叶刀》 | 近20年中国的疾病变化,你知道吗?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7-08

2019年6月24日,一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及评价研究所(IHME)合作完成的《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1990-2017: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研究报告在线发表于《柳叶刀》上。

作为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一部分,《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1990-2017: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跨越1990-2017年,总共统计了中国34个省份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死亡率、伤残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填补了一直无法识别各地健康问题的空白。通过报告展现了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面临着的疾病模式转变的临界点——

1990-2017 年间中国过早死亡的主要死因变化

2017 年各个省份前 20 个风险因素相关的寿命损失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图

从城市整体前 20 个风险因素相关的寿命损失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合格率来看,上海、,北京、广东等东部沿海城市的达标率高达80%以上,而西部内陆城市,如广西、贵州、青海等省市,达标率最低的仅为15%。

由此可见——

然后,将我国DALYs实际与期望比率同全球比较。

虽然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俄罗斯)相比,在中国,中风、COPD、肺癌、肝癌、颈痛和胃癌的患病率显著高发,特别是所有省份的肺癌患病率均高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水平,且肺癌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率比根据其发展水平估计的预期值高出2-7倍。

但值得肯定的是,

此外,肝癌在我国7个省份的DALYs病因中位列前5位,在11个省份中没有进入前10位;而各省份道路伤害作为死亡主因的排序从第3 位到第20位不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排序从第7位到第56位不等。

那么这些疾病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

从报告中不难发现:膳食风险、高血压、吸烟等三类,分别以310万、250万、250万牢牢占据2017 年死亡人数和寿命损失的三甲,而空气污染则由于我国近几年不断努力的治理,以120万的巨大差距落至第四位。

膳食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日常饮食中的高盐、高糖、高油、高胆固醇的摄入。过多的摄入盐分、糖分及胆固醇对人体毫无益处,还会导致三高以及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爆发。

高血压疾病则体现在诱发人体产生一些心血管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卒中、高血压性肾损害等。

吸烟的危害毋庸置疑,最轻者便是对于呼吸道的损伤,引起的咽喉炎、气管炎、肺气肿等咳嗽病,严重者则会让男性丢失Y染色体,增加患癌风险、产生阳痿等病变。除却吸烟带给吸烟者本身的危害外,更多的是二手烟受害者所受的伤害。其中,苯并芘是极易致癌物。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若丈夫吸烟,那么妻子的肺癌患病率为丈夫不吸烟的1.6~3.4倍,孕妇被动吸烟可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学者分析了5000多名孕妇后发现,

在《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1990-2017: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研究报告中,除却上述内容外,研究人员还有如下发现:

1女性自杀率从1990年每10万人21.5人死亡降至2017年的7.5人。这一趋势部分归因于城市化、经济发展、妇女和年轻人的机会增加。男性也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在同一时期内,每10万人死亡人数从17.0人降至10.7人。 

2000年以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红肉消费量增加和身体活动水平下降,糖尿病患病率增加得更快。全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00年的每10万人4,206例增加到2017年的6,336例,增幅超过50%。 

研究期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86%,每10万活产婴儿中孕产妇死亡数从95降至14。同期,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76%,每1,000名活产婴儿死亡数由50降至12。 

1990-2017年间,前三大致残原因包括肌肉骨骼疾病、精神障碍和感觉器官疾病(例如视力丧失、听力丧失)。 

2017年,高血压导致250万中国人死亡,其中几乎所有的死亡(96%)都是由心血管疾病(CVD)造成的。 

在所有前20位过早死亡原因中,北京的过早死亡率(年龄调整)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大陆10个省的DALYs率(年龄调整后)低于同等社会发展水平预期值至少30%。这些省份包括重庆(-37%)、安徽(-35%)、浙江(-33%)、福建(-33%)、上海(-32%)、贵州(-32%)、宁夏(-31%) 、江苏(-30%)、海南(-30%)和北京(-30%),取得了优异的卫生成就。 

1990年到2017年期间,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系列医疗机构的协同下,13亿中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孕妇和儿童死亡率、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大幅下降。报告对应的这20年,也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时期,这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使得有些“富贵病”的发病概率大幅上涨,成为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最新危害之一。

不仅如此,除“三高”外,吸烟以及吸烟者的二手烟危害成为了这20年间,威胁身体健康的最大元凶,且在中国过早人数的风险因素归因的占比逐年增加。虽然传染性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的致死率开始下降,但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过早死亡率上升,也在为中国医疗事业敲响警钟。

注:文中未注明的图片出处均来自《柳叶刀》:《2017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1990-2017: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一文中。(链接:https://www./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0427-1/fulltex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