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情不好时,看这3张图,瞬间豁然开朗

 scj10 2019-07-09


佛经 2019.7.9 06:50


人活着,难免会有烦恼、郁闷的时候。


送给大家三幅很有意思的神奇图片,心烦时候看一看,心情立马就会豁然开朗。


- 1 -

换个角度,跳出困惑


第一幅图:是三根木头还是四根木头?



答案是三根还是四根,关键在于你站在哪个位置看。

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跨前一步是死,退后一步是亡,你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生活中,遇事并非只能向前向后,当进退两难,你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如果你感觉自己陷入了思维的困境,不妨及时跳出来,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事情的结果会大不同。


- 2 -

换个角度,多份理解


第二幅图:你看到的是个花瓶还是两个女孩的头像?


每一件事用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


有时理解不同,结果就不一样,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有一人,请一个瞎子朋友吃饭,吃的很晚,瞎子说很晚了我要回去了,主人就给他点了一个灯笼,他就很生气的说:"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这不是嘲笑我吗?"


主人说:因为我在乎你才给你点个灯笼,你看不见,别人看得见,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怕别人撞到你了,瞎子很感动! 


每一个人的理解都带有主观性,有时候甚至会误解别人的好意。


生活中,应该多去感同身受,换个角度,学会去理解,找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 3 -

换个角度,换种心态


第三幅图:这是一幅相当经典的图片,叫“老妇和少女”:



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生活质量的高低就在一念之间。




将图片倒过来再看却不再是老妪,怎么年轻了呢?


这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奇妙之处。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


遇到烦心事,只要换个思路,换种心态。


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如上面的图片,换个角度,结果会完全不同。


有些小情,不须计较,计较会烦;


有些琐事,不必在意,在意会累;


豁达人生,宽阔心怀,原谅错误,坦然生活。


所以,时刻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才会越过越快乐,越来越年轻。



压抑的时候,换个环境深呼吸。

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

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

郁闷的时候,往开处想一想。

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

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

境无好坏,唯心所造,

换个角度看世界,


如何修行减除五欲执着?离开五欲就能身心自在


所谓五欲是说色、声、香、味、触,一般人称之为财、色、名、食、睡。五欲之所以会让我们物质世间的众生贪着,乃至让欲界天的天人起贪着,是为由五蕴而产生一些乐受,而这个乐受是因为五蕴暂时而有。即使五蕴的存在有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但是那一切的乐受也都只是片段而已,这一些乐受与真如并不相干。因为五蕴是虚幻,所以这些乐受也是虚幻。我们在受一切乐受的时候,真如并没有所受。因为有这种见地,所以明心见性了以后,对于还没有得到的五欲乐受不贪求,现前有五欲乐受的时候并不排斥,有就用。这个乐受过去了、失去了,也不会去烦恼,更不会像一般学佛的人一样,为了不能够离欲而生起烦恼。因为在五欲之中,真如佛性还是照样自在。因为有这个见地,所以能够渐渐地开始离开五欲的束缚,因此心得自在而获得解脱。



凡夫、众生、未证道的佛弟子,会为了求三界“有”的各种境界或物质,而生起烦恼。精进的佛弟子则是为求离欲却无法行清净行而生起烦恼,为了求远离三界的有而生起烦恼。明心见性而不退失的人,就没有这个烦恼,因为真如佛性在五欲之中依旧不增不减,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不因不能离欲而起烦恼,也不因得不到五欲而起烦恼。

但是明心见性以后,退失悟境不见佛性了,而明心的禅悦也过去了的话,可能会产生贪欲转盛的现象。但是智者大师说,悟道的人有道共戒的缘故,所以他必定“非妇不淫”或者“非夫不淫”。但是随着悟后起修,渐渐地往前迈进,终究会转为薄贪瞋痴的境界。



明心见性以后应该将《无行经》里面的一段话先做思维整理。《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瞋恚亦如是。”曾经有善知识开示,大意是说:“密教里面,大圣欢喜双身修法,只是一种阴和阳的表征,不是指性行为可以悟道。”但是其实是真的有这个法——可由性的行为悟道。如果在这里面就不能悟道的话,那么就表示真如佛性不是不生不灭的,所以那样的讲法,是错的。



不能够因为众生常行淫欲而不能悟道,就说这一件事情之中不能悟道。一个真正明得心真、见得性明的人,他很清楚地知道,不论什么样的行为之中都可以让人明心见性,不能把性的行为排除在外。但是一些人也不要误会了,就说我们提倡要在这个事情上去悟道。严格禁止一切僧团体里面见性的人,用这个方法去助人明心或见性。除非你见性之后,下列两个条件具足,你才能用这个方法帮人明心见性。



第一,你所度的那个人有因缘明心见性,但是他除了对与你做这件事情有兴趣以外,别的事情,统统没兴趣,第二,你本身已经是菩萨摩诃萨,已断贪欲,而且有变化身,对方若是女众,你变为男身去度她:对方若是男众,你变为女身去度他,你若有这样的功夫,那没人敢禁止,因为大家还要拜你为师呢!虽然明知真如佛性在任何的行为里面都很明显的,如如不动而永恒不断地在运作,乃至在性行为之中也是一样。但是为免宗门的断绝,严格地要求在僧团之中见道的人,不要用这个法去度人。



在这里讲这些话的目的只是作知见上的证明《无行经》所讲的“贪欲即是道,瞋恚亦如是”的道理,把它解释一下而已,但是《无行经》紧接着又有一段话说:“复不得断,断成增上慢;复不得随,随之将人向恶道,”所以见性之后要思维《无行经》这段话。如果是出家菩萨,本来就应该断贪欲,但是在家人要记住《无行经》这句话,如果断了贪欲,那就成了增上慢人,认为自己了不得了,断欲了,已是圣人了。所以虽然身为在家人,有配偶而不能行离欲行,但是因缘还没有来的时候根本就不憧憬。因缘具足的时候,该做就做,不起烦恼。已经过去了,完全不回忆、不留恋。



如果听说贪欲即是道,就“旦旦而伐”,结果就会“将人向恶道”。为什么?因为贪着的心就会越来越重。贪着心若越来越重,接下来感情的执着就越来越深,然后两个人就难分难舍,这就是束缚的根源,所以不能“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