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1076 钱穆 | 政教为先,种姓次之——《读王通中说》

 黄元章3355 2019-07-08

政教为先,种姓次

——《读王通中说》

钱穆 | 文

本文转载自“新传统政治学”公众号

原文选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是通(王通)在种姓观念上,固同情南朝,而在政教文化观念上,则转向北朝。故曰:“《春秋》,一国之书也。《元经》,天下之书也,以其无定国而帝位不明。”又曰:“《春秋》抗王而尊鲁,《元经》抗帝而尊中国。”又曰:“尊中国而正皇始。”又曰:“元经兴而帝制王。”盖以种姓而尊中国,亦仅能尊其文化,不复能尊其王统,此元经之志也。

文中子王通,乃隋代大儒,后人以与董仲舒、杨雄、韩愈并尊。然其人《隋书》无传,其所为《中说》,有多伪羼。其人其书,遂多疑辨,若沦为可有可无之列。惟余读其书,确有反映出王通当时之特征,绝非后人所能伪撰。既有其书,则绝有其人。其人虽不能详考,其书虽不能详定,大体而论,犹多可信。

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

《全唐文》一九一杨炯《王勃集序》有曰:

“文中子之居龙门也,睹隋室之将衰,知吾道之未行。裁成大典,以讃孔门。讨论汉、魏,迄于晋代,删其诏命,为百篇以序《书》。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始元年,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褒贬行事,述《元经》以法《春秋》。”

宋濂《诸子辨》引皮日休著《文中子碑》,谓通生陈、隋之世,以乱世不仕,退于汾、晋,序述六经,敷为《中说》,以行教于门人。因谓皮唐人,距隋为近,其言若此,可证通之必有其人矣。

今再读《中说》,知王通亦出北方大门第。其先祖虬自宋北迁,仕于魏,见《文中子世家》。《中说》中引述其祖先北迁后六代之巨著,有《时变论》、《政大论》、《政小论》、《皇极讲义》等。

以儒学传统而不忘当世政教大纲盛衰要端,乃确乎北方门第之学统。通之自为《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易赞》,皆承其门风也。

惟既注重历史观点与文化传说,通乃以政教为先而种姓次之,公然承认北方为正统。其述北魏皇始而叹曰:“戎狄之德,黎民怀之。”故《元经》帝元魏。其于苻坚、王猛及魏孝文皆颇推誉,又曰:“苻坚举大号而中原静,惟王猛知之。”又曰:“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中国之士民东西南北,自远而至,猛之力也。《元经》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征天以授之也。晋宋之王,近于正体,于是乎未忘中国。齐、梁、陈之德,斥之于四夷也。以明之中国之有代,太和之力也。”

又曰:“太和之政近雅。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又曰:“其未亡,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也。’”

是通在种姓观念上,固同情南朝,而在政教文化观念上,则转向北朝。故曰:“《春秋》,一国之书也。《元经》,天下之书也,以其无定国而帝位不明。”又曰:“《春秋》抗王而尊鲁,《元经》抗帝而尊中国。”又曰:“尊中国而正皇始。”又曰:“元经兴而帝制王。”盖以种姓而尊中国,亦仅能尊其文化,不复能尊其王统,此元经之志也。

同时稍前,有北齐颜之推之家训,可与《中说》之书略相比较。之推生世先于通,其家北迁则后于王家。之推乃南士翘楚,沦陷北朝,看不惯当时北方一种胡、汉混合之局面。乃曰:“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此乃凭于门第教育以求保存完整种族传统文化之深心。此乃南方人观念,然亦只限于一门一族之内,为教子教孙之语。

至于《中说》,则着眼到全国全群之治乱兴衰,上下古今政教文化之大关节、大脉络,而治统非所重。此乃北方人观念。

当时南北双方,同有门第,而由于处境不同,观念相异。故南方较盛小家庭制,而宗族观念转重。北方较盛大家庭制,而种姓观念转轻。此即颜、王两书,亦可以观当时南北学术风尚之大体矣。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