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踝关节骨折如何分型?这篇文章告诉你!

 dahaialex2008 2019-07-09




导读

踝关节骨折临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其发病率于各个关节内骨折中占首位。准确的诊断分型,对术前规划、假体设计、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良好的分型能够对踝关节骨折损伤机制进行阐述,帮助医生增强对踝关节损伤的理解。今天早读为大家带来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详解,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踝关节解剖图

  • 外侧副韧带


  • 内侧副韧带

  • 深三角韧带

  • 下胫腓联合韧带

二、踝关节功能

  • 旋前 pronation:踝关节背伸,距下关节外翻、前足外旋,此时内侧极度紧张。

  • 旋后 supination:踝关节跖屈,距下关节内翻、前足内旋。

  • 踝关节示意图。

三、受伤机制

  • 内翻。

  • 外展。

  • 外旋。

四、踝关节损伤的分型

Lauge-Hansen分型

  • 根据损伤机制分型,经典的、应用最多的分型!

  • Lauge-Hansen根据损伤时足的位置和变形力量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类,这种双重命名方式的第一项是参照损伤时足的位置;第二项参照变形力。

旋后内收型 (supination-adduction type):损伤机制主要因为足部在旋后位时突然遭受内收的暴力所致。

  • Ⅰ度:外踝骨折(少见),或外侧副韧带断裂(多见)。

  • 外踝骨折线常低于胫距关节平面,多为横断骨折或外踝顶端的撕脱骨折。当韧带损伤时,内翻应力片可出现距骨倾斜、前抽屉试验阳性。

  • Ⅱ度:Ⅰ度损伤加内踝骨折。

  • 骨折线位于踝关节内侧间隙和水平间隙交界处,即踝穴的内上角。骨折线呈斜行斜向内上方,或垂直向上,常合并踝穴内上角关节下方骨质压缩,或软骨面损伤。

旋后外旋型 (supination-external rotation type):系足处于旋后位受外旋暴力所致。

  • I度: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或者同时有骨间韧带损伤。

  • 距骨外旋使腓骨受到向外、向后的应力,下胫腓前韧带损伤或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或者同时有骨间韧带损伤。

  • II度:腓骨的螺旋性骨折。

  • 外力继续作用,腓骨继续受到向外、向后的旋转应力,造成腓骨的螺旋性骨折。特点:腓骨骨折线从后上向前下。并且多位于下胫腓联合部位。

  • III度:下联合后韧带的断裂或后踝的撕脱骨折。

  • 外力继续作用,下胫腓联合后韧带紧张,造成下联合后韧带的断裂或后踝的撕脱骨折。

  • IV度:内踝的撕脱性骨折或者是三角韧带的断裂。

  • 外力还继续,距骨旋转使三角韧带紧张,造成内踝的撕脱性骨折或者是三角韧带的断裂。下胫腓分离。当内踝骨块小而距骨外移明显时,要想到三角韧带深层断裂。

旋前外展型 (pronation-abduction type):发生机制为当足部处于旋前位时遭受外展暴力所致。

  • I度:内踝撕脱性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

  • 内踝撕脱性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骨折块多为关节间隙一下横行撕脱骨折。

  • II度:下联合前后韧带同时紧张,断裂,或者韧带的撕脱性骨折,骨间韧带和骨间膜的撕裂。

  • 外力继续,外展的距骨造成下联合前后韧带同时紧张,断裂,或者韧带的撕脱性骨折,骨间韧带和骨间膜的撕裂。

  • III度:腓骨的短斜形骨折。

  • 外力继续作用,距骨挤压腓骨,造成腓骨的短斜形骨折(特点:外侧有一蝶形小碎骨片,骨折线多位于下联合上或者在下联合部位)。

旋前外旋型 (pronation-external rotation type):系足部处于旋前位再加外旋暴力所致。

  • I度:三角韧带损伤或者是内踝撕脱性骨折。

  • 三角韧带紧张,造成三角韧带损伤或者是内踝撕脱性骨折,骨折线呈斜行。

  • II度:下胫腓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损伤,或者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

  • 外力继续作用,距骨外旋造成下胫腓前韧带和骨间韧带损伤,或者韧带附着点撕脱性骨折。

  • III度:腓骨的螺旋性骨折。

  • 外力继续作用,腓骨受到向外向后的旋转应力,造成腓骨的螺旋性骨折(特点:腓骨由于足本身的位置,外旋力大,向上传导,骨折位于下联合上方,甚至可以达到腓骨颈部位,骨折线是从前上斜向后下,与旋后—内收型骨折线相反)。

  • IV度: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撕脱骨折。

  • 外力继续作用,下胫腓后韧带紧张,造成下胫腓后韧带断裂或后踝撕脱骨折。

垂直压缩型(pilon骨折)。

  • 为高处跌下等垂直暴力所致损伤,可根据受伤时足部处于跖屈或背伸位,分为跖屈型或背伸型,表现为前缘或后缘压缩性骨折,单纯垂直位则为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

AO分型

  • 也称Danis-Weber分类,主要根据腓骨骨折高度、下胫腓联合及胫距关系分为3型,适于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实用方便易掌握。

  • Danis-Weber和Lauge-Hansen分型对比。

  • 简单、韧带下损伤44A1

  • 外侧副韧带破裂1.1

  • 腓骨尖撕脱1.2

  • 外踝横断骨折1.3

  • 韧带下损伤,伴有内踝骨折44A2

  • 外侧副韧带破裂2.1

  • 腓骨尖撕脱2.2

  • 外踝横断骨折2.3

  • 韧带下损伤、伴有背内侧损伤44A3

  • 外侧副韧带破裂3.1

  • 腓骨尖撕脱3.2

  • 外踝横断骨折3.3

  • 简单经韧带骨折44B1

  • 简单1.1

  • 简单、伴有韧带前联合破裂1.2

  • 多发片段1.3

  • 经韧带腓骨破裂,伴有内侧损伤44B2

  • 简单,伴有内侧副韧带破裂和韧带前联合破裂2.1

  • 简单,伴有内踝骨折和韧带前联合破裂2.2

  • 粉碎2.3

  • 经韧带腓骨骨折,伴有内侧损伤Volmann骨折44B3

  • 简单腓骨,内侧副韧带破裂3.1

  • 简单腓骨,伴有内踝骨折3.2

  • 粉碎腓骨,伴有内踝骨折3.3

  • 韧带上损伤、伴有简单腓骨干骨折44C1

  • 伴有内侧副韧带破裂1.1

  • 伴有内踝骨折1.2

  • 伴有内踝骨折和Volkmann骨折1.3

  • 韧带上损伤,伴有腓骨干骨折,粉碎44C2

  • 伴有内侧副韧带破裂2.1

  • 伴有内踝骨折2.2

  • 伴有内踝骨折和Volkmann骨折2.3

  • 韧带上损伤,腓骨近端损伤44C3

  • 无缩短,无Volkmann骨折3.1

  • 伴有缩短,无Volkmann骨折3.2

  • 内踝损伤和Volkmann骨折3.3

五、从X线上判断踝骨折分型的经验

外踝

  • 是判断分型的要点,主要根据骨折的走形不同和骨折位置的高低不同。

  • 旋后-内翻:下胫腓以下的撕脱或横断骨折。

  • 旋后-外旋:下胫腓平面的冠状面骨折,骨折线由前下到后上,一部分可高于下胫腓。

  • 旋前-外展:下胫腓平面上1cm左右的短斜型或蝶形骨折,蝶形碎骨片常位于腓骨外侧,侧位片骨折为横行。

  • 旋前-外旋:下胫腓上6~10cm螺旋形骨折,骨折线由前上至后下,并轻度向前成角。

内踝

  • 不如外踝典型,但可作为分型判断的辅助。

  • 旋后-内翻:内踝骨折块较大,骨折线呈斜行斜上内上方,或垂直向上,常合并踝穴内上角关节下方骨质压缩。

  • 旋后-外旋:撕脱骨折,可大可小。

  • 旋前-外展:踝关节间隙下的撕脱骨折,骨折块较小,骨折线为横行。

  • 旋前-外旋:一般位于踝关节间隙水平,骨折线呈斜形,在矢状面自前上斜至后下,踝关节侧位片更为清晰。

后踝

  • 除了旋后-内收型外都可存在后踝撕脱骨折,骨折块因为撕脱造成,一般均较小。当后踝骨折块较大时,一般考虑合并踝关节的垂直外力造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