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开体制后,只用了40天他就开出了自己的诊所,终于当回真医生!

 山头大王 2019-07-09

“现在正是好时候,所以我就出来体验下。”

“其实我准备很长时间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就没有迈出这一步。现在从审批上来看,国家政策基本上已经落地了,正是好时候,所以我就出来体验下!”

李同强,45岁,正是年富力强、大展身手的临床骨干。11年的村医生涯,让他有自信作出这个选择。

李同强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00年他到黑龙江省双城一家卫生院上班,从事内科工作;之后又去了一家骨伤医院,从事中医科工作,就这样毕业后的8年光阴就过去了。

和很多体制内的医生一样,李同强也时常想冲出去自立门户,但人到中年身上难免多了些责任和不可预知未来的一些恐惧。如今社会办医的大门已经打开,一道选择题摆在了他面前。

8年内科医生、11年村医

现在开门诊做自己的老板

谈起为什么要离开村卫生室去开诊所,李同强觉得这或许是个必然的选择。

在基层医院工作的8年,李同强医生发现自己的资历尚浅、临床经验少、学习机会也少,他不满足这样的成长速度,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历练,于是2008年的时候,他做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医院去当一名村医,李同强表示“在农村有独立的空间可以施展,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截至2019年4月,李同强医生已经做了11年的村医,同所有村医一样,他365天守着村卫生室,为乡亲们提供着医疗服务,正是因为贴近村民,有独立的行医机会,这11年来李同强的临床经验得到了丰富,直到今天,他仍然感激村医这个岗位给他的赋能。

也许在多数人的认知里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没什么区别,其实差别蛮大的。近年,由于医改方向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村卫生室的定位由之前的以基本医疗为主,转变为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卫并重,新增的公共卫生工作,再加上药品价格(村卫生室是最早推开药品零差价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规格、医保价格等诸多限制,村卫生室运营的自主性被大大降低了。

李同强申请的《中医综合诊所》

随着一系列的变革,村卫生室的性质早已公益化,同之前自主定价的自家村卫生室早已不一样,这也造成了村医两极化的出现,一部分村医愿意留下来继续做政府购买性的服务,另一部分村医陆续选择离开,开办诊所,做一个以诊疗为主的医生。

李同强选择后者,离开体制内的束缚、做一个以诊疗为主的医生,是他离开的原动力。他认为,现在最好的时机,是外部政策倒逼他迈出了这一步。

开办诊所仅用40天!支持社会办医政策落地了

近年来国家对社会办诊所的扶持力度很大,不断简化审批环节,但你知道现在申办一家诊所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吗?

李同强告诉“医学界”,“从今年4月7日到5月17日,前后仅用了40天,诊所申办全部工作都落实到位了”。40天办完了全部手续,而这是在中国的北方城市哈尔滨市管辖区下面的一个城乡结合地区。

首先到区卫健局去咨询都需要哪些材料,其次是布局规划、诊室内的格局、设备的采购,最后就是走一些必要流程,包括环保备案、工商核名等,一切都很顺利。

医疗废物处置合同

护士执业注册——材料接收告知单

护士执业注册聘用证明

权限内医师执业注册——材料接收告知单

环评备案表

工商局先核名领取工商执照

租房协议或产权证复印件

医师、护士、药师相关资质资料

我们从这份清单里看,开办诊所涉及的资料被精简了很多,更多强调执业医师本身的资质水平。“很快,咱们民营机构也会放开医保了。”李同强医生在去申请的时候,当地卫生健康审批部门告诉他这些信息,也让李同强对自己诊所的未来有所期待。

就连李医生本人也感慨,政策落实得比预期要快,国家对诊所的支持政策终于落地了。

现在过得怎么样?还原回一名医生

目前,李医生的诊所已经开业一个月了,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很满意“首先觉得一下子减负了,之前开会、随访 、登记、录入......每天要做的事情自己都记不住,现在一下都释放出来了,能把精力都投入到患者上。”李同强说,“作为一个医生,我能有诊疗上的获得感,重心一下子倒过来了,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医生,这是我最兴奋的。”

之前作为一名村医,李同强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让他不能专注在对患者诊疗服务,“我很担心自己的专业能力下降”,所以他一直处于焦灼状态。自己开诊所以后,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节奏也能控制,可以把患者服务做得细致,之后也可以做预防、科普等事情。

精神放松下来了,一个月下来,李医生诊所的经营效果也很理想:80平米的诊所,第一个月门诊量就达到1000多人次。

谈到患者源的问题,李医生开诚布公地谈到,卫生健康局不准许做任何宣传,本身自己也不喜欢做任何宣传,因为诊所和之前村卫生室相比,距离上只挪了一公里,原来患者都不会流失。同时,因为环境好了,患者比原来还多,转介绍占比较大,目前患者量还在稳步上升。

虽然,李医生开的是审批制的中医综合诊所,可以开展85%中医服务,15%西医服务,但是其开展业务时也会把输液比例降到最低,主要以中医服务为主,优势病种有消化性内科的消化不良、胆囊炎、膝关节炎等,主要服务是中草药和针灸占得多(90%)。

李同强的下一步计划就是集中精力看病,每天能早点下班,多有一点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对话

医学界:在社会办医政策大利好的时候,医生要不要走出来?

李同强:身边很多朋友也想出来,对于这个话题有几个朋友也聊了好几年了,但一直没有走出来,因毕竟没有走出体制实地操作,所以谁也无法判断走出来后的风险有多高、变数有多大,这个要综合考虑。

医学界:你对那些想出来开诊所的人有什么建议?

李同强:我认为从体制出来开诊所,一定要搞清楚这四件事:

1.你是否有患者源?这是开诊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是否要自己开办诊所,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你有没有患者源?之前你是在医院工作,患者冲着医院来找你,如果你离开了,患者会不会因为你的影响力来找你。

我有一位同行,离开乡村去县里开了诊所,他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患者没有了,他之前患者都是自己身边的邻里乡亲,但你到城市里了,患者就不爱跟你来了,你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我自己在开诊所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所以只把诊所的地点从原来的村卫生室挪了一公里,这样患者源上有了充分的保障,吸引的不是几十公里外的患者,都是自己的老患者,据我统计,诊所一个月内的门诊量95%是老患者及转介来的新患者。

“如果不考虑患者源的问题,可能你开了一个诊所,然后诊所就死在了这里”

为什么说患者源这么重要,因为在一个陌生环境新开一个诊所,你只能服务你周边一公里之内的患者,而换个陌生地方,周围小区的居民对你并不信任,需要建立信任,而信任的建立过程非常漫长。

2.运营成本:场地、租金、人员

对于每个医生来说,能站得住脚,还要有所发展,这么大的跨度,能顺利过渡是非常难的。也是基于运营成本,自己开的诊所也只有80平米诊所,并且直接买了门市,而不是租赁,这样每天没有房租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变动诊所的位置,从长期来讲会更稳定。

除了房屋成本还有考虑人员,比如护师、药师等人员,如果是夫妻双方都有不同资质,开个小诊所还会省些成本,如果是招聘人员,那就要核算投入和产出了。

除了固定成本外,你只要自己开业,一定要有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险是对抗不可控因素的最好途径,即使你诊所收益再好也抵不过一次事故带来的损失,所以诊所运营一定不能因小失大。

3.差异化的核心技术

没有差异化的同质化治疗,都是对自己的损害。

多年以来的经营和从医过程中,我自己积累了经验,注意了一些可能注意到的问题,在心里面做了些准备,近年我在治疗结构上做了调整,尽量是使我的优势发挥最大化,去掉自己的劣势。优势凸显、弊端和短板就会降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然后不停地反思自己短板:我到底哪不行?我一定是有行的地方,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做一个服务结构上的调整。

一个人要开诊所,自己并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有一个乡村供你垄断经营,而是给你一个大的环境在你在这里站得住脚,你靠什么能站住脚?拿什么获取患者的信任?哪些优势能获得患者的信任?

行业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开诊所核心的东西还是技术,如果技术拉动了患者,这个患者治疗满意了,他还会给你介绍其他患者。这就要求治疗病种要聚焦,治疗手段要有差异化,这样口碑效应才会被最大发挥。

4. 不要放弃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塑造自己的品牌

虽然目前社会办医的政策是空前的利好,但是并不是走出来一定会好,留下来就会不好,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尤其在农村,确实需要默默奉献的基层医生去做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我很感激在村里面摸爬滚打的经验,现在的工作能力,都是在村医岗位给予的。

但如果年轻人想出来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那就要通过考试,提高自己的资质,毕竟开办诊所最基本的还要有主治以上资格,所以不要放弃任何能提高自己的机会,在临床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将来一定会有收获,人生给我们的不只是困难,还有历练。

对于大医院的医生来说,一定要塑造自己的品牌,为转型做铺垫,可以设想下如果你现在不再给医院打工,是自己给开办的诊所工作,你应该怎么办?要做哪些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